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窝刁民(序) -- 老崔家的小关

共:💬73 🌺3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二楼——残疾孤老娘娘阿婆

二楼有三家,我想先从这一位孤老开始谈起。因为她看着我长大,我和我表弟都和她感情非常深。

房子是娘娘阿婆的父母留下的,阿婆的父亲据说当年是汪精卫的秘书,写一手好字,但在那段历史中自然被整得很惨,娘娘阿婆原有3个哥哥1个弟弟,现在2个哥哥已经去世,其三哥也已80多,双目基本失明,三嫂自出身即失明。还有一个70挂零的弟弟,也是久病缠身。娘娘阿婆的残废是驼背,很厉害,几乎呈90度。从小她就教育我被一定要挺直,不要像她一样。为什么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因为娘娘阿婆自小家里就叫她“妹子”,就一个女孩子么。邻居们(比如关的外公外婆)也跟着叫她“妹子”,关的父母那辈就叫她“娘娘”(一般用于称呼父亲的姐妹),到了关这辈,就在后面加个“阿婆”。

阿婆也已近80,原先在某国有大厂做会计师,现已退休多年,退休工资很少,不到1K吧。阿婆没结过婚(所以才能称为孤老么,真废话,唉),近年来腿脚也不灵便,近两年已很少出门,最多楼上楼下串串门。一日三餐是请钟点工的。拿药钟点工代劳,看病关妈陪去。钟点工一天做几家,闲时就到阿婆家看看电视聊聊天,做了很多年了,原来是婆婆,后来婆婆不做了换了这家的媳妇做。

政府对阿婆建议说,您老用2K/月出去租个房子,1k/月请个钟点工,不是挺好么?阿婆对此并无异议,只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无法自己去找房子,要求政府代劳,只有一个要求,别离的太远,一直用惯了一个钟点工,不想换(换也没办法立时三刻去找一个呀)。政府还真的帮她去找房子,但转了好几天,别说2K/月了,连3K/月以上也没找到。。。。。。

家园 目前来看,“刁民”的要求都很合理呀!
家园 二楼(2)——沉默寡言的李老头一家

二楼最阴沉的就是李老头一家,家中计有李老头、李老太、儿子李叔三人,蜗居在10来平米的小屋。李叔还有个姐姐,嫁人后搬出去了。李叔号称是当年买认购证一族,90年代中期曾有次听说资产上了百万,但此人自小阴郁,不和人说话,唯一能说上话的就是他娘李老太和前面说到的娘娘阿婆。后来也可能是有了点钱,担心女人是看上他钱,一直没有结婚,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也快50了吧。李老太80多了,出现了痴呆症状生活已无法自理,住院已有月余。

政府先找的是户主李老头。李老头说自己和儿子早就不说话了,儿子那方请政府亲自去说明,他年纪也大了,耳朵也不好,请自己的女儿代替其做决定。于是政府问来了女儿花姨的电话号码,开始谈判。

花姨:“你看这,我们家两个老人,都80多了,我妈还在住院。。。。。。。”

被政府方打断:“那让你妈一直住在医院里不就成了。”

花姨无奈:“这是医保规定的,同一次病状住院不得超过3个月,难道你们同为政府部门连这个都不知道?”

政府方无语,花姨继续:“你让我们出去借房子,你看2个老人要一间吧,我弟弟要一间吧,我呢,看来现在的工作也没法做了,得回来照顾我娘,我也得一间吧,你们说,这3k/月,借个房子够么?”

家园 首先谢谢铁手啊!不过俺也算出了力气!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二楼(3)——多灾多难的毛豆家

这一篇会把背景拉得很长但谈判过程很短,或者说,所谓的谈判,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罪魁祸首就是这家的孩子毛豆。

毛豆家是20年前搬进来的,原来住的是毛豆的一个亲戚家,那是88年那场运动之前,此人号称去澳洲大使馆排了几天几夜的队,捞到一个移民的名额,于是全家移民澳洲,据说在那里盘了一家便利店,但不幸遭了好几次小偷,反正混得也不是很好。反正,这房子就给了他的姐姐,也就是毛豆的阿娘(宁波人奶奶的意思)。毛豆刚搬来时是全楼的开心果,4岁的孩子,会数数,会唱歌(记得当年教他唱“鲁冰花”来者)。关自己有个表弟,也在这老楼长大,比毛豆大一岁,但就是脑子不灵光,教什么也学不会。相比之下毛豆的聪明伶俐就深得大家喜爱。

毛豆有个毛病,就是癫痫,据说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会有,关的表弟发育之前也有这个毛病,发育后就好了。但毛豆的发作就比较厉害,频率高时一天一次,5分钟都不止。父母自然带他到处求医,到某著名医院问诊时据说是开给了大人的剂量,小毛豆从此智商日渐衰退,现在瘦弱异常(因为一直呆在家里不出去的缘故),话也不会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好像是去得医院太多了,吃的药也各种各样都有,最后反正据说无法追究责任就是了)。毛豆爹妈好像是申请过再生一胎的,批是批了,但年纪大了也没生出来,现在也就不想这些事情了。

毛豆爸当年在某商厦当楼长,后来因为有顾客无理取闹他却站在了自己的营业员这边,后来闹大了被辞退,之后也是到处打零工的那种。毛豆妈下岗多年后来在某外企办事处做了“阿姨”,相信有外企经历的筒子们应该很熟悉这样的人物,后来人家见她聪明,索性正式留下做了前台。到也不错,不过今年年初查出患了癌,幸好是早期,开了刀切除。但是工作是不可能继续了。

传说约定那天政府居委承建单位共来人5位,2位是女性,毛豆家则是阿爷阿娘毛豆爹妈加毛豆5人,好容易在这10来平米的小屋里坐下。

毛豆走到中间当众撒了泡尿。。。。。。。。

现在尚无下文。。。。。。。。

家园 花之宝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写的很好,真正的百姓生活!

建议,把标题中的“一窝”改成“一楼”。

唐突了!

家园 送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三楼——最后来说说关自己家

该怎么说呢?这也是关的外公外婆留下的房子,三楼,就一家,其余人家的房顶就是公用的晒台,关出生在这里,户口就一直没有动。关的外公外婆去世后户主成了关的姨,现在这件房的户口本上就是关姨,关姨父,关表弟,还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小关。

关的外婆去世3年多了,后来因为房顶一直漏水房管所不管,关姨一气之下自己出钱修了,还给自家造了个阁楼,倒成了复式,在这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倒是一件美事。

为啥关妈要出动呢?关姨是中学老师,遭遇了前面小亮同样的待遇,说什么时候去学校聊聊(你说这办事怎么就不挑在该办事的时候,偏要打扰人家上班呢?还不是希望学校领导施压么?这种事情几年前已经碰到过一次了,之后我会谈到。)

于是不得已搬来关妈,关妈退休多年,不是“组织”的一员。关妈名义上是这家的老大,而且女儿(也就是我)户口也在,借着这个名义成了谈判的主力。

关妈:“我们没什么要求,你让我们出去借房子也行,就是万一房子坍了的话,你们要给个说法。”

政府:“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保证原地重建你们回迁就是”

关妈:“光口头保证是没有用的,希望你们立下字据。”(这一点和一楼小明的说法相同)

政府:“你们要相信政府”

关妈:“这种事情几年前也发生过一次,事后你们并没有兑现承诺。”

政府:“你们那阁楼可是违章建筑”(是否是威胁他们可以随时命令拆除)

这里插一个小故事,10年前左右,就是序2里说的这幢老楼外面的房子被动迁掉了。原来说是市政动迁,马路拓宽,动迁后那片地方变成绿地,动迁掉后却居然造了个银行,距离老楼不到5米(现在这个银行又一次被动迁掉了,据说温州商人用了几千万买了这片地,动迁时拿了几个亿)。当时政府居委也是来人让居民艰苦一下克服困难,因为施工灰尘大,政府主动给没装空调的人家装了空调(换句话说,就是你们一年四季看空调吧,就别开窗了)。但是也有人质疑施工后房子结构损坏怎么办。当时居委房管所都有负责人在,信誓旦旦保证一旦有问题房管所一定解决。但是银行造好了,梅雨来了,房子漏的一塌糊涂。去找房管所,人家说他们造房子又没给我们一分钱,我们怎么帮你们修阿?于是乎,关姨只能自己出钱修了房顶,顺便给自家造了个阁楼。顺便说一下当年政府就是直接去的学校先找校领导再找关姨,关姨也就能没说什么。

这件事不提还好,一提关妈还真到火头上了:“我们为什么要修这个房子,就是因为当年你们信誓旦旦说一旦有问题找你们解决,结果问题出来了谁都不管我们只能自己出钱修,所以这次你们的口头保证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必须立据保证。”

政府:“当年是当年,现在不一样了。”

关妈:“怎么?当年就不是g c d领导了啊?”

于是对方无语。。。。。。

家园 帮你分析一下政府方面的想法,仅供参考。

这件事归根到底是双方的互不信任。

政府工作人员怕不怕房子倒掉?既怕也不怕。因为怕,所以才出钱让住户出去住,毕竟因为施工把房子弄倒了砸死人不但要赔钱,还要负政治责任。另一方面,也不怕,住户搬出去之后,房子因为施工弄倒了自然是财政拿钱修,不掏个人的腰包。最可怕的不是房子倒掉,而是房子不倒。

政府工作人员为什么不愿意签书面协议?主要是担心过后会出现麻烦。

这件事可能出现四种情况:

一是住户搬出后,施工按时完成,房子安然无恙,住户无其他意见顺利搬回。

二是住户搬出后,因施工房子倒掉,政府出资重建。

三是住户搬出后,因施工造成房子损坏,政府给与赔偿或维修。

四是住户搬出后,施工按时完成,房子安然无恙,但住户认为房子受到了损坏要求赔偿。

第一种情况,皆大欢喜,这是政府最想看到的。

第二种情况,我估计是一些住户内心深处想看到的,新房子总比几十年的老房子要好吧,当然因为重建标准等问题肯定会有一个争议的过程。

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很可能最后混在一起,即政府认为出现了第四种情况,但住户认为出现了第三种情况,这时麻烦就来了。

说实话,这种几十年的老房子每天都可能出现点儿破损,到时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不是因为施工出现的,即使大家心里都清楚,恐怕也会按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说。

如果住户要求签一个书面协议,内容是房子倒掉政府出资重建,政府方面估计很容易答应。如果协议内容是房子损坏由政府出资赔偿,政府方面恐怕就很担心出现第四种情况了。

家园 很久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要说为啥关娘关姨对政府不信任呢?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关的外公当年是革命回的中国,帮助建立了新中国的轻工业基础。但关的外婆是富农的成分,所以在那场运动中虽然算不上最惨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关的外公外婆原来就住在繁华街沿街,而且面积也不是10来平米而是近百平。的外公外婆有子女3人,除上面说到的关妈关姨外还有一个舅舅,幼时发高烧失去了语言能力,智力也受损,在关出生前就去世了。关妈10来岁时,政府说要把那个楼整修一下,各家各户都搬到了过渡的房子里去,关妈一家也不例外,就搬到了这称为过渡后来却住到现在的房子里去。当时政府也说请大家克服一下困难,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

但是,等房子修好了,却没人通知回搬,再一问,所有的房子都被分配掉了。关的外公去找政府理论,政府说你们家庭成分不好,还有一个傻儿子,住在繁华街畔影响市容环境。。。。。。。。。

家园 你的建议是?签倒掉之后政府重建的协议?

那么出现破损什么的?怎么办呢?

从介绍来看,这几户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恐怕不太抗的起风险。。

而且。。好像住户实际上要求这个协议也只是从房子塌了的角度说的。。。

关妈:“我们没什么要求,你让我们出去借房子也行,就是万一房子坍了的话,你们要给个说法。”

政府:“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保证原地重建你们回迁就是”

关妈:“光口头保证是没有用的,希望你们立下字据。”(这一点和一楼小明的说法相同)

不过答复嘛。。。

政府:“你们那阁楼可是违章建筑”

那么塌了。。算违章的责任?

越想越黑线,不能再想了。。。。常识你既然对政府蛮了解的,戳戳。。。。。想想看要怎么比较好嘛。。。

家园 最近鐵手的態度有變化

本ID今天送十幾朵花,得三個寶,

密度顯著增加。

家园 感谢常识主义者的回复,加上关的一些想法和推测

您分析的很清楚也很透彻,而且关也基本同意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会分成这4种情况来考虑问题。说实话,关发这个帖子,并不为什么受了委屈上来讨个公理阿,或者是要揭露什么黑幕阿之类的。更类似于要找个洞来吐一吐“皇帝长了双驴耳朵”。所以我相信我的用词和叙事的过程还是尽量客观的,当然,因为从小在那长大,和邻居们感情都很深,从心理上来说肯定会偏向于居民一方。

现在想结合一下您分的4种情况谈谈关的一些看法:

第一种情况:一是住户搬出后,施工按时完成,房子安然无恙,住户无其他意见顺利搬回。

的确是皆大欢喜,从这件事本身来讲是最圆满的状况。

第二种情况:住户搬出后,因施工房子倒掉,政府出资重建。

您说的也相当对,不仅没有降低目前居住质量,而且还有了一定的提高,的确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就是发生损坏将怎么办。如果签订协议的话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交涉过程。就像您说的,这几十年的老房子了,破损时时有,只是不知道何时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如何定义?

其实我们是这么感觉的,这房子,要么不倒,只要站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缝缝补补的总能住人的。何况楼里一半以上是老弱病残,真要交涉的话可能谁都受不了。换句话说,大家只是希望这房子别倒,可以搬回来,之后出问题的话房管所会及时来修,应该也就满足了。

现在担心的是另一个情况。等地铁工程结束,这房子将直接面对一个地铁出口处,而且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会不会被考虑成影响市容?(说句题外话,在几年前的大规模动迁后,这房子就变成沿街了。区里觉得有碍市容,在距房子2m左右的地方砌了一面墙,高度比关家的三楼房顶略高,并将此墙粉刷成某欧式别墅样。。。。。。。)

换句话说,会不会默许此楼的倒塌,造成事实上的动迁?

前几年附近的动迁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在这个地段,人均50w以上不会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当然按面积算还是按人头算还要看不同时期的政策)。但如果只是一幢楼的话,既非商业动迁也非市政动迁,没有这笔预算,总额又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不是会随意安置到一个偏僻地方?如果事情恶化到了这个地步,那凭这一窝的老弱病残,也闹不出大的风浪来的,可能也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吞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最恶化的情况,在事情发生之前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家园 上海的拆迁很人性化的

父辈有个同事,落实政策后回上海。现在在上海有一套房子,政府跟他们交涉要拆迁的时候,给他们的承诺是:政府保证拆迁后比拆迁前要住的满意。

在这方面,上海市的政策应该说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至于其他地方,这里就不影响和谐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