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和美国,谁会经济崩溃? -- hwd99

共:💬226 🌺8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了,也宝推了,呵呵
家园 被MM逼上梁山了,文债不还不行了,

真是请君入瓮,遣将不如激将啊!

先列在这里,怕事多忘记了

西方《历史的终结》误区

(1)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 唵啊吽 秦国体制拓展能力

(2)意识形态超前于经济基础,输出革命

(3)最主要的,资本本身的弊端不可克服。

俄国,重视基础研究,科学与艺术 吃掉消化不良,吐出来

中华 权力和资本关系(物质的力量,批判的武器),问题可能出在官本位上,

权力 利弊

资本 利弊

取两者之利,避两者之弊 最差 腐败又无能

老毛文革战备经济,扫除文化体制障碍也好,手段还是权力一种,邓的成功之道就是引入了资本。

需要引入人民,三体混沌。以权力、资本为主体,人民为补充的。

环境变迁,适者生存 恐龙的厄运来自大洋深处地壳板块的移动和太阳黑子的异常

未来展望

新一轮的文化融合、经济(全球化)融合,

五胡乱中华——隋唐气度

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柱石,消亡漫长过程,暴力最后手段,直接关系生存斗争。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热力学第二定律——核聚变,新的负熵资源,宇宙大爆炸,

永恒的利益——生存斗争(科技发展,文化和子孙万代永存)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 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______________

怕贪多嚼不烂,只点关键的,突出重点

学毛主席,和尼克松只谈哲学,具体事务找恩来。

家园 突然顿悟了一点。

一通百通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基本面(价值投资)只看到上升,忽视了螺旋;

技术面只看到了螺旋(历史重演),忽视了上升。

因为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因此做空比做多难得多!

家园 深有同感……

其实中国这种趋势也很明显,目前最热专业的就是经济、金融等商科,的确收入水平比搞实业的多很多,而且简单很多。

当年读大学,金融系的人,天天喝酒打麻将,考试前通宵背几天资料,也就过关了,但是学理科的兄弟,天天起早贪黑,辛苦得要死,一不小心就挂科。毕业后,金融系的人找个银行、证券,收入远高于那些进企业、研究所的理科学生。

以前看陈忠言(关心军事的应该知道这个牛人)的帖子,居然这样的人才还因为在求单位给一个独立的套间不可得而闹情绪,简直匪夷所思。

家园 给大家送宝了。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些外国人只有在美国才能搞出名堂来又说明什么?

而美国2代以上的年轻人都去学心理学、美术、哲学、商科之类简单好玩的东西去了。

现在美国年轻人不做科学是因为外国来的移民替他们做这些事,所以他们就放弃。而这些外国人一走,这些工作美国人会重新捡起来--问题是这些外国人基本上都会留下而成为美国人,这就是美国到今天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移民国。

另外,科学研究效率也在提高,没有必要增加科研人数了,所以年轻人的确可以从事其他非科学专业。

家园 花,独立思考的结论,很好.

花,独立思考的结论,很好.

家园 其实经济和管理是最学不到东西的.

所以我都不推荐别人去学这两个.

而金融,那是数学系的天下.

家园 没有美国高度活跃的资本市场,就没有美国的IT神话

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在硅谷某一家“白手起家”的公司工作过,你应该会认同这一点。

很多今天看来如日中天的大牛公司,可以认真回顾一下他们是怎么从那种一无名气二无钱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当然不是媒体上长篇大论的那种创业史,而是真正去跟参与了公司初级阶段的老员工去聊聊,呵呵。

然后就可以比较一下,IPhone发布半年后,在中国开发出来的IPhone平台的application已经超过全球总和,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聪明人泛滥成灾的国度,IT产业却完全没有发展起来。

现在在硅谷,确实有这样的趋势——亚洲人东欧人搞技术,本土白人搞市场、销售,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比较优势嘛。美利坚民族的业绩从来也不是只有那些红脖的份。

家园 我说的意思就是多极化。衰落说的是美国和自己比。

因为如果说“美国和别人比衰落了”,逻辑上讲不就是说“有人接美国的班”了么。我不认为近期有国家或者是国家群体可以接美国的班。

其次,不光是自牛顿开始,从古希腊开始世界科技就没有回去过,欧洲进入黑暗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和中国还成了灯塔;再往前貌似从人类还在树上的时候看,也成立。所以这种表述,嘿嘿,绝对正确,但是貌似是那种没有信息量的正确。

至于学术界,中国人打开门看世界的时候有点晚,有些人到现在也是隔着堵墙在看。很多时候,看的尺度,决定了看到的东西。有些说美国现在问题不大的人,可能是没有见过美国当年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在世界上,无论是论文的比例,专利的比例,研究人员的比例,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比例,美国都曾经横扫世界,占了绝对优势。看到过这些辉煌的人,再看现在的美国,尤其是看到了这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注意,很多时候,趋势比现状更反映问题,因为趋势是动态的,现状是静态的,多了一个维度,信息量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就会多出很多没看到过的人得不出的感叹了。我的那个商学院的教授,估计就是这么回事。

家园 中国目前这种脱离了自身发展程度的现状,是源于现实政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暮年的时候会泛金融化加产业空虚,倒是正常态。当年的英国就是这样。但是新兴国家,按道理都应该是实业最红火的,所以貌似这么看来中国现状就有点问题。然而中国现今这种现状,倒不是历史上没有过。

回退个大概100年,那个时候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美国才刚刚崭露头角。一个新兴国家,应该都是实业最红火最赚钱才对。但是美国当时的政策是经济上盯住英国,大肆购买美元紧盯英镑保证对欧洲的出口,货币政策紧追英国,还成了英国最大的债主。结果后来美国也出现了过分金融化,出了个历史上最大的泡沫。(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读一读“伟大的盖茨比”那本书,讲的就是美国“腾飞的年代”,那个时代的拜金、腐朽、权钱交织、精神空虚,可是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本推荐的书叫“The Jungle”,是从美国一个肉联厂的工人写起的,反映了美国当时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外带过于真实地描写了美国当时的食品卫生情况--里面有人不小心被绞肉机搅了以后,老板照样把肉混在一起卖出去的情节,以及其他非常让人不快的细节,事先警告一下众位读者,而且据说老罗斯福读了后3个月内看到肉就想吐,于是该书出版的同年美国就有了FDA--其实中美这对欢喜冤家,在外人看起来,就像双胞胎一样,只是自己不觉得罢了。当然这都是题外话。)最后29年的超级Margin Call把大家都拖到了谷底。

用比喻来讲,如果经济发展犹如跑步,那么不同的阶段,从起步到中期到冲刺,跑法是不一样的。新兴国家由于需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自己,难免需要从货币到结构盯住前面的领跑者。但是大家位置不同,适用的步伐、呼吸、速度都不一样,盯住个领先自己太多的人,最后难免会跑岔气。美国当年就出过问题,摔了个大跟头。中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的。

但是就算是将来会出问题,是不是就说明这条路走错了呢?这种问题,没有人可以回答。对于美国来讲,当年那条路走对了吗?绝对是走对了,29年之后再怎么惨,后来不也成了世界老大了么?至于中国走没走对,谁知道如果过去30年没有融入进全球产业链,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呢?

家园 老黄历了吧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商科就不好找工作了。而且国内商科能做的理工科都能做,一点优势都没有。我记得有一年高盛面试,第一轮就把商学院的差不多都给刷掉了。

家园 Well said! It's a

double-bladed sword.

家园 这个问题就需要眼光的尺度大,才看得清了。

IT行业的兴起与其说是有金融业的功劳,还不如说是90年代格林斯潘宽松货币政策的功劳更大。而这些东西,也都只是催化剂而已。美国电子和IT业真正的基础其实是在冷战时期打起来的。打这些基础的,可不是华尔街,而是当时作为实业美国的社会中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大家可以随便去查历史,不管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还是因特网,最开始都是军方和大公司的基础科研项目。也正是数十年的堆积,才有了现在IT产业发芽的坚实基础。说金融业对IT业起了主要作用,岂不是等同于说最后喝了一碗汤饱了,所以所有前面吃的饭都不重要了?

所以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头开始看。

美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由于产业被日本逐渐掏空,精密制造业外溢,加上冷战的巨大开销、石油危机的后遗症以及过去经济学界对货币的了解过于肤浅,经济进入了一个滞胀期。这里面具体还要牵扯到Milton Friedman,和货币主义(Monetarism)的兴起,属于可以另外开篇的大题目,这里就不多讲了。总之在那期间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开始失效,美联储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通胀率最高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怖13.5%.外链出处

于是,大牛Paul Volcker作为美联储主席上台了。余下的都是历史,Paul Volcker在把“Federal Funds Rate”(美国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拉到了比通胀还恐怖的20%,导致了82年失业率上10%的大衰退后,终于把通胀在1983年打到了3.2%。之后,美联储通过盯住通胀率来指定货币政策,美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重新生筋长骨的机会。加上同时期里根总统开始全面开放政策管制,废除了很多限制市场的法规。于是一方面有了好的货币环境做基础,另一方面市场放开,美国的经济就突然爆发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大发展其实也是由经济政策改良和市场开放导致的。)

等到Paul Volcker任满下台的时候,里根还在台上。由于货币主义起的巨大作用,所以里根就点了更激进的货币主义者格林斯潘接任美联储主席。

Paul Volcker本身并不是一个货币主义者,而是一个中间温和派。他只是听取了货币主义者们的观点,利用了货币学派的工具,收拢了通胀。真正的货币主义者们通常认为,想要经济发展,只要好好的控制住印钱就可以了。通胀高的时候少印点,通胀低的时候多印点,总之手里抱着印钞机,走遍天下无人敌(倒是和古代欧洲血医派的“血多了就用水蛭放血,血少了就用羊血灌”的杀人医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格林斯潘是个激进的货币主义者,完全反对凯恩斯主义。在格林斯潘上台后借助Paul Volcker建好的经济基础开始货币宽松,美国的经济体里突然就多了很多钱。

钱这种东西,多了以后不能载在手里烂掉,不是花掉就是要投资,加之里根放开了对金融业的管制,华尔街这个毒瘤就是这个时候开始长大,并且倾入腐蚀主流文化的(“华尔街”这部电影大作1987年出来,也从时间上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后来就出了问题。

问题的第一个,就是80年代出现的Saving and Loan Crisis, 银行争相高利吸引储户和低息吸引借贷者,于是最后就成了老鼠会,华尔街的蛀虫们得过且过疯狂享受财富,最后大家一起死掉收场。

在那之后消停了没多久,第二个问题出来了,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详情可以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中“The International Debt Problem”那一章)。美国的银行拿到钱了以后没地方放,放债给国内的话已经死过一次不想再来了,于是大肆放贷给外国,疯狂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索罗斯的解释是,大家都知道这些债务最终会垮掉,但是只要大家继续借钱出去,那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就可以借今天的钱还昨天的债,大家都有大量利息可以赚,所以“只要大家都不慌,那么会让大家发慌的事就不会发生”。就这样大家都得过且过,歌舞升平。但是凡事都是有限度的,债务总是利滚利越滚越多,等到外国人今天借的钱,连昨天债务的利息都还不起的时候,这个体系就崩溃了。于是乎墨西哥、俄罗斯、亚洲诸国一个接一个的出现问题。其中美国因为担心墨西哥政府债务垮台以后大批难民涌入美国,出钱救了墨西哥;东南亚一直是靠西方银行投资,然后得到投资后挺高本国币值,这样靠资本增值吸引外国更多的投资,既然现在西方银行资金链坚持不下去了,那么自然最后本国货币币值也会坚持不下去的,然后恶性循环,索罗斯提前看到了这一点,就提前利用货币和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宰了他们,相当于把悬崖边上往前迈步的人推了一把;而俄罗斯最光棍,干脆宣布欠的钱既然还不起,就不还了。这次事件导致华尔街无数的企业倒台,其中最有名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大名人组织的LTCM(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对这个公司感兴趣的也可以读一读“When Genius Failed”。

只不过资本是没有记性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国际债垮了,但是格林斯潘印的钱可没见少。大家就又得琢磨下一个搞钱的方向了。问题之三,IT泡沫,就这么出来了。最后的后果大家也都了解,泡沫在2000年左右破了,无数人破产,无数公司倒闭,无数的财富都成了泡影。所以这个所谓的美国“蓬勃的IT科技产业”,第一不是金融业打的基础,第二也不是华尔街催出来的,最多算是一个错误货币政策的症状罢了。况且这个病本身以及它带来的金融文化还在腐蚀科技业本身的根基,“美国的金融业促进美国科技发展”这种话就是无稽之谈。

当然了,出了这么多事,按理说格老头子也应该收敛一点,吸取下教训了。可惜本拉登不买账,恐怖分子开着飞机那么一撞,就把21世纪初第一个金融危机从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这就由不得格老头自己了。于是布什说我们需要印钱,格老就跑去继续印钱。这次钱印的多了很多,华尔街也很争气,又鼓捣出了些个“房地产抵押证卷”(MB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这个词中文不知道怎么翻,缩写是CDO),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毒垃圾,而且还顺便把这些毒垃圾的基础--房地产市场--给搞成泡沫了。这个泡沫最后炸的挺响,全世界都听到了声儿,而且炸出来的坑把所有的国家都给陷进去了,这就是现在我们大家经济问题的由来。

写了这么多历史故事,其实我想讲的就是,看事情,视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广度和细微度决定了可以看的多清楚。美国的金融界文化毒瘤,其实是近20年来经济货币政策的“症状”。而IT泡沫,就犹如当时的储蓄泡沫、国际债务泡沫和现在的房地产泡沫一样,都是这个病的副产品之一。这些副产品以及症状与病因(货币政策)之间才有因果关系,而互相之间完全没有多少因果关系。假设如果美国金融界没有变成颗毒瘤吸走了大部分营养,那么就算是有货币泡沫,也许也只会大部分流入实体经济,造成实业泡沫,那么说来科技业建筑业就算泡沫破了,大家也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好处,美国科技业也许会更发达也说不定。何况金融界慢慢的腐蚀实业立国这个文化根基,只会对下一代的美国带来为危害。

(这里加一个假设,如果华尔街没有成为吸血毒瘤,IT业由于货币过量而泡沫化了,那么科技公司赚到钱以后只能:1.派发股息,从大寡头股东到小寡民股东都可以得到钱,那些钱花出去,又可以带动经济发展;2.投资实业,比如修光缆,建无线塔台等等基建,于是给大家带来好处,美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发达国家的网络速度排名里反而落后,这也会带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或者是3.更进一步投资研发,这样科技人员获得的收入会变高,导致美国继续过去的知识经济体结构,价值观也成为有知识的人是受欢迎的良性循环。而如今这种状态,金融界骗钱的和耍嘴皮子的最赚钱,自然就导致了文化上的恶性循环。)

而且大家如果能看到这过去20多年美国金融界的发展,再能看到过去50多年美国科技界的发展,就可以了解到底什么是美国科技产业发达的真正原因--50多年前开始的美国本土实干人才大爆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一旦断档,后果也只有几十年后才可以看出结果。美国金融界文化过去20多年对主流文化的毒害,已经快有一代人的时间了,等到50多年前崛起的老一代彻底退下来,而现在年轻一代又接不上班的时候,美国的科技问题就出来了。

元宝推荐:任爱杰, 通宝推:韦红雪,篷舟,franky9,洗心,唵啊吽,一无所之,none空空,乌金沙,胡丹青,小乌龙,非真,金口玉言,
家园 俺顺便补充一点,美国本土人才50年前爆发,是因为

GI Bill。美国二战结束前夕通过法案,所有参与了二战的士兵战后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免费上大学,以及相当于一年的失业补助。到65年为止,美国由于这个法案获益的大学毕业生初略估计有1-2百万人。美国社会突然多了这么多受到了高等教育的人,当然就会知识经济爆发了。

说实话,现今的这个美国,就是二战那一代的美国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战的时候扛着枪,从诺曼底到柏林,从珍珠港到硫磺岛再到东京,一路流血;女人们也由于战时男性劳力短缺,成批的进入工厂建造飞机坦克大炮。战后,又是他们大学毕业后为美国的科技业打的基础。等到他们的下一代“baby Boomer”一代,就有些不行了,天天吸毒、游行、反战、搞摇滚。但是就算如此,还是有如比尔盖茨这一类的人,在一群猪中间像长颈鹿一样打眼,借助了上一代人建立的基础也成功了。等到Boomer的下一代,就更进一步了。反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和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一代比一代人开放、有活力,完全不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