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讲讲我对工厂中层的看法 -- wqnsihs
要想把企业搞好,必然是要冒风险的,而传统国企,冒风险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对称的,所以主事者必然是风险厌恶的。
我所在的行业,二十多年前外国企业开始生产工艺流程方面的改革,有AB两条技术路径。当时谁都不知道哪条更合理。二十多年后,证明A比B合理有效。中国的国企,哪个领导敢用二十年时间几十亿美元打水漂的风险来搞这种创新?等技术成熟了再引进要稳妥得多。
所以,即使企业主事者是全心为企业着想,也不可能在国企体制下搞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偶记得河里还有一个葡萄干的
理论上也许行,实际上很难有效果。
对于简单一点的小企业,这种监督也许还有一些可行性。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职工或职工代表的监督能力肯定不够。
试问:
我们的普通工人有多少是懂财会知识的,连帐都看不懂谈何监督?
市场瞬息万变,管理者有时自己做出的决策自己都不知道对错,普通工人又如何判断管理层是不是对的?
即使少数工人或工人代表是有监督能力的,那么我们又怎样保证他们不会被管理层收买?
原来我们国有企业里面不是没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工会这些制度理论上都很健全,但是根本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要说产权明晰,过去中国的“家天下”的产权最明晰了——全是皇帝的,连命都是皇帝的;
而近代的民主政体国家据说是所有公民的,反而产权最不明晰。不是说人人都有等于无人负责吗?
那产权明晰的帝制怎么就竞争不过产权模糊的民主政体了呢?
位置不同啊。
也许能活到上市,再长我看是不行的。
关系到自己饭碗的事情,谁都是一教就会。学不成CGA,学会看报表还是没问题的。不要把工人想的那么笨。工人出身的财务会计多了去了。再说会计本身也算是工人的一部分。
实在不懂,可以请专家做独立董事嘛。
看来是没错的。
老兄对于制衡企业大肥缺采购部门设立询价中心这个办法很赞,只是询价中心的奖金从合同砍低金额中按比例提取这个好办法却是双刃剑,比如长期遇到投标企业报的都是成本价,询价中心的人没奖金还是会影响到工作质量的。我觉得询价中心这种监督机构的考核机制应该彻底独立于传统绩效考核,或者由GM亲自评估,监督部门一旦为了冲业绩使起手段也是很恼火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执法部门为了完成指标抓违章的例子。
对于驯服有知识有层次有脾气的技术大牛的确有些棘手,可用的办法除了扶持德才兼备但是不够灵活的人一定程度上制衡灵活但技术不过硬的人,或者成立技术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也没什么好办法。当然GM本来就是技术出身就最好了,高级管理人才还是应该文武兼修才是。
如撤销体委、撤销专门的工业部 拆分航空、航天系统,反垄断等等。
而所有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改革都以增加老百姓负担为最终结果
所以其实是中国的官僚集团阉割了他的改革设想,也把一个上任时豪情万丈不惧万丈深渊的总理整治成了一个“只要老百姓说我是清官”就满足了的耄耋老人。
为什么外企、民企可以做到成本等的有效监督呢?
企业的执行人为什么能遵守监督呢?
再进一步来看:
为什么企业内的生产等可以有纪律,而整个企业的运作却可以没纪律呢?
采购、销售部门的人员的行为,又是依循了怎样的收益/风险分析呢?
其实,M总也都给了答案:
那么总经理这个大管家的选择,是遵循单纯经济指标能力的选择?还是配合政府、是大股东国资管理人的人的选择呢?
至于:
这话非常有道理。
其实呢,对于上面的问题,我记得流行过一阵子的"战略投资者”,说白了,就是给企业引入愿意负责任的婆婆。找体制外的监督力量。
但是,掉过头来说,这好像既动了企业(包括好的管理层),也动了一批吃企业人(包括政府)的奶酪。
整个的利益体系没有理顺,在企业自身利益之前,优先考虑政府的利益、甚至私人的利益。
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有微观上的竞争力?
如果财会知识那么容易学会,我们就不必在大学里开设财务专业了。
如果能看懂报表就能达到监督目的,那些会计师事务所早就都倒闭了。
不是我把工人想得笨,而是隔行如隔山,懂车钳卯电焊和懂财务知识根本是两回事,懂技术知识不等于懂管理知识。
依靠财会人员也好,请独立董事也好,前提是如何保证他们不被管理层收买,光靠个人道德能靠得住吗?
首先声明不是针对M总。
跑题远了点。
有效率的企业和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如果利益方向一致才能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在现阶段的国企难有这样的一致利益。国企需要的是效率和竞争力,能给职业经理人的是升官(不发财)。而这种升迁对企业而言是有负效应的。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如果不中饱私囊,在国企获得的回报就只剩下“成就感”了。
这个xxx, 犯的全是常识性错误。看来看去只有这个可能性最靠谱。
今年的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可以体现。简直是小资文人的瞎搞。我想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看了以后都会莫名其妙,根本很难拿到高分。
素质教育很大部分是城市学生或者家长在变相的打压农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