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三分之一 – 狗仗人势的武工队 上 -- 萨苏
怎一个囧字了得……
按吉鸿昌部攻城时,据守多伦的伪军首领李守信的说法,助守多伦的日本人,比三千少一“点”:三十。
且抗日同盟军火力不足,双方打成僵持,冯玉祥派说客游说李守信,暂借多伦一个月,然后双方唱了一场戏,伪军退出多伦,一个月后李守信准时收回了多伦
姑且存此一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吉鸿昌可是我的抗日偶像啊,不会吧。
希望能有更多的考证,看看这个事情到底如何。
不是军校里的沙盘推演,谁活到最后,谁获得胜利。
面对侵略者,不能学宋襄公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01-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第536页至第537页。
看来李守信的话不足采信。
所谓借城给同盟军,就李守信自己那么一说。
但,李守信关于当时多伦日军人数的说法,在内蒙古文史资料38辑中有旁证,主要是顾问和特设队,人数仅数十。
另,根据关东军33年5月致军部的电文,察东地区,日军搞得是缓冲区政策,即主要操纵伪军骚扰中方(《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
此方针下,李守信关于日军主力部队七七前未到察东的话,应该可以采信。
假设日本修改上述方针,如亲历记和作战记中所说派出茂木旅团两三千人赴援多伦,并且被同盟军打得狼狈逃出多伦,大丢日本皇军的面子,那么,亲历记中所谓驻丰宁(离多伦公路距离200km,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西义一第八师团,怎么会攻城时不出援,丢城后不马上来为找场子,反而是让伪军一个月后收复?
另李新,韩信夫,姜克夫等《中华民国大事记(3)》 1933年部分,
7.14 承德日军第8师团开始向热察边境调动,
7.17 茂木骑兵旅团是热河承德附近的围场向多伦开动
综合来看,茂木旅团应未参与多伦守城战。
而且说实在的,如果两千日军可以被几十中国内应一哄 + 攻城部队赤膊冲锋就溃逃的话,抗战何至于要打八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也一直在考虑:两千多日军,按说不少了,还有炮兵的支援。如果城墙够高大的话,其他地方的日军迅速驰援,同盟军闹不好就有在城下被聚歼的危险。但是战斗过程中,始终没有见到周围日军出援。
而且,亲历记和作战记中的叙述一直没有正面提出多伦战斗的同盟军的兵力配备和数量的详细情况。是很有点让人生疑的。
真实的情况,可能还是同盟军在多伦与伪军战斗并胜之。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哈哈,老铁是不是在给大家发补偿呢?送了4朵花,得了2个宝,不可能人品这么好的。。。
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中,冈部直三郎大将有这样一段请求 ――"阿部中将在战场上被敌弹所毙,其生前即以此为武人之本怀也.考虑到其生前拔群的武功,希望追认该中将为陆军大将."
日军素有战死后晋升一级或两级的做法,例如,1942年被我大别山守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击毙的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塚田攻大将,被击毙时军衔就是中将。其大将军衔是死后追晋的。
塚田攻 1886-1942,抗日战争中被击毙军阶最高的日军将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松井石根的参谋长
然而,阿部规秀死后,却并未获得追晋,其原因何在呢?
在这份资料上可以看到端倪。就在冈部申请为阿部追晋的报告上方,可以看到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的批示 – “铨议认为困难”。
畑俊六的批示
铨议,即对晋升进行的评估会议,这段批示说明对阿部的追晋曾有过讨论,但最后没有被批准。
经过对资料的研读,原来阿部规秀没有被追晋的原因,是他获得中将军衔的时间太短了,阿部规秀被晋升中将军衔是在1939年10月2日,仅仅一个月后就被击毙,如果猝然晋升大将,军内无法接受。
不过,铨议的结果决定给阿部规秀“勋一等”的荣誉,并厚加抚恤作为补偿。
这。。。可真有点儿不公平。
嗯,老萨,您这是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呢?
老萨是站在八路的立场上说话阿,您看,人家第二十一集团军击毙一个中将,一转眼就变大将了,俺们第十八集团军击毙一个中将呢,结果还是中将。。。
您说这公平吗?
好了,阿部规秀的事儿说了这样多,人家问了,老萨,你说说你那位朋友对击毙阿部规秀提供了怎样的线索呢?
行啊,说起来,这位朋友,就是《1944:松山战役笔记》一书的作者余戈,这位老哥那天一见面就把兄弟给震了 – 大伙儿说余戈你干吗这么朴素阿,用个皮包边儿都快磨飞了,别是文革时候留下的东东吧?
在腾冲国殇公墓采访的余戈
余戈一乐 – 哦,这是战利品,日本鬼子的作战图囊,我买下来以后用了两只老母鸡熬油擦出来的。。。
大伙儿顿时刮目相看 – 不是冲余戈,是冲那皮包。
余戈写东西有个特点,要去真实的地点,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于是,有一天,余戈要写阿部规秀了,他就去了黄土岭,那是这个日军中将击毙的地方,结果,就碰上了一个与阿部规秀有过“亲密接触”的中国农民。。。
慢,先别说余戈,咱先把阿部规秀阵亡报告里面另外一个事儿多写一笔。总是说日军报战损有水分,这回我们看看到底这“水分”到底是怎么加进去的,要说,日本人还真是东方民族,这四书五经未必学到真谛,这“春秋笔法”,老萨,算是服了。
要说的就是围歼辻村大队的雁宿崖之战。
知道击毙阿部规秀的人不少,知道雁宿崖之战的却不多。但是,如果没有雁宿崖之战,阿部规秀就不可能出现在黄土岭上。正是因为雁宿崖之战歼灭了阿部规秀一个大队,打疼了这个“山地战专家”,才将其引到黄土岭来,落入聂荣臻的重围。
雁宿崖-黄土岭战役地图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北支治安战》和《驻蒙军战史》的记载,1939年,阿部规秀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接替110师团部队防守河北涞源,随即计划对涞源以南以阜平为中心活动的八路军聂荣臻部北岳军分区进行打击,黄土岭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当时,涞源与阜平之间,中日两军的控制线基本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不远就是涞源县城,县城以南3公里的李花村有一个日军据点。日军记载涞源县在李花村以南的面积大约三分之一,其中多山地绝壁,八路军据此多次袭击日军运输部队,被称为“敌性地区”。紧靠长城南侧的银坊,倒马关,司各庄(相信玩过游戏“地雷战”的朋友会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等地均为八路军根据地。越过长城线,就是八路军北岳军区的中心阜平,唐县(白求恩大夫殉职的地方),行唐等地,也就是阿部规秀的主要攻击目标。这里的长城属于内长城,继续向西不远,就是晋冀省界,在向西,就是著名的平型关了。
10月底,由阿部规秀指挥独混第二旅团,被称为“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的大扫荡开始了。本来,这次作战要求110师团同时从东侧进攻唐县完县等地作为策应,但是因为需要清理进攻路线上的当地八路军与国民党军,该师团进展缓慢,比计划晚了一个星期,直到11月6日,也就是阿部规秀阵亡的前一天,才开始进入唐县境内。然而,狂妄的阿部规秀认为根本无须友邻部队的配合,独混第二旅团也可以完成任务,于10月31日按照计划发动了对长城线以南的进攻。
因为从涞源向南的道路在李花村南分为东西两股,阿部规秀对八路军北岳军区的进攻也兵分两路,东路,由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主力,约500名日军组成辻村讨伐队,经过长城白石口向银坊攻击,西路,由堤纠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四大队主力经过长城插箭岭南下,攻击倒马关。同时,阿部规秀自己率领绿川纯治大佐的独立步兵第三大队在涞源接应,并部署中熊直正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二大队和森田春次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五大队向涞源靠拢,作为预备队。
结果,辻村大队11月3日,在白石口与银坊之间的雁宿崖,突然遭到八路军优势兵力的伏击。
关于雁宿崖之战,网络上也可以查到资料,但是,我认为是不够全面的。我在机场工作时候的一个老上级,原是八路军团长出身,亲身参加过这次战斗,自述此战下来自己的一个团只够编成一个营了,极言日军抵抗之疯狂,与八路军坚决歼灭被围日军的决心。这一仗,堪称八路军的经典伏击作战。
其实,雁宿崖之战刚刚开始,已经有两个问题值得思索了。第一,两路日军,八路军为何专打雁宿崖之敌。第二,日军一个大队通常编制有一千余人,为何辻村大佐的讨伐队只有五百多人?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因为这里面都有玄机。
八路军专打东路雁宿崖之敌,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独立步兵第一大队,原来驻扎在灵丘,是临时调来参战的,而西路堤纠中佐的独立步兵第三大队,则一直驻扎在涞源。打辻村所部,因为他对当地地形不熟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大队不满员。
因为就在一个星期前,这个大队的日军在灵丘发动一次对八路军的攻势,刚刚与120师715团和雁北支队干了一仗。
平心而论,辻村大佐去剿715团纯属找不自在 -- 你倒看看对方是是何许人也阿。
715团团长王尚荣何许人也?中印自卫反击战时的总参作战部部长,那是好惹的吗?
一仗下来,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伤亡数百人,28日才狼狈归还建制,属于一支疲惫之师。
具体指挥雁宿崖之战的独立第一师师长杨成武,接到日军来袭的情报时,正好和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在唐县参加晋察冀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辻村大队吃了王尚荣的苦头,这个情报贺关当然要通报杨成武的。
抗战中的杨成武将军
辻村和阿部一样,都是日军中的少壮派,一个比一个狂妄,出发前还把两个中队留给了阿部,伴随旅团司令部行动,结果到达雁宿崖的日军自然只有约五百名了。
这个举动,你没法说辻村是脑子进水呢还是聪明过头。你要说他脑子进水呢,轻敌冒进,战前分兵,的确是脑子进水。可要没有留下的那两个中队,雁宿崖之后估计光杆司令辻村宪吉有被勒令剖腹自杀的危险。
什么叫知己知彼?什么叫专捏软柿子,雁宿崖伏击战,战前已经体现出了八路军情报战的出色之处。
聂荣臻,杨成武等检阅晋察冀一分区部队,也是雁宿崖之战的主力,无论检阅的还是被检阅的,感觉就四个字 – 杀气腾腾
按照我的老领导说法,雁宿崖之战日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充分发挥。按理说,辻村手下的五百名日军都是战斗兵,是按照对苏作战装备的,武器精良,训练充分,其战斗力恐怕还要胜过平型关被围的二十一旅团辎重部队和汽车部队 – 辎重和车辆部队毕竟不是为正面作战训练和装备的。
然而,杨成武的指挥十分出色,他是利用日军在清早进入“雁宿崖以南狭窄漫长的隘路”(《北支治安战》语)时突然发动攻击的,八路军在漫长的山谷两侧埋伏,分成许多突击箭头,瞬间就把日军斩成了数十段。这可能是对付一字长蛇阵最有效的战法了。
结果日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相互掩护,只能以小集群各自为战。
八路军的伤亡大,主要是要求尽快解决战斗,不能拖时间,不得不在一些情况下采用了强攻的手段。而“日本兵的机枪打得太准了,我一个亲手带出来的警卫排,打它一个机枪阵地就全赔进去了。”我那位老领导如是说。
雁宿崖之战,日本《华北治安战》一书中如是记载其结果 – “讨伐队突然遭到中共军的伏击。被猛烈进攻的讨伐队奋力抵抗,但是,中共军的战意旺盛,整天战斗都在持续。
三日下午,知道了雁宿崖情况的旅团长,迅速部署对辻村讨伐队的支援。但是,中共军在我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已经在四日晨离开了战场。“
咦,要是看这段话,我想大家第一印象是土八路被皇军的增援部队吓跑了。“狐狸在猎人到达之前匆匆而去。”
但是,八路军又是怎样描述此战结果呢?
“这次战斗,除少数伪军混在民夫队逃走外,我军共歼敌五百多人,生俘日军十三人,缴获大炮六门,机枪十三挺,步枪二百一十支,骡马三百匹,无线电收发报机两部和一些粮食等军用物资。”
照八路的说法,这是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
谁说得对呢?是日军隐瞒战损?还是土八路在虚报战果?
说土八路虚报战果,因为八路军最初的报告是击毙了辻村宪吉大佐,实际上,辻村并没有死在此役中。
不过,这多半是无意之失,因为后来聂荣臻回忆此战,表示当时遍地日军尸体,无法分清辻村是否已经被击毙,但发现一件他的军衣,因此最初认为他已经死在乱军之中。后来发现此人还活着,八路也就把这个战果收回不提了。
八路是不了解这个辻村宪吉,这个日军大佐虽然打仗不太灵光,但逃跑绝对是一流的,这次从共军手里逃跑之前,他已经从国军手里跑过一回了,堪称长跑专家。
哦,跑题了,估计大伙儿也没兴趣,咱就先不提这日本长跑专家的事儿了。
然而,我们还得确认,雁宿崖之战的结果,到底谁说的是真话。
要没有这份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这个事儿,恐怕还真要陷入各说各话的怪圈呢。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贴子遍地是坑啊
[URL=]估计大伙儿也没兴趣,咱就先不提这日本长跑专家的事儿了[/URL]
请老萨抽空谈谈吧!哪怕是个坑!呵呵!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