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激战棉湖 -- 忘情

共:💬79 🌺1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也有点轻描淡写了

虽然何应钦是有料,第一次蒋桂战争主要还是政治分化和金钱收买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一 白崇禧在平津的3个军如果不是靠旧主唐生智策反,白崇禧要带着这些湖南兵打回家估计蒋军很难挡得住。结果策反后兵不血刃,白崇禧只身逃亡,蒋军北线无战事;二 中路武汉,虽然桂军有所准备,但因主将住院,桂军的主心骨、战斗力最强的“钢7军”被叛将李明瑞突然拉走,其余各部桂(鄂/湘)军在蒋军重兵进逼之下分崩离析。

中原大战时,桂军的确只是“貌似”强大,毕竟几年苦战下来,实力已不及北伐时的勇锐。而敌方虽然是“杂牌”,但其中粤军精锐的战斗力并不输当时任何一支蒋军,和桂军也有得一拼,且与桂军仍有宿仇。当时桂系李、白决意倾巢出动直取武汉,但黄绍紘仍有迟疑,不舍得放弃广西老巢,没有及时跟进衡阳,以至被粤军袭取衡阳腰斩桂军。衡阳之役,桂军在酷热大旱下苦攻坚城,虽然湘、粤两军每方兵力均超桂军,但仍付出了比桂军更大的伤亡,桂军败退回广西时也未损失过半.

家园 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缺失

早年的革命斗志丧失的一干二净。从革命者转为军阀,这是必然的结果。

家园 还有个细节

战斗结束后蒋介石集合部队, 亲发口令吹三番号向陈

明仁敬礼, 并当场提升他为少校营长.

家园 说得对
家园 的确如此

陈明仁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就在于此了。如果不是此公为人太过刻板,其实他后来也就不会那样不得志了。如果此公能逃到台湾,估计最终混个一级上将不成问题呀。

家园 最辉煌不一定吧

守住四平,也是很不容易的。撒豆成兵,一时传为美谈。

家园 但是,陈明仁最后还是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将

今天恰巧看了电影频道的《李天佑血战四平》,片尾对陈明仁上将也做了介绍,优酷中也有此片的链接:外链出处

1949年8月4日,以国民党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官之职在长沙和程潜先生一起通电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5月病逝,享年71岁。

李天佑三战四平的时候,他挺着不投降,说什么军人的职责、与政治无关等等。

末了,还是战场起义了(在长沙)。

呵呵,再有能力的个人,还是得顺应大势啊。

起义前,陈明仁是国民党的中将。

建国后,1955年的首次授衔,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李天佑也是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最后病逝,结果还是较不错的。

嘿嘿,别忘了,《亮剑》里面的那个李云龙,这么会折腾的主,导演最后也只安排他,授了个......少将

家园 不仅仅是陈

陶峙岳和董其武也都是上将。三个都是力战到最后才起义的。

家园 有理想的军队!

后来真是可惜了。

家园 这个这个

以前河里有位老兄考证过

当年的原始战报和新闻报纸里都没有陈第一个登城的纪录,第一个爬上惠州城头的部队并不是陈所属的单位。

家园 有理想未泯的而投共的

有始终认为理想在kmt的。

前者很多,否则情报工作哪能那么好。

家园 守四平断不能和惠州登城相比

守四平侥幸成份太多,且国军内部互相倾轧,陈明仁自己也谈不上手脚干净,所以一面授勋,一面撤职。

惠州就不一样了,第一次东征,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作为一个团队登上战场也罢,政治舞台也罢,总之广东各派势力都盯着呢,你要是出师不利,首炮就打哑了,只怕广州城内政治形势又得变化。

本来惠州并非非打不可,但老蒋既然开打了,而且前期又打得极为不顺,伤亡惨烈,那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要命的是,所剩炮弹不多,如果最后一次总攻不能拿下惠州,只怕老蒋今后的命运,黄埔系日后的历程都要改写了。陈明仁在此役中首登城头,立下不世功勋。可以说是挽救了国民党,挽救了黄埔学生军,挽救了蒋介石的政治前途,其功不是四平所能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老蒋事后请陈明仁独立城头,全体将士立于城下,三次致敬,这在老蒋平生只有这么一次,陈明仁的风头一时无二。

家园 陈明仁是政治上将

其实起义后也不受重用,上将军长貌似没几个吧?他那个55军最后也七裁八裁,到后来支离破碎,陈上将也没了资本。

貌似解放战争中后期的国军起义将领,如果能授衔,都好象比原来在国军时高了一级。这也就是个样子,不会让他们有实权的。

家园 也没啥可惜的

鸡大生蛋,蛋破生鸡,月满则亏,既有其生,便有其灭,如是而已。

家园 奇怪

但陈明仁最后因首登惠州城受到嘉奖可是见诸于诸多国军将领回忆录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