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华堂 -- 黄河故人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依兰县本地人一个传说,说是李华堂和大儿子出门打算上山当土匪,他老婆和小儿子送他们。临分别,小儿子又跑过来抱着李华堂的腿:爹,你啥时候回来啊?李华堂牙一咬,掏出枪,镗镗两枪,把老婆小儿子全都打死了——铁了心当土匪,不能有所牵挂。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可能是李华堂,也可能是张华堂,反正依兰的土匪多如牛毛。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极惨。
没办法,谁让当时依兰是个大县城呢
他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因为怕死怕苦而投降,要降也早降了... 估计很可能是因为内部不和,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搞得个个心灰意冷...
既然真实又何必怕拍砖... 好人跟好人不一定能处得来...
李华堂投敌 俺得通宝
这叫咋会事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虽然可能确有各种原因,然而丢掉民族气节岂能一句不得已可以遮掩的。
否则对于那些赴国难者,那些九军坚持到抗战到胜利的人,如何交待。
那个“引头成一快”的,未必不是因为内部矛盾,心灰意冷,才曲线救国的。
不得已不是叛国投敌的理由!如果都强调这样或那样的不得已的原因,那汪兆铭、陈公博、周佛海、殷汝耕之流哪个没有一箩筐理由?都同情理解他们?
历史要客观,但并不是没有原则,大是大非一定得坚持!不然,那可真是愧对象杨靖宇将军、赵一曼烈士以及千千万万象他们那样为抵抗外敌入侵而献身的先辈们了!!!
黄河兄对李华堂的分析非常透彻,俺完全同意。每每读到历史故事的时候,俺常常想如果是自己会是如何?自己在当年的那种情况下能否做得更好?
1939年的中华大地,日寇肆虐横行,正面战场上国军几乎是屡战屡败,我们的大片国土沦丧,无数百姓成为倭寇铁蹄下的冤魂,整个国家弥漫着一股“失败主义”情绪。那时的中国,估计没有多少人是真正能够预见到抗战的最终胜利。李华堂难道能有老毛的眼光?
如果李华堂能有倒戈将军+N姓家奴---吴化文的投机眼光,估计不但能全身而退,而且可能因为其抗日的功劳封个将军啥的。
可惜历史是不能重写的。
对于1939年以前的李华堂,俺得赞一嗓子----“好汉子!”;而1939年投降日寇的李华堂,俺只能摇头叹息“可惜了一条好汉子”。
杨靖宇、赵尚志他们也没有,抗联仅剩的几百名战士也没有。
倒戈将军可不是从共军那里叛出来的。李华堂下定决心反了的时候,在东北说话算数的可不是老毛,是苏联人。苏联人人地两生,这些抗联出来副司令们能量很大。
抗联对叛徒从来就没有留过情。
还有,等关内的八路们给他机会的时候,是他自己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