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无题的杂谈(二)(中) -- 厚积薄发
就是以后大家所有的孩子不读大学高校啦
哈哈
踩到你们痛脚了,所以才跑来妄图侵占西西河话语权,想把这里变成你们的阵地?笑,也要看群众答应不答应
君子自强不息,“天佑”“神佑”不是我们需要操心的。
您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创造些骇人听闻的“大作”为好,这样阴阳怪气小酸妇般说话,替您
你不会因为大学都是反动派的论坛而不让孩子不去上大学。
同样的,你也不应该为了热爱政府,而不考虑大家言论自由的呼声啊。
放眼环球,那里没有舆论阵地。要想谈超脱和自由谈何容易。你自己不也是么, 难道你真觉得自己超然与物外,不左不右。试问天下有这种东西么,不黑也不白。每一种立场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大环境的原因。农民的立场和贵族的立场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也不可能不应该一样,一样了还分什么农民贵族。就如同大人和孩子立场也不一样。
上大学学的一种方法,一种视野。不上大学更是没有机会,我要我的孩子不但要上大学,还要他留学,这样相信他对海内外的牛鬼蛇神就都免疫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杜车别:明代舆论独立的超前和君权约束的制度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dq9u.html
明代政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舆论的独立性,明代许多政治事件都和此有密切关系。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的重大意义,也自然就认识不到明代政治体系与清代政治的天壤之别,自然就只能重复明代是所谓君主高度集权的滥调,只能重复所谓清承明制,明清一体的滥调。但实际上,从舆论独立的角度上说,明代的政治分权程度甚至是远远超过近代西方的(而且这种分权不是原始社会或封建社会时期的分权,而是政治制度高度精密发展,现代国家中央集权化程度加深后的分权)。这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更详细的论证可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dqa1.html
内阁的权力也很大,相当长时期内对皇权的制约亦不小,但同样阻挡不了王朝的灭亡,个中原因,另人深思。
受众是没有自发的识别能力,会被蛊惑。
我觉得你对文科的看法很不对,大众传播学对你说的这些都有非常经典的研究,所谓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里是中国,中国的类似机构,没有几周学习学习政治???
学的效果怎么样,不好说。可是肯定有这个时间规定。。
保鲜教育也是,你随便问个党员,看看是不是有这个?
原来您和记者们生活的时空跟我们不一样啊?合着一年到头就那么几周学习政治就搞得没时间了?那他们怎么有空吹牛打屁,四处旅行,欢歌豪饮的啊?有空在那儿大扮JY扯淡,就没空往脑子里面装点东西?自己采访的内容,自己去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不是记者应该做的啊?一个个人五人六的“无冕之王”整天一窍不通胡说八道的状况,不怪他们自己怪谁啊?党和政府让你们政治学习一下就把你们脑子变成豆腐了不成?
话说回来了,中国也不是没有像样的媒体人……可惜太少了。
如果一定要明确说的话,应该是“部分人”会受蛊惑。
虽然我缺乏必要的大众传媒学或者心理学的训练,但是从直觉上讲,我不太相信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任何人都不会受蛊惑”。这是个定量的问题,不是定性的问题。我的确相信有的人是很难受蛊惑的。
葡萄批评过理科生的一个通病是不注意吸收已有的社会科学成果,总是试图自己去推一些理论。这样就算最终正确,其实也是前人已有的成果。我一直以此为戒。你注意看我帖子的话,我走的是实证路线:我只用一些例子说明某些现象的存在,但是就其适用范围在措辞上都比较小心,很少说“这是一个普适现象”。
所以我讨论非本专业的问题时,注重实证,注重直觉。比方说,我认为人是可以受蛊惑的,用的是例证法证明存在性。最近的例子就是四川汶川地震时,当时流传的谣言对大众的影响。另外兄台如果炒股的话,不知道是否有过“做足了功课,但是在股市的疯狂面前仍然对自己产生怀疑”的经历,即使最终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说的就是有专业知识,平时很冷静理性的人,在极端的压力或者诱惑下,仍可能受蛊惑。
这是用的实证法。反过来想,是否存在一个“伟大”的理论,说“全部人都会受蛊惑”,或者“全部人都不会受蛊惑”?或者说“有人永远都受蛊惑”,“有人永远都不会受蛊惑”?我认为这种绝对性的东西和我在生活中养成的直观是违背的。所以我持怀疑态度。
“怀疑”不等于“否定”,“直觉”也不等于“真理”。我只是在现有认识水平上讨论而已。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有多少人会受蛊惑,他们产生的社会作用有多大。就算他们最终醒悟,醒悟前造成的危害会有多大,这就是定量的问题了。
至于说我对文科生有看法,毋宁说我对国内的文科教育有看法。在我大学本科的母校,理科生学习跟不上而学校还想挽救的话,一般就是调送到文科系去。我母校的文科专业在国内也还是块牌子。
这说的其实是如何培养人才、鉴别人才的问题。我反对的是,“因为我是学哲学/历史/中文/社会学的,所以我对社会的思考就比别人深刻,道德良心就比别人高尚”的潜意识。陈郢客就说过,她见过的某些涉外部门的外文系毕业生,见识也就是“某国风景好某国化妆品好”而已。
我对你说的大众传媒学的研究成果比较感兴趣。兄台有空的时候不妨发个主题贴,给我们介绍一下。先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