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女孩们,请好好珍爱自己的身体! -- 彬彬
短效长期避孕药一般是推荐给有长期稳定性生活的妇女服用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吃这个(除非是调节内分泌)……至少我接触到的德国和美国的母亲一般不太赞同女儿太年轻就有固定的性生活,真要到了给女儿吃药的程度,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太可能主动并且乐意的。
怎么说呢,教育小姑娘学会保护自己是对的,但是直接就教她们怎么吃避孕药并且鼓励她们吃,就不是保护而是放纵了。事实上西方国家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开放,不合时宜的性行为(比如过早性行为,滥交等)较少受到瞩目或者批判更多是出于“这是你的私事,与我无关”这样的心态,而不是出于赞同和支持。
口服避孕药吃不吃是个人选择,怎么吃却应该是育龄妇女都必须知道的事情,中国在这一点上的普及确实是严重不够的,误区太多(恩,事实上,我觉得,这个算是要求比较高的了,现在只要能保证物理措施的普及,就能减少很多悲剧了)。不过说到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学会应急措施是一方面,还是主要教育她们不要急于尝试比较好吧……
首先德国做合法人流不是很难,俺在萍聚上看人咨询过,有正当理由,12周内都可以做的,医生也不会说什么,只是12周以上管制非常严格。印象里法国也是这样。其实中国也是有类似规定的,具体执行的时候贯彻情况如何,我不大清楚。
欧美国家单身母亲比中国容易做,除了文化背景,跟欧美国家需要鼓励生育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不适合这么搞,当然也就不能照搬人家的处理思路。说句笑话儿,日本也是要鼓励生育,结果弄出一部电视剧叫《14岁的妈妈》,画面和对白都蛮温情的,不过情节说得损一点就是鼓励计划外怀孕的妇女们有条件要生,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
我本人非常鄙视天涯上有些人一提到人流就哭天抹泪,要么没话找话大骂计划生育,要么堆砌点血腥的词藻煽情,反正就是社会和政府对不起流掉的孩子——尤其那些已经是成年人的,又不是无知少男少女,做之前明明知道有风险,还非要玩火,玩完了生又没魄力生,流又舍不得流,栽赃嫁祸到社会头上,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总之他们是最好想试随便试,试完了社会替他们养,自己只要快乐不要责任,什么东西!
在做上一锅开水,煮胎盘吃。
过去十年内大吵了n次,现在的规定,从怀孕者的角度看是这样的:第一次怀孕的,12周以内的,有正当理由的确实是可以做——不合法但是医生和孕妇都不会受处罚。但是,孕妇上手术台前必须先接受一段时间的强制咨询,再过上至少三天的冷静期才行。其中咨询这一关很难过!心理医生动人以情的水平自不待言,更要紧的是这个咨询中“晓之以利”的这一部分确实说动了很多起初想打掉孩子的德国孕妇(这一句是我gf妈妈讲的,数据暂时没有,找到了再来补上)
对于人在德国的中国姑娘,由于语言和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倒确实没听说有谁在咨询这一关打了退堂鼓——这就是为什么如果在萍聚上看人讨论流产,会觉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您讲的低生育率在欧洲确实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过美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数字,按照Mark Steyn著The America Alone一书的说法是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有2.3个小孩(维持社会人口需要2.1个,欧洲普遍低于这个数字,德国一度1.3)。而依照楼下某位美国名校出身的仁兄所言,美国大学对单身母亲的扶持并未因此受影响。由此看来,欧美社会对流产的接受度低大概还是与文化宗教因素关系较大,而与本国人口需求的关系相对小
从女孩及其家长的角度讲,服药是唯一能够有效将避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式。所以家长不情愿归不情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药该吃还是得吃——毕竟十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已经管不了那么周全了
昨晚看了一些回帖,正巧赶上gf在家,详细问了一下。她之前就读的那个gymnasium(即高中)约250学生,到毕业时总共怀孕两起,后来都生下来。一个为此休学一年,回来考完abitur照样上大学;另外一个drop out,但是这个学生原本成绩也不好,被认为是没什么机会考过abitur的。
补充一点背景知识的话……就是德国高中毕业生里是很难找到童男童女的。如果这个学校按男女各一半来算,sexually active的孩子里意外怀孕率不到2%。
国内相应的数据是多少?
对流产的接受程度,欧美低于中国是肯定的,这一点我并没有否认,我只是认为,在“社会帮单身妈妈养孩子”这个问题上,西方国家(尤其欧洲)更加乐意买单,和鼓励生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并不是(至少不是主要)为了降低流产率而买单。同样,中国也没有必要一味为了降低流产率而为单身母亲们买单,这对社会不公平。
其实你也提到了,德国的咨询也是要靠晓之以利来打动很多孕妇的,这一点换中国这样连计划内的孩子养着都吃力的国家,断无可能。而德国之所以能有这样用来打动孕妇的“利”,恰恰是因为需要鼓励生育。设想现在德国的人口已经饱和,同时平均生育率飙到土人的水平(当然这个不可能),您觉得德国还拿得出这样的利来打动孕妇吗?这和美国不一样,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是用来谈判的,这是人家的牛气,即使德国也没法比。
要跟中国比较,无论用美国还是用欧洲来比,其实都是不公道的。事实上,靠社会代替不负责任的父母抚养几个孩子来降低堕胎比例,安抚善良群众的心灵,这个事对富裕的国家来说,做起来很划算,但并不意味着这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父母是对孩子直接负责的人,如果政府不能教育父母们学会对孩子负责,那么一切无偿养育孩子的作为,无非是给自己前阶段的失职擦屁股——当然,在已经失职的情况下,擦屁股肯定比不擦的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为了广大妇女们的身体和精神不要受流产的折磨,更值得关注的不是流产率,而是意外怀孕率。这一点上中国确实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比如去除性教育的神秘感,及时教会少男少女自我保护的方法(是教会而不是放纵),只是不代表中国要走“老师说了做的时候要保护,没说不可以做”的路(事实上欧洲人民也没这么开放,只是教育方式被某些因素扭曲了),然后靠养育孩子的福利一路跟着收拾烂摊子。
国内部分人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这一点在大城市已经改善了不少,也正在继续改善中)这是个问题,我和您的观点一致。
关于国内的意外怀孕率,具体数据我不知道,不过根据我所读过的学校,和接触过的情况,肯定高于2%,这一点我也没有异议。
但我有异议的是,家长想避免孩子怀孕,是否应该采取给孩子吃药的方式,或者说,是否只有这个方式?
当然,这个方式的效率最高,肯定的。但是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一定要采取的方式,值得思考。
关于口服避孕药,我已经表达过我的观点了,对于需要避孕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让中国社会通过全民普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个有点“何不食肉糜”。
我的基本看法与您并无二致,之前打字不便不能尽言,回家发现您把该说的都替我说透了。俺就不多说啦,逐贴花
刚才出门采购去了,没来得及花
早期性教育还是应该做的,但是做的方法值得研究。
教育的内容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用正确的信息告诉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免得受到稀奇古怪的信息误导。另外一个是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可能的后果和意义,以使孩子明白这事是要负责任,要认真的,不能想试就试,更不可能顶个大旗就永远正确。
第一部分是基础和引导,第二部分是理解和目的
忽视第一部分,孩子会好奇甚至逆反,效果不见得好。
忽视第二部分,等于纵容。
中国是第一部分涉及得较少,增补这一部分是应当的。不过有些人把辅助手段当成目的,就产生了像楼下说的英国教师的雷人例子——过度重视第一部分的技术问题,忽略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刻薄一点地说,无论是一听到性教育就认为是教孩子做坏事的人,还是一听到性教育就兴奋得光顾着谈生理学术,不提对待态度的人,其实把教育想歪的程度是差不多的……
不顾工厂生产能力搞疲劳作业会出事故的,精子射完补充一次据我看的资料至少要48小时。
但是我想保守自有保守的道理,毕竟在这方面一旦用药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跟感冒了以后乱开抗生素是不可比的。
另外就是过分夸大药物效果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彬彬医生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关于药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长期副作用,很多医生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不认为仅凭药厂的那些临床试验就可以发现所有问题。在临床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是由于几十年的临床观察,才最终发现的,这方面得案例太多了。具体到中国的医生,就像你说的,还受到传统中医养生观念的影响。
此外,还涉及到这个行业的阴暗面。药厂财大气粗,新药的研发动辄涉及数亿甚至数十亿美金的投入,因此药物一旦投入使用药厂就必然全力推广这种药物,甚至不惜掩盖可能的副作用。在新药的临床试验方面,数据造假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中外皆如此,只是曝光的极少。好莱坞老帅哥哈里森福特曾经拍过这类题材的片子,片子里他作为一名主任医生由于拒绝了某种新药的通过而成了被“清除”的对象。
在体制内的中国医生,为了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药还是要开的,广告还是要做的,但是他们对于药物的真实态度,最好还是看他们私下里的表示,比如彬彬医生在这里说的话。
是呀。理论上是这样的。河里不是有个老嫌自己很瘦的主吗
不知道为什么她不用这一招
- -- 系统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