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贴图】送老萨一些土八路装备。中国陆海空三军武器大展览zt 坦克篇 -- 梦晓半生
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年就以110%的设计载荷达到并超过全机静强度破坏试验的技术要求,并总装成功。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1976年4月3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水轰-5飞机的外形很美,修长的机身兼船身保证了水面漂浮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机头有一个雷达罩机鼻,稍下方是领航员的向下观察透明舱。机头上方是驾驶舱,内容纳多人机组。通常为双人驾驶机组,两人均有全套操纵系统。大长宽比的机身有较大容积的货舱,内可搭载电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载荷。机舱为非气密,有高空飞行和应急供氧系统。机腹是相当长的单断阶船底,尾端带有水舵,机尾是向后延伸数米的磁探仪。辅助机轮可收进机身。船型底按两舱破损不沉设计,共10个水密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机翼装在机身背部,上面设有开裂式襟翼及扰流片。上反平尾两端装有2片椭圆形垂尾。水轰-5的机身按二舱破损进水不沉的原则设计,共分成十个水密舱段,机头下有抑波槽和挡水板,减少了浪花的飞溅。座舱非气密,但有高空供氧设备。机体考虑到我国海岸线长和沿海各岛屿的使用要求,多处采用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措施。主要措施为机上钢零件涂有环氧锌黄底漆,再涂环氧硝基磁漆。铝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再涂环氧锌黄底漆。为防止双金属腐蚀,金属间涂有XM-10胶。
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时激起的波浪冲刷。机身为大长宽比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底部设有防浪肋条,减低肋起降时的波浪。经上述精心设计,水轰-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载弹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轰-5在水面起飞距离约500米,水上着陆距离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长1500米、宽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轰-5也可在岸上机场着陆,但由于起落架较短小,安全系数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后再通过岸边坡道滑行上岸。飞机可连续飞行11小时55分钟或4906千米。
水轰-5的动力设置采用4台涡桨-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考虑到南方湿热的天气,涡桨-5A发动机经特殊措施,在30度气温时,仍能提供315O马力的推力。J19-G10型金属螺旋桨不仅有电防冰装置,还具有顺桨和反桨功能。操纵系统配备有自动驾驶仪和三轴复合液压舵机助力器及气液人感装置,并随时可由操纵转换为人工操纵。为保证飞机在水面随时能自行起动发动机,备有动力电源系统。
机上电子设备包括XS-5A信标机、BWL-7自动无线电罗盘、263无线电高度表、773多普勒导航雷达、搜索轰炸雷达、航向系统、惯性多普勒组合导航仪、高度速度中心仪、地形回避设备、火控计算机、光学和激光轰炸瞄准具及反潜专门设备。反潜设备包括多种声纳浮标和尾部的长杆状磁力探测器。部分设备为后期改进加装的。机尾装有一个水舵。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导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23mm活动炮塔。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导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采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因此载机或舰艇在发射后即可关闭自身的雷达,进行脱离。导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
C-101导弹常见诸报端,以舰载型为例,接战过程为:导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8马赫。这之后助推器脱离,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导弹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度也增加到马赫2.0;这时导弹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命中敌舰。C-101的大型战斗部加上剩余的燃料,再加上其高速动能,对敌舰杀伤力大。但目前公开的资料中,C-101仅有岸舰型号和导弹快艇携带的型号出现,尚未有水轰-5携带C-101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操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驾仓模拟器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航某水上飞机部队。北航某水上飞行团曾经创下水轰-5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与以往巡航4小时相比,作战半径成倍增长,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创纪录飞行,重点解决了机载雷达、通信、充氧等问题,并对放油系统、通气系统、电路系统等进行了改进,进行了改装到地面、空中放油试验。
尺寸数据
机长 38.9米
机高 9.80米
翼展 36米
机翼面积 144平方米
起飞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556千米/时
实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11小时53分
最大机内载油 13417千克
起飞滑水距离 482米
着水滑跑距离 853米
中国超七战斗机
说起超七这个名字,或许有人说又是歼七的改进吧,不错,它开始确实是歼七的改进,但后来发展的继续使得它彻底脱离了歼七而成为一种新机型。这个图上的飞机涂装很漂亮,但其实它是个同等比例的模型,
中国超七战斗机之2
上面图的超七只是模型,而这个就是真家伙了。超七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联合项目,开始在80年代,与美国合作研制,但89年后中断,后与俄罗斯合作,从而拖后了进度。由于98年印巴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巴基斯坦订购美国的F-16被扣押,而当时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军队云集,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巴方只好找到中国老朋友帮忙继续超七项目,在去年航展上超七正式公开外型,今年飞机总装完毕,就是图上所示(此图以在公开军事资料发表,不算泄密)
中国超七战斗机之3
可以告诉大家,超七马上要首飞了,听说为了宣传,中央电视台将首次给军机首飞现场直播。这个图就是超七在首飞前进行的地面滑行实验。超七的性能还没有公布,但具设计师亲口讲不下于F-16,已经是完全的第三代战斗机,首飞时候巴基斯坦方面将有大人物亲自观看。
下面出场的就是空军未来主力-歼十战斗机
歼十和陆军的98坦克一样,都是集中了中国几十年技术积累的精华研制的武器。由于它还没完全解密,所以注释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只介绍下它的简要历史。歼十最初露面是在1992年,当时的新闻报道李鹏视察某航空公司,镜头在一个飞机模型上一晃而过,但国外机构迅速抓住了这个只有1秒的镜头,镜头上一个飞机模型不同于中国任何的战斗机,它就是歼十!这是它首次露面于世界。
中国歼十之2
从那后国外就开始关注中国最新战斗机歼十,它融合了以色列夭折的狮式战斗机和俄罗斯航空技术,而狮式战斗机则是以色列改进美国的F-16。所以歼十是标准的东西方先进航空技术的融合机,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标准第三代战斗机,但我们也不能过于盲目乐观,毕竟我们航空水平还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着30年的差距!!但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落后并不可怕,可怕是停滞不前,中国航空也在以小步快跑的方法迅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歼十战斗机之3
歼十从外型看确实很前卫,相信机动性能不错,而电子雷达设备如何现在还不知道,而这方面正是中国战斗机的弱点(其实在海军装备上也是),希望能在这方面有突破,但有一点现在是已经肯定的,就是歼十上已经几乎看不到传统仪表了,平面显示已经应用到了飞机上。
中国歼十战斗机之4
目前对歼十的小道消息很多,但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为不误导大家,我就不说那些东西了。中国武器公开的都是已经装备的东西,而歼十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公开,本来去年珠海航展上已经说要公开歼十,但临开幕只有几天时候,军方突然取消了公开计划,让很多冲着它来看航展的人很失望,但在研制歼十的公司录象上已经出现了歼十的试飞图象,说明它已经在图象方面公开了,我发的图也不算泄密。
这张图真假难辩,我也不知道真假,不算泄密,随大家任意想象。
雅克-1、拉-9、拉-11、米格-9 等等都是螺旋桨式, 不列了, 还是列点喷气的
中国苏-27战斗机
苏-27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了,它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 ,机高:5.932米,最大使用速度:2.35M ,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AL-31F发动机,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苏27已由沈飞开始组装生产,命名为歼11。它的进口对中国空军的战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在进口时候,当时的装备部部长(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曹刚川带领军购团到了俄罗斯,但老毛子开始不愿意卖苏-27给中国,他们极力推荐米格-29战斗机,但曹上将就是从前苏联留学过的,很了解老毛子的脾性,于是他就先不着急直接提苏-27。俄方后来安排中方观看米格-29表演来促销,真是天佑中华,米格-29当着众人的面演砸摔了,于是曹不失时机提出了要购买苏-27,后经过艰苦谈判,我们买入了这款优秀的飞机,从此中国战斗机作战半径覆盖了东亚。它后在96年台海危机中与美国黑骷髅中队的F-14对阵,双方剑拔弩张把导弹都加温了,但我们的苏-27在近距缠斗中凭借优异的气动性能占据了上风,雷达死死锁定了敌机,见占不到便宜反而要吃亏的时候,美国人跑了。
苏-30简介
俄罗斯生产的SU30MK歼击轰炸机也拥有类似F15E那样的精确攻击能力。同时还有在防区外发射制导导弹的能力。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使用了大量的激光制导炸弹,以瘫痪战略军事目标。使用SU30MK发动类似攻击时的武器包括KAB500KR五百公斤级电视制导炸弹、KAB500L五百公斤、KAB1500L一千五公斤级激光诱导炸弹、它们由俄“比姆派尔”设计局设计。其中KAB500KR为电视诱导型炸弹,弹头重量360公斤。一般在五十至五千米高度投下,命中误差在四至七米之间,大致相当于B2在攻击中国使馆中可能使用的JDAM。可谓非常准确。使用相同电视诱导系统的1500公斤级别制导炸弹称为KAB1500KR。
KAB500L/1500L激光诱导炸弹炸弹投下高度一千至五千米,命中误差七至十米,1500公斤级可穿透二米厚的水泥墙,同时还有穿甲型弹头。弹头重量在一千一百公斤上下。其他弹头包括炸药型、炸药穿甲型。KAB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在车臣战争中被以Su25攻击机低空投下,用以攻击要人隐蔽所。
Kh29T电视制导导弹射程十至十二公里,Kh29TE型的射程加大到三十公里。可以执行防区外攻击任务。重量688公斤。Kh29L为激光制导型导弹,重量657公斤,弹头重量317公斤,射程8-10公里。Kh25ML激光制导导弹射程10-20公里,重量300公斤,弹头重量90公斤。
SU30MK如果加装APK9电视指令接受吊舱,可以射控远程Kh59M电视制导炸弹。本次巴尔干危机中美军大量使用的AGM130空对地电视(红外)制导导弹射程远达74公里,是美空军实施联合防区外攻击的标准武器。它的使用,使塞尔维亚的绝大多数防空导弹失效。也反应了轰炸模式在21世纪的若干特征。Kh59M电视制导炸弹1991年出现,射程达到115公里,发射高度100-5000米,重量920公斤。弹头分为320公斤的穿甲弹和280公斤的炸药弹头。
可见SU30MK具备很强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来自苏霍依飞机制造综合体的确切消息表明中国今年开始将陆续购入这一轰炸机。目前尚不知道出口给中国的SU30MK将会配备那一型精确制导炸弹、导弹。但是,由于受到大使馆被炸的意外刺激,中国显然会加强其精确以及防区外攻击的能力。
性能:Su30MK能够进行空中加油,并保留了Su30空优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使用内部燃 油时的航程达3000公里(Su27S4000公里),经一次空中加油后的航程达520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34000公斤(Su27S33000公斤)。新型雷达在对空作战时可同时攻击二 个目标,搜索距离则超过一百公里以上。它某些性能相当于美制F15E。 除了保留Su27S基本型所必备的空战能力之外,可以使用Kh25D/L激光制导空对地导 弹、Kh59M电视制导炸弹或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Kh31P反雷达导弹。拥有非常强大的对 地(海)攻击能力。空战武器还可使用俄最先进的R77主动雷达寻导弹。最大载弹量达六 吨。
为中国生产的是SU-30 MKK型号
有一种说法是J-10是在Israel 帮助下搞的.阿以双方中国都不得罪, Israel和中国关系不错,还差点出口预警机给中国,后来US干涉没有搞成.
另外, ISRAEL还自己搞狮式战斗机,也由于US干涉没有搞成, 然后就将技术输出到中国. 下面的图是狮式战斗机,是不是和J-10很相似?
驾仓
The Lavi (young lion) program began in the late 1970s when IAI agreed to develop a new multi-role fighter to replace Israel's aging A-4 Skyhawk and Kfir combat aircraft. Seeing a need for some 300 aircraft, including 60 two-seat combat-capable trainers, the Lavi was envisioned primarily as a close air support and tactical attack platform with a secondary air superiority capability. Although Israel successfully obtaine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fu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ll design work was done in Israel with the only major subcontracts going to Pratt & Whitney to develop the engine and to Grumman to assist i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composite wing. The resulting design, similar to the F-16 though slightly smaller and lighter, featured a delta wing and canards with a fly-by-wire control system allowing superb maneuverability. IAI also incorporated an advanced set of avionics systems including glass-cockpit displays, a helmet-mounted targeting system, a heads-up display (HUD), and a multi-mode pulse-Doppler radar. One unique aspect of the design was the decision to develop the two-seater variant first and use the additional space of the backseat for avionics and systems in the one-seater. Though the Lavi appeared to be progressing well with two prototypes having completed over 80 fligh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began to take their toll on the project. The US had supplied some 40% of the development costs of the new fighter, but refused to allow export licenses for certain pieces of technology. As a result, unit cost began to spiral beyond what the US or Israel had anticipated. In addition, the capabilites of the Lavi we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milar to the F-16, and the US Congress feared the Lavi would interfere with export sales of the American fighter. Thus, Congress withdrew all future funds for Lavi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y could not proceed without this support, the Israeli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cancel the Lavi in August 1987. Of the five prototypes then completed or under construction, three were sold for scrap and one was given to a museum. However, the third prototype, B-03, was completed using IAI funds as a two-seat technology demonstrator with a complete fit of advanced avionics. The Lavi TD was used for marketing until the mid-1990s when it was converted into a non-flyable ground test vehicle. The marketing project did find significant success in China, and IAI has provided assistance to Chengdu in developing the very similar (and perhaps identical) J-10.
人称空中李向阳,世界最小的战术歼击机。前些天有朋友说空军有人提议根据J-12换发生产简易战斗机,随便找块庄稼地就能起飞的东东,有针对性战术目的的。
当年的《战场》我可是期期不拉啊。
继续出书,造福军迷,向他致敬。
当时乱乱纷纷的还真有不少事,包括几个狗崽偷了《战场》的书稿自己另办了一个少年版的战场。当时就觉得怎么中国人办点好事就这么难,出本杂志,有人爱看,这招谁惹谁了,哪就出来这么人在那里使坏,下绊子。看着真觉得丧气!!!
出过一年了,新书看不到,着急啊!!1
没有金钱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