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有感于乌市对于被针刺人员的“随访”--有些被动。 -- 老乐
改革开放前那可是高收入地区,在全国是数得上的!
在任何化验检查中,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是一对矛盾。需要好好权衡的。
扎针是扎针,艾滋病是艾滋病。
您这种写法很容易给人一种扎针就是艾滋病的感觉。
事实上,由于艾滋病毒的体外生存能力不强,作为大规模扎针的毒剂实际上并不现实。
随访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完全可能并无统一的毒剂,随访可以保证群众的情绪安定,恐慌情绪才是最主要的危险。
我讲的是搞临床试验的数据比搞动物实验的数据要高级,因为更接近实际问题。试管里面模拟的生命现象当然不如人体上的结果来得更有价值,所以低级了。纯粹就是个学术上的理解。怎么就能理解成现实社会中的高层底层?更怎么会扯到谁职位高权利钱多?
搞基础研究的未必比搞临床实验的职位低权利小钱少。
打住没问题,请不要曲解。
我回的帖子就是上一个帖子山要:你错误理解级别高这句话了?啊。
当然更可能是我错误解读了。
不过我觉得在科研世界里是不应该用高层低层这样的说法。就拿艾滋病传播这个例子来说,由于道德和法律的限制,老乐他们用灵长动物做实验,已经到顶了。做临床得到的数据是事后的观察,而老乐他们做的是experiment。搞科研时,一般而言,能做experiment最好。
希望我解释清楚了。冒犯之处,见谅。
原来有几个同学家是新疆的,聊天时感觉北疆属于赤贫(应该是北疆吧),很多村落经济情况类似于黄土高坡一类。如果经济真如此不发达,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再有人用心挑唆,会出事是不奇怪的。经济落后不是动乱的必然条件,但是很大的诱因。
当然,北疆的情况只是个人印象,也不敢亲自去了解了。
其实这个文字成文在新疆那边正式发布公告以前。随手写下这个文字,实际上仅仅是针对乌市早先一个比较粗略的通告。
在这个帖子后续的讨论中,大家已经对于感染概率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乌市也及时的公布了专家的检测结果和意见。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讨论截至目前为止还是挺全面的了。
被扎未必就染上HIV,关键还是看针头上面的污染物成分。
发现了两个 HIV 的核心抗体,是hiv1和hiv2 共有的,cell 上的brief review 的意见是这使疫苗研制上的里程碑突破。
我没细看,哪天您给讲讲?
同意针刺传播概率非常大的意见。HIV 的活力还是挺强的。至少lenti virus 活力很强。
针筒遗留物没有一言片语,I smelled something fishy.in vitro amplification 太容易了。多半结果不乐观。
无论和自己结论相符与否。说实话,结论差别越大才越有轰动效应不是吗?要是你忙了半天不过是confirm一些大家早已经知道的结论,有多大意思?
学术论战和网上论战路子不一样的。西西河好就好在精于前者的牛人更多。
你的literature review里也是这么果写的?我不是质疑哦,隔行如隔山。不过如果经过了peer review都没人提出异议,就不必请这里的人给专业链接了。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这句话对吗?对,但是是一句废话:conditional on 被感染,概率当然是百分之百;conditional on 我是乐透赢家,概率也是百分之百。那么,买一张彩票中奖的概率到底是亿分之一还是一百?
说完逻辑说统计。百分之百的感染概率哪怕是连扎一千针也不能保证的。这个千分之一是来自于,比如说,一千个独立发生的样本里只有一例感染。
再附加一个独立事件,齐多拉米双夫定在24小时以内的预防效果可以降低感染概率到.3%以下。当然,也是统计结果。
有个东西叫做subjective probability,说的就是您标题里现象。相关的东西拿过几年前的炸药经济学奖。
在一个涵盖n个随机抽取的警察\牙医的血液直接接触HIV患者伤口案例中,x个感染,而且可以严格排除其他感染途径,n-x个未见感染。
一个案例无法谈论概率。
美国某警察在抓捕嫌疑犯的时候搏斗,拳头打松了嫌疑人的牙齿,自己拳头也破了一点皮,双方都见了“一点血”。后来警察感染了HIV。经过严格的化验和追访,这个警察就是在抓捕嫌疑人搏斗的时候感染的--HIV传播方面,如此严格的发现不多。所以这个个案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