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 -- 无忌公子

共:💬137 🌺152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像没那么简单吧?

东德是在苏联的占领下放弃东普鲁士的(丹泽、科尼希斯堡)。苏联其实拿到了东普鲁士的一半。西德为了防止大规模冲突和欧盟的整合继承了这个协定。直到七十年代东西德建交,西德的联邦德国地图不但包括整个东德,还包括1933年的全部边界线(丹泽、科尼希斯堡、西里西亚)。

希土分离是发生过大规模战争的。希腊其实要求更多的领土,土耳其最后只是顶住了压力。希腊在西方协约国的支持下攻入过土耳其本土,被土耳其击退。

这两个疆域划分其实都是战争决定的。

家园 “重拾传统的话语体系”的关键恰恰就是内容

这一次,中华文化已经死了,除非我们能重拾传统的话语体系(内容不论).

你要“重拾传统的话语体系”,关键恰恰就在内容——你要能够找到这样的思想:它对西方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但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东西,必须用传统的话语体系才能够获得最适当的表达。只有这样,传统话语体系才能重新获得话语能力。

家园 儒家在政治上致命弱点是性本善

儒家在政治上致命弱点是性本善,西方或者在法治社会要求政治理论建立在性本恶的基础上,所以以性本善为基础,寄希望于从伦理为本建立政治制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都没有成功过(中国其实一直是外儒内法),现在更难以复活了。

家园 儒家有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的政治理论

就是荀子的理论。这不是问题。搞出新意才是真正的问题。

家园 谢谢,祝好。
家园 给雪君姐道歉,

是我太装13了

望雪君姐开心。

家园 没事。

判了,恶意举报。

家园 罚你给阿壳读诗

家园 文化圈不如经济整合

言义不如言利。文化本来就挺虚的,我们自己都讲不清什么叫“中华文化”,还怎么弄个文化圈的虚头搞“统一”?

历史上中国和周边地区有文化联系,这可能成为合作的基础,但是要靠炒一个没有什么物质基础支撑的虚头概念,哪怕是“和平统一”,有可能吗?文化圈用来炒炒概念制造点舆论还行,实打实的合作还是得靠经济,欧盟就是从煤钢联营开始的。

再说,这种历史上的联系在我们看来是和平友好的文化传播,在周边国家看来可未必如此。比如东边那个半岛,历史上咱们不知道救了他多少次,可他却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感恩。这问题不太好简单地归结为他们天生白眼狼。打个比方,在一千年前主恩仆义是美谈,可放到现代社会,主仆关系根本没有受赞美的可能。统一的中华文化圈国家?还是算了吧!

家园 现代西方体系,

或者说让我们看起来觉得似乎很美好很有诱惑力的西方文化,其实很空洞,尤其是我们觉得无坚不摧的美国文化,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经济基础之上一种物质享受。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美国,美国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可能就已经丧失优越性了。所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自己有了信心,才敢于质疑西方价值标准,进而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不必言比称老美如何如何。

中国现在全面采用西方术语体系,是因为中国还处在山寨老外的阶段,这个山寨不光包括各种技术,还包括各种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措施。想想我们建国以来的路线图,先是全面学习苏联打基础,苏联后来倒了;后来学习四小龙发展出口导向,四小龙又被废了;现在正处在全面山寨日本以制造业立国的这个阶段。如果那天这些头头们发现对外取经已经不可能了,自然创新就来了,毕竟山寨比创新的难度要小的多,速度也快的多。而且如果仅仅只是用中华文化的一些名词来包装西方,没有一点新意的话,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样岂不是更证明我们没料了。山寨他们的技术可以,山寨他们的制度也可以。但是如果连文化也山寨,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一点都不改,号称自主知识产权,这可是要水土不良的。

所以,文化体系这个东西,急不得,他是一大堆人对于事物共同的认知,并不是说我们嘴上高喊资本主义好,就是认同了西方文化。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作的就是,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思想,他们经济比我们发达,自然有比我们先进的地方。中华文化讲究中庸,认为枪打出头鸟。但是西方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创新层出不群的文化因素,这就是好的,我们就需要接受。

如果把王国维老先生算作最后一个国学大师,那么可以认为王国维老先生跳河自尽的1927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没落的年代,到现在也不过80年的历史,到2027年的时候,我们再看中国的现状,肯定和现在大不相同。再如,金庸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不是也可以归入新儒家之列;还有你怎么看待“人肉”这个事情,一群网民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事情对另外一个陌生人口诛笔伐,“一对狗男女,人人得而诛之”,搞的某些人身败名裂,这在西方文化体系下,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人肉有理,人肉无罪,无他,就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人需要对他惩罚。记得不久前一个城市有人醉酒驾车,撞死了人,其他人抓住这个人之后,在警察没有来之前,对这个人一顿暴打,在西方价值体系下,这个人只有警察有权处理。所以我说,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东西很难改的。这就是文化,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东西,不是说背背口诀,念念台词,做做礼拜才算。

家园 给大家送宝了。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中华文化圈的韩国视角(二)

人家日韩可是想脱亚入欧。无它,利益耳。

”脱亚入欧“,是现代日本兴旺发达的基本哲学和现代化的基础;可是如果说韩国也”脱亚入欧“,或许冤枉了它。仅举几例说明:

(1)19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佩里叩关、西方势力的侵入,日本打开国门,走上了明治维新和西化、现代化之路。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中国,也开始进行”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而同时,朝鲜却是追随中国的旧传统,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866年,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号前来朝鲜要求通商,遭严拒后与朝鲜军民发生武装冲突,搁浅被焚,船上美国人多被杀死。1871年,美国军舰开赴朝鲜,在江华岛与朝鲜守军发生激烈交战,美军在短暂占领朝鲜要塞后,无力固守,只得撤军,朝鲜史称“辛未洋扰”。几乎是同时,因为朝鲜官方下令严禁天主教在朝鲜传教,政府镇压亲天主教的朝鲜官员与信教者,造成9名法国传教士遇难。法国派遣海军舰队进行军事报复,却遭受惨败,史称“丙寅洋扰”。两次“洋扰”事件后,朝鲜执政者大院君在首都汉城树立了一块“斥和碑”,碑文为:“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至今此碑仍然树立在韩国博物馆中,表现上历史上朝鲜对于东亚传统的捍卫和对西方的排斥。

(2)当然,永远抗拒西方是违背历史的潮流的。当朝鲜半岛经历了”独立“、称帝、日俄战争、”韩日合并“、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二战、”祖国光复"、民族分裂、冷战、”千里马运动“、”汉江奇迹“等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主流思想都不是如日本般”脱亚入欧“,而是在指导思想上,强调独立自主;在国际战略上,强调排斥周边大国的影响、利用周边大国之间的矛盾以小搏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对于中国和中华文化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在争取独立自主尊严的过程中排斥和弱化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东方传统和文化有一种天然地、天真的、有时是盲目的自豪、欣赏和依恋,以及伴随着地对西方的不信任、疏远和排斥。体现在韩国社会一部分精英分子中,这种对(韩国)自己的东方传统和文化的自豪、欣赏和依恋,追根溯源,也转化为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归属感和依恋,这是延续了千年的情结,并不因中国国力一时转衰而改变,反而因为中国的重新崛起而越来越强烈。

(3)日本自古在中华文化圈中,与朝鲜半岛相比,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疏离的部分。而日本的现在化说是”全盘西化“,并不为过。一个细节,就是日本废除了中国的农历,采用公历,不再过农历新年,而是将元旦1月1日作为春节,将公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将公历7月7日作为情人节。而韩国则完全不同,韩国完整地保留了中国的历法,仍然在农历正月初一过春节,节日习俗,与中国照旧。

(4)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以中华文化的“最好学生”自居,以依据地理便利向日本传播了中华文明而自豪,以坚持和发扬中华传统为己任。如果说,近代日本想成为最像欧洲先进国的亚洲最强国(也就是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是日本“脱亚入欧”的本义的话,想成为东方中华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东亚的强国(也就是重新使东方成为能与西方对立并[良性]对抗的一极)是韩国的野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韩国共同存在于“东方秩序”中,是良性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日本,应当重新考虑它“重新融入东亚”的战略选择。

家园 中华文化圈的韩国视角(一)

我感觉,您对韩国的认识建立在网络媒体片面和不真实的报道误导的基础上。

我认为,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就是东亚各国(地区)中和中华文化最紧密、最亲密、最容易融合的,这一现实经过短暂的日本殖民统治和冷战秩序的建立、瓦解,仍然存在,并随着中国的复兴、影响力的加强而更加突出。经过观察和了解,实际上,两国人民的心态、思维方式、世界观都是如此的相近,依我看世界上没有哪两个民族比中、韩更加相似。

(一)请看以下最近一例报道:

正如该韩国外交部一秘所言,越来越多的韩国精英有识之士认识到:说中国大陆和韩国将成为统一生活圈并成为同一文化圈的话一点也不过分;持有这种观点的虽然还不是大多数,但是越来越成为主流;随着两国之间交流的深入以及互相的真正的了解,会有更多的人认可这一点。

被温家宝总理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翻译”的吕绍英一等秘书官

朴惠民 记者 | 2009.08.05 10:32

外交通商部朝核协商科一等秘书官吕绍英(音,34岁)是韩国名副其实的汉语“工神”。这是因为她不仅仅语言说的很流畅,而且还具有把握对方心理进行沟通的能力。吕秘书官从1999到2004年2月一直担任总统翻译。韩中建交(1992年)之后是中韩两国展开正式交流的时期。她在金大中总统和已故卢武铉总统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江泽民进行首脑会谈时一直负责翻译工作,而且她还担任总理会谈等高级会谈翻译。温家宝总理称赞吕秘书官道:“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汉语翻译家。”

她学习汉语的秘诀是什么?

“在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书。7岁时进入了华侨学校。”对中国很关心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她一早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

在华侨学校她反复练习读和写,之后开始背诵汉语课本。从2年级开始学习了唐诗、宋词,在中学时期学习了《出师表》、《论语》、《孟子》的文章。在华侨学校学习的她自然而然地梦想着要成为外交官。

“中国人不爱表现感情,喜欢使用隐约的说话方法。只有了解好文化、政治背景才能正确地进行沟通。”

她强调说要学好汉语一定要先学好韩国语。母语的基础不坚实的话,对提高外语实力也是个限制。

吕秘书官在初高中时期坚持每天用汉语写日记。吕秘书官一直主张不要害怕失败,要沉浸在“洪水般的语言训练中”。

她指导说:“想要脱离单纯的会话水平达到高级汉语水平,就要对过去的古典及现在大街上流行的俗语都要有所了解。特别是古典知识很重要,想要同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有些深度的对话,中国古典知识是必需的。了解流行语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的方法。鉴于地域间的偏差很大,把握主要地区的方言很重要。

“各种汉语考试中地方方言经常是高难度问题。我有一次曾经在韩中高层会谈上帮助了一名中方翻译。她当时没有听懂中国高层官员的话非常慌张。那位中国官员的广东话方言很重。我得益于在台湾留学时的同屋是香港人。”

她认为汉语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学会的语言。汉语是一种越学越难的语言,至少要坚持不懈学3年以上。她认为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韩国人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有利的。

她说:“说中国大陆和韩国将成为统一生活圈并成为同一文化圈的话一点也不过分。鉴于在国际社会上中国地位越来越高以及韩中关系发展的潜力,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也是应该好好交往的伙伴。”

家园 两者不矛盾。

应该说是,以经济整合为基础的文化融合。两手都得抓。放弃任意一边,另一边都会出问题。

家园 得宝。进一步讨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来您很关注韩国的情况。写得真是不少。我上面说韩国也是“脱亚入欧”的确有些草率。总体上我觉得韩国在文化上是传统与西化共存;政治上则是右翼全面倒向美国,左翼妄图独立却不可得。

这里讨论一下。感觉您的观点偏重于文化,而我的这个回复偏重于政治。

(1)

斥和碑和它背后的大院君:那时候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话用在朝鲜身上也是一样。大院君不过是保守势力对当时世界变化的一种“反动”。这个势力和观点,已经随着殖民势力的纷至沓来而被猜得粉碎了。现在这种观点已经没有吸引力。历史也就发展到了您在(2)里提到的阶段。

(2)

对于您在(2)中的观点,我是这么看得:

首先,

在指导思想上,强调独立自主;在国际战略上,强调排斥周边大国的影响、利用周边大国之间的矛盾以小搏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话似乎并不符合实际。首先冷战阶段,政治经济上,朝鲜依赖苏联,韩国倒向美国,实在称不上是独立自主。最近的卢武铉总统倒是期望扮演“东北亚势力均衡者”的角色,企图“排斥周边大国的影响、利用周边大国之间的矛盾以小搏大”。可惜连朝鲜都不买他的账,要求与美国直接对话,根本不给“南朝鲜傀儡”面子。卢武铉后来内焦外困的一个原因就是外交上的失败,这也带来了清算其左翼政策的右翼势力上台。

独立自主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想法。可惜有的国家能实现,有的国家难以实现。韩国就是如此,夹在中、俄、美、日四大国之间,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都是韩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尚不如二战前的波兰。因为波兰尚有英法可以指望。而除了上述四大国以外的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实在难以指望。

大象打架,蚂蚁遭殃。韩国何尝不希望躲开大象打架。可惜国土没法搬迁。唯一的希望就是大象不要打架,可是这个希望在现实世界里实在不好实现,更何况蚂蚁们自身还打个不停。

看过那本中日韩三国联合出版的东亚史教学参考读物。里面有一张照片,是“独立”后的大韩帝国用拆掉了迎接清朝使臣的“迎恩门”的石料,从新建起的一座西式的“独立门”。当时的一个感慨就是,独立门好建,但朝鲜真正的独立自主太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

体现在韩国社会一部分精英分子中,……,也转化为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归属感和依恋,这是延续了千年的情结,并不因中国国力一时转衰而改变,反而因为中国的重新崛起而越来越强烈。

您说的这句话是对的。可是其正确是因为有一个限定词“一部分”。很难说清楚这个一部分精英份子占韩国人口比例有多大。

另外这种亲近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国策也是一个问题。二战前的日本比现在的日本更加亲近中国文化——明治维新的那帮志士的汉学水平,也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怕是远高于今天的中国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动甲午战争。

几百年前,来自“小中华”的韩国人,见到被胡人占领的中华大地,自得于其为“真正”中华文化继承者的。这种自豪感似乎依然存在与今天的一些韩国人身上(比如在“简繁之争”中的态度)。

(3)

日本的确自古在中华文化圈里“是一个比较独立、疏离的部分”。但我觉得断言现在日本是“全盘西化”是不对的。“脱亚入欧”谈何容易。搞到最后,西方人在文化上看他还是东方。说到节日改变,似乎越南也使用农历,也过中国的各个节日,但这不妨碍他跟中国打仗。

(4)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以中华文化的“最好学生”自居,以依据地理便利向日本传播了中华文明而自豪,以坚持和发扬中华传统为己任。

我看韩国报纸的一个感觉是,他的确以“向日本传播了文明而自豪,以坚持和发扬传统为己任”。但注意我这里去掉了您原话中的“中华”。实际上,韩国人清楚自己传授的东西很多来自于中国,但是在宣传的时候,往往淡化了对中国的“接受者”的角色,而着重了对日本的“传授者”的角色。

想成为东方中华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东亚的强国(也就是重新使东方成为能与西方对立并[良性]对抗的一极)是韩国的野心

如我上面所说,卢武铉那样的韩国人的确有这个野心,可惜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毕竟野心必须与实力相匹配。结果就是李明博上台以后,又重新回到倒向日美的传统道路上来。

中国和韩国共同存在于“东方秩序”中,是良性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至少在朝鲜战争的时候,中韩两国不是共存与“东方秩序”之中,而是分属两个阵营,相互厮杀。虽然现在看不到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但双方都不敢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在那里摆着。

而在现今这个单极世界里,我很怀疑能否在近期建立一个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东方秩序”。我觉得还是先把多极世界巩固好,再讨论发展“东方秩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