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浊浪淘沙尽 - 二十年前的事 -- 庄户人家
上面两个画面可以确定是在64以前,可以肯定是在部队开枪以前,
这事儿发生在4日上午,木樨地,我亲眼所见。
就决定了事实,“XXX比XXX更可信”。连自己屁股那边的公开资料都拦不住。
你跟马前卒争论谁哪一方先死人,和跟日本鬼子争论谁在卢沟桥开了第一枪一样,是被绕进去了。
马前卒的核心论点,大事件是北京无产阶级被镇压,学生不是主角,是他自己的事后发明,不符合当时的情况,也不符合这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
马前卒就是来秀聪明的,捎带卖一下萌。当然,我发这个帖子也是在秀聪明,但是我不卖萌。
人人都知道,维基百科是谁都可以修改的。
这还真是马督公说的:屁股决定脑袋
你提醒后,我仔细又看了维基的那个网页,也可以认为9点是他们出发的时间,而不是遇害的时间,所以在这点上应该你是对的。
但我没觉得我的pg坐歪了,同样看了这帖子里的链接,北京市zf对人大作的报告,对部队的攻击在3号白天已经非常厉害,这应该是部队的命令被泄漏出去以后激起的反应。
其实在此之前,有大量部队的便衣人员受到攻击,他们很多是换了便装但裤子和鞋暴露了身份,这时当年我的记忆。
大雅说得对,我陷入了一个谁先死人谁占理的表象,而忽略了运动的一方是要改朝换代的本质,虽然我的出发点就是基于这个。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下面的帖子也说了,你可以说我的pg在哪里,我不否认。
我倒想知道你的观点或者pg,不能这么久了,你只有一张嘴却没有pg吧。
6月3号晚上军队开始大规模进驻,不要以为被封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可以连基本智商都不讲了
你觉得还会有被焚烧的军车和装甲车存在么?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共和国卫士”么?正常的思维想一下,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军队,有各类重装备,先开枪屠杀,被手无寸铁的平民烧车杀人,这种脓包军队在同样的时间居然还能在老山轮站,真是不可思议。
真正开枪的是38军和15军,有的部队根本没有接到开枪命令,有的是消极抗命。
“你觉得还会有被焚烧的军车和装甲车存在么?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共和国卫士”么?正常的思维想一下,”?
军车被烧得最多的是28军。军车被烧的原因是28军的军长和政委消极抗命,在被群众围堵的情况下,把军车丢下就撤退。
给你贴点刘亚洲的讲话:。
“二十八军是64早晨向天安门广场开进的。前一夜惊涛骇浪,许多部队已经攻进去了。群众在木樨地把二十八军拦住。二十八军军长何燕然在装甲车上手搭凉棚往前一看,说了一句话:"遍地青纱帐。"什么意思呢,你看老百姓多得跟青纱帐一样。这不是把自己当鬼子了吗?他那个政委也是够操蛋的。政委还来了一句:"十万青年十万军。"两个人还在那里做诗。
刘华清副主席叫空军王海司令员派直升机向他们喊话:"前进前进!不顾一切前进!" 何燕然根本不听,还对政委讲,将来上军事法庭,你去还是我去”
阁下那点“正常”思维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废话,6月3号之前军队被堵在外面”?
被堵在外面的原因就是当时还没有下定不顾一切,开枪也要推进的决心。连中央都一再说:部队进京不是镇压学生,绝对不会向群众开枪。
6月3日前群众也大规模地堵军车,还堵过穿便衣进京的战士。除了因为事故,根本就没死人。
还是出现在没开枪的部队?
如果出现在开了枪的部队,那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只部队如果是接到并且执行命令,先开枪主动“屠杀”的法西斯军队,怎么可能出现全副武装且主动开枪的部队被杀人烧车的情况?
如果“共和国卫士”出现没开枪的部队,更奇怪了,这支部队保持了这么大的克制,甚至当逃兵跑路了,善良的被屠杀的老百姓怎么还追上去杀人烧车?
阁下才叫“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六四的时候,刘华清的职务是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刘华清任军委副主席。
“如果出现在开了枪的部队,那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只部队如果是接到并且执行命令,先开枪主动“屠杀”的法西斯军队,怎么可能出现全副武装且主动开枪的部队被杀人烧车的情况?”
扯淡,当年日本鬼子都有落单被中国老百姓做掉的。按照你的逻辑,日本鬼子就不可能搞三光?
你这不是现身说法,示范什么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吗。呵呵呵
把人家的官位叫低了当然不好
行,就满足你的要求,假设64戒严的解放军人性和鬼子一样,不过你要搞清楚,64的老百姓和抗战的老百姓是一样手无寸铁,64的法西斯可是装备自动武器和装甲车的,主动屠杀居然被烧车杀人,如此脓包,真是不可想象啊。
日本鬼子落单被老百姓做掉这种事情我还真没听说过,听说过的都是被有枪的游击队做掉。
你是在不停地示范simple和naive么,全副武装的法西斯有组织的军事屠杀行动,竟然会出现军车1000多辆,装甲车60多辆被损毁,六千余人受伤,数十人“落单被百姓做掉”这种情况,我看当年越南冤枉啊,面对这种脓包部队,早就应该打到北京来。
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0-12/14/content_2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