主题:【原创】淮海战役研究㈠·国民党的命名比共产党的命名更准确 -- 双石
从钻野人山到徐州到东北再到淮海,杜长官貌似一个装饭的桶状容器。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王外马甲的蒲公英,伞兵当时参与追击鲁南军区(??)的机关,河水暴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撤得很惨烈,幸好河对岸的是tg的卧底做师长的部队,当什么都没看见。
如果剔除间谍因素、卧底因素,国共不会那么快攻守势易。
人民战争一个最大的特点,正如粟大将所言,要熟悉我情、敌情、民情,就地补给,耳聪目明。
但在建国后,国防军理应御敌于国门之外,拿破仑有言,酒宴在自己家里办,战争到别人家里打。在韩战和越战中,情报不明、补给线长,和装备落后一起极大制约了战斗力。
所以刘帅在建国初期推动军队正规化,让国军将领来上课,是正道。
国军这边说他将骄兵横也罢了,tg为何把他当口中食?因为突出部么?楼主能否释疑?
苏德跟中日抗战有点类似,
跟国共完全不是一竿子吧好像
元首很明智,德军帅才少。over
刚开始打的时候,考虑到黄是十字架上的一翼,介一翼上开刀便于孤立(3绥区已有很厚的统战工作),而且打完鸟山东苏北就连成一片鸟。
开打的时候,发现还有更好的效果,抓住了黄,正在跑与不跑之间犹豫的徐州集团也不敢跑鸟——谁也不敢扔下介么一个兵团就跑呀,加上中野主力进入徐蚌线西,可以切断中枢鸟!于是乎,土共发现介个仗可以打成决战嘛!但打成决战,不论是刘陈邓,还是粟陈张,都定不了盘子,介个动静儿太大鸟,不是一个华东或中原就能包下来滴!于是乎,粟总在齐辰电(介个电报意义巨大)中建议决战,但建议提得有点战战兢兢:不知老解放区能支持到什么程度……
西柏坡那边厢几个大佬接到齐辰电后连夜集议:妈那个X,打,集中华北、华东、中原三个解放区的人支物力财力,打介个决战。
介个决战,皆因黄而成,抓不住黄,一切免谈!
以前写过一点,
另外,英国军事评论家哈特在他的著作《苏军》中就说过,打败德军的不是严寒,而是苏军在严寒下还能够奋勇作战。
徐州出兵救援不说,黄维兵团的北上起始用意也是为了同黄会师,所以打黄行动是牵一发动全身,类似围棋里面的杀劫,启动后就是百万级别的大会战,下这个决心不容易。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撤退速度放缓,结果被华野追上包围就只好学张钟灵固守待援。
陇海线上的一字长蛇阵谁看了都觉得悬乎,战役开始一周前,国军统帅部就已下了“决战”的决心:放弃陇海线上除徐州外的要点,全部收缩至徐蚌线两侧准备决战。
可惜这是一个“五心不定”的决心——这还不说这个决心本身的问题(杜长官在政协也文史还对这个“决心”忿忿然且耿耿于怀),贯彻时依然割舍不下,还想着“看势行事”以图侥幸。所以……
就差这么几天,大势去矣……
9/24 粟建议小淮海:保持进攻态势,以占海州连云港为目标
9/25 刘陈李附议,军委提升小淮海为中淮海:以南下扫黄七为目标
9/30 杜建议以丘二李十三孙十六进攻山东案
10/3 蒋批准杜进攻山东案
10/12 孙十六离郑州,开封向徐州收拢
10/15 蒋拉杜去东北陪读,取消杜进攻山东案
10/22 中野攻占郑州,沿陇海路东进
10/23 顾何建议积极防守案:中野来攻时,以丘二黄十二在徐州以西夹击中野,华野来攻时,以李十三黄七在徐州以东陇海路以南夹击华野并兼顾海州连云港-管滴太宽啦!
10/23 华野下达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10/24 蒋批准顾何积极防守案,下达命令
10/28 粟报淮海战役扫黄七布署
10/29 顾何建议积极防守案修改案,将T字改成1字:丘二弃陇海路以西,李十三弃陇海路以东,黄七弃海州连云港,回徐州,孙十六保徐蚌线,全部收缩至徐蚌线两侧,黄十二到确山,准备北上徐州,蒋举棋不定.
10/30 军委批准淮海战役扫黄七布署
10/31 粟建议陈邓统一指挥淮海
11/1 军委批准淮海统一指挥
11/3 刘陈邓建议攻宿县断徐蚌线,军委批准
11/4 华野下达淮海战役攻击命令
11/5 蒋批准顾何修改案,下达命令
11/7 中野攻至商丘以东,刘峙调丘二弃西邙山,李十三弃曹八集,孙十六弃蒙城宿县向徐州收拢,黄七离新安镇.
11/11 华野在碾庄附近兜住黄七,按倒就打
11/15 中野攻占宿县切断徐蚌线
....下面的大家都很熟悉了,蒋举棋不定,然后接连在调整布署过程中被TG捕获战机吃挟看顺次放倒鸟黄七,黄十二,孙十六,丘二李十三,搞成了大淮海.
11/11 杜从东北回徐州,就救黄七一事提两案,
案一:以黄十二向东北,孙十六向西,丘二向西南,李十三为预备,寻中野决战,得手后回救黄七.
案二:以丘二李十三东进,孙十六回徐州为预备,救黄七.黄十二尽快北上向徐州靠拢
刘峙否案一取案二,原因是(1)不马上救黄七,黄七熬不下去,老蒋的板子!(2)寻中野决战很可能扑空
结果孙十六只留13K人在宿县,黄十二没北上,露出空裆.被踢中.
有没有人提调蚌埠之刘八李六到宿县?
而是因为李逵在水里不能“奋勇作战”但张顺能。。。。您觉得合理么?
西线的盟军也在东进,拖得太久攻占柏林的功劳就可能被分享,作为同英美磋商战后欧洲格局的重要筹码之一,约瑟夫自然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后来英美法盟军曾经单独同德国签订停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