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 洪枫
还有不知道怎样贴图。请哪位高手指点一番?
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只考虑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战略上是以丢失淮南为代价的,淮南牵制了敌人的主力,如果苏中和淮南能够早点联手,两淮形势可能会好一些。
张灵甫出半个旅,黄百韬没上。
为什么从flickr.com引过来的图片看不到大图呢?
粟裕在苏中充分利用了内线作战的优势,集中自己的兵力依次对付外线进攻的国军,而这需要有足够广阔的回旋机动余地。我不觉得淮南路东区能提供。
老毛部署的主要出发点是截断津浦路,这个在1946年对于共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类似后来的山野华野合兵,两淮之所以丢失,和兵力不集中也有关系,需要山野南下策应。
特别是截断蚌浦段,在当时尤其困难。
津浦线之于国府来说,就像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而蚌浦段就像是最靠近心脏的那一段,绝不容被截断。从浦口北上的国军主力,有整74师,第5军,7军,整48师,还有整11师的主力---11旅。看看这些部队,确实不是华中主力能够独力抗衡的。
张爱萍在开战前出车祸重伤。若张不出事,以其才干,在其多年经略的地盘,应该打出比历史要好得多的结果吧?抗战后期张所指挥的反扫荡就干得很漂亮。
路西是彭雪峰的四师打出的,抗战期间在敌伪顽夹击下一直很艰难,彭之阵亡偶然间也有其缘由。路东由张爱萍苦心经营,已颇成气候,即使不如粟的苏中,但民情军情都还堪一战。由此可见坚强有力的军事将领相当的重要,决定了一定时间空间里胜负转换,主动权的易手。
苏中七战七捷,是吸引了太祖眼球的,其背景是我方各战略区被优势KMT军压着打的普遍状况。能打,并且能打赢,这里的战略意义很大。
即使在苏中那样的大胜之后,也不能固执的争地盘了。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不可以计较。当时的局势确实是常校长极其强势,三个月灭土共虽然比较扯,但也不是没有吹牛的本钱的。新四军各部被压出苏中两淮,赶往山东,这个战略结果基本上没有可能改变。所能改变的,是在这个“转进”过程中,如何在战术上给予当面敌军以最沉重打击,并且锤炼,整合,保存自己的主力,以期将来的战斗。
都是淮北的灵魂人物,与淮南无涉。
淮南的灵魂人物是罗炳辉,但被北调山东,而且去世太早。
看到在自己家乡发生的革命故事,甚是亲切。既然兄台对路东根据地的历史感兴趣,此系列完成后是否可以写抗日战争期间路东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