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些说法对人性太乐观了

强势集团(是左是右,是精英吗?)在山西是重新洗牌而已。

家园 开头就有个大bug

当年淮南王英布造反,汉高祖刘邦向夏侯渊的老朋友薛公问计。

夏侯婴

家园 三大马场从西到东依次为

陇右、河套和辽东。

家园 最后一个是在今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那是最好的马场,后金崛起和后金联姻控制呼伦贝尔草场的科尔沁蒙古联姻是分不开的。历史上在这里崛起的游牧帝国比比皆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

家园 河套也极端重要

不仅仅是因为马场,也是因为其肥沃的土地,是对游牧民族重要的前哨基地。不丢失河套和陇右,中原王朝至少能和游牧民族打成平手。

家园 一点疑问

匈奴的崛起地感觉比较靠西,那时呼伦贝尔草原一带是东胡人占据的吧。

鲜卑发源于那一带,但有好几个鲜卑政权(十六国诸燕,北魏),其辖地均不包括呼伦贝尔草原。

契丹的发源地靠南一些,在崛起的初期,似乎也并没有占据呼伦贝尔草原。

家园 根据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看法

秦和殷都以燕子为图腾,祖先都有吞卵而生的传说,很可能和殷人有关,都来自于东方,崇拜玄鸟神勾芒。在飞廉恶来被杀后,集体被降为周国奴婢,由此部分迁移到西部,至周孝王时期被允许建邑。另一部分在武庚之乱后被迁到黄淮一带,后来被楚国灭亡的江黄就是这部分的后裔。关于秦国是否起源于西戎,林先生看法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只能说明秦人曾居于甘肃

秦人得封秦是在周孝王时,在这之前是无秦族的。从出土的“秦公作铸用鼎”看,这应该是周孝王之后的时代。不能作为秦人发源于西部的证据。

而且秦人附于赵氏也是史有明载的。

家园 嬴姓怎么会是周王给的呢?

赵国也是嬴姓。秦赵同族,秦人在未受封前,是嬴姓赵氏。

按史书记载,周孝王只是封非子于秦,并无赐姓之举。

嬴这个姓按史书说法是舜赐给伯益。但我认为这个姓应该是原生的。嬴有女部,说明这个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时代。

母系氏族距周朝可是差了两千年啊。

家园 古人不会随便认祖宗

因为这涉及血食的问题。如果你认别人作祖宗,那自己真正的祖宗就得不到子孙的祭祀,成了孤魂野鬼,这可是大问题。

古人就算要认祖宗,也是在和自己同族,或是同一部落联盟里找,而不可能到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的部族里找。比如商人自认为帝喾的后代。那是商人华夏化,和华夏族通婚的结果。但即便如此,商人祭祀的时候依然是以契为其始祖,而不是以帝喾为始祖。

西戎和东夷从无交集,并不曾有融合通婚的事。所以秦若是西戎,就不可能认东夷人恶来为祖宗,然后通过恶来去认颛顼,兜这么大个圈。秦人要认华夏族的领袖作祖宗,直接把非子和五帝中的某人拉上关系即可。用的着花那么大力气兜圈子吗?而且恶来又不是什么有声望的人,只是一普通武将,攀他当祖宗也没什么好炫耀的。

另,秦人祖先“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明显和商人祖先简狄吞鸟蛋生契的说法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东夷族鸟图腾特征。西戎是没有以鸟为图腾的。

《上下五千年》这个说法是错误。

家园 应该是封周公的儿子在鲁

周公本身的封地是在王畿内。

周初公爵可不止6个,应该有:周公、召公、毕公、虞公、东虢公、西虢公、宋公、州公、杞公、刘公。

陈国只是侯爵

家园 褒姒是夏人的后代

周的立国基础是姬姜联姻,历代周王都娶姜姓女子为妻。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是动摇国本之举。还是年轻气盛,爷爷厉王的惨痛教训没有引起警惕啊。

厉王和幽王都是改革派,结果被旧势力铲除。宣王是保守派,废除了厉王的改革措施,一些回到原点,是个乖宝宝,所以得了个“宣”的美谥。

烽火戏诸侯是纯粹编造的,完全是诸侯往幽王身上泼的脏水。周朝没有烽火示警的做法。

家园 厉王被推翻除了在经济原因,还有政治原因

《周礼》这本书很可能是厉王改革的产物。《周礼》中的体制和后世的中央集权体制很像。厉王除了在经济上实行国家化,还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王权。

过去周朝是三公、卿、大夫、士体制。《周礼》废三公,建立六官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把王室的内务总管冢宰提升为天官,总理朝政,极大的加强了王权。

正因为它是“厉始革新”的产物,所以被贵族们强行销毁,不见于史籍。现传的《周礼》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人在厉王原本基础上增损的结果。

家园 卫、霍时代已经有马蹬了,

打仗方式确实是马上对砍。

家园 刘章的歌词被井大改白话了

我记得好像是“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