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朱镕基的下岗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 思想的行者
在全民有效需求和产业结构比较简单的时候,中国的12亿人口不可能像美国人口那样少的国家一样,每个人都有饱满的任务量,每人都干点活有个活口,而不是让一半人全天高效率工作,另一半就别干活了,另一半人不干活,产业结构的构造是不是该由政府来规划,让自由劳动者自己去找活路?现在缺乏想象,蜂拥而上,产能过剩,产业调整有没有那时候的用人民税收养活的冗员懒惰或者无能或者谋划的后果?
一码事归一码事,比如产业结构调整,这个是国家有责任的,应该提前安排工人出路。这个没做好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不代表政府应该无条件供养着冗员——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千千万万没有被冗员的劳动人民纳税出来的。
楼主所说的订单流失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从造船厂---上级管理部门来看,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的粗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造船业在90年代就提出了响亮的转模的口号----即以日本为目标进行技术革新,流程革新,造船业领导提出以家电业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为借鉴,认真的学习日本式造船法---这就是转模 我在造船厂也呆了好多年,头几年,因为本人身体不好确实是在混,但是最后一年本人身体有了较大的好转还是做了不少事情,得到了比较多方面的肯定,并且对造船厂的管理,对船厂的技术革新的瓶颈进行了思考。
总的来说,我认为船厂有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团队精神不足导致的协作不足
造船生产的特点是越到船舶建造的后期,生产条件越来越差,---即在分段的建造阶段的生产条件最好,在船台条件下次之,到了码头阶段最差,所以船体革新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预舾装---就是将原本在船台和码头阶段进行建造安装的项目提前到前面的阶段来完成,这个就要求各个部门的协调性做得比较的好了
设计部门,船体生产部门,轮机部门,以及涂装的部门要进行很多的协调,如果各自本位主义的话,那么设计部门认为以前的人就是这么划图纸的,所以我接着这么划,造船的人则对设计部门划的图纸造成生产工时的增加而大声呵斥----这样的吵架我是见过了的
以我经历过的一个例子来看,在船台生产阶段,要装一个机器的支架,设计人员给出的定位基准是以离甲板的高度差作为高度定位基准的,但是甲板距离基线的高度本身也是随着船宽和船长方向的不同而不同的,设计人员那么简单的根据传统方法给出一个定位基准,结果施工人员就要麻烦很多,如果他们以经过计算机放样出来的数据作为基准的话施工人员就要简单很多了,问题在于,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去和计算机放样的人协调,获取他们的数据从而在设计图纸上给出施工人员更方便的定位尺寸?---那会更加的麻烦的---这就需要协作精神(船体上的各种机器的支架大到主机支架,小到各种发电机的支架等等很多很多,图纸就是一大摞一大摞的) 当然协作精神需要体现在很多方面,船体生产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各种零部件的装焊切割所输入的热量会造成船体零部件乃至船体分段甚至整个的船体发生各种方向的变形,这样为了避免在装焊的阶段能够合拢,需要留余量----问题在于要留多少余量 余量留得很多,那当然不错,问题在于浪费很大,而且后续的工种还要接着把余量给切除掉,所以一种工艺革新就是无余量上船台---说实话,这个我只是在工艺书上看到,但是我在生产现场可以体会到实行那样的生产革新的重要性和技术复杂性,首先下料的部门要下料就要估算准确变形量,这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要估算准确,各级加工部门所实行的工艺方法又需要相对的固定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方法的粗放比方说上级部门给船厂下达的任务很简单----某年产量比上年增加多少个百分比,就这样简单
这可以认为是目标管理法的一个措施,但是是一种相当粗放的目标管理
如果我是相关的上级管理部门,我会提出更仔细得多的目标管理要求
A,船厂在年度内的造船周期必须要减少多少工时
B,预舾装率达到多少
C, 钢材利用率达到多少等等
有了更仔细的目标要求,船厂才会有更明确的努力革新的方向,而不是到了年关的时候,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没完没了的加班,没有休假的加班,在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出工伤事故的
完成产量的增加有两种途径一是加班,特别的是大量的雇佣外来工程队----反正很多工程队们很老实,他们担心找不到活干,干活很卖命,船厂本身能够得到很多的油水;二,是管理的革新 上级管理部门要通过确定更具体的管理目标(用目标管理的语言指目标的细分化)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革新,企业在督促之下就能够进步得更快
-------------注:这原本是一个回复,我担心楼主没有时间上网,导致我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字最后被删除,所以我将其再次回帖到我个人的主贴当中陈郢客:【原创】从张春桥的文章闲话中国的造船业(上)
一个比较熟悉的国家特大型企业要减员先有上级给出比例,下级来完成任务。在接到上级的比例后小头领就把自己不喜欢的报了上去,上级说要走群从路线,下级就找了几个人先串通好就开始投票下岗。领导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不过遗憾的是这个企业没有减员增效,反倒两年就破产关门大吉啦。下岗的几个也有在外做企业也做得红红火火的。国企没有留住人才,没有用好人才是通病。官僚主义家长作风害苦了企业。
该破产的国企不准破产,结果只能是让国家花钱来养着它。本质上是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去补贴一小部分人(国企职工)。
作为一个农民子弟,由于屁股的问题,我对老朱一直不反感。反正我记得那个年代的国企职工是世袭制,子承父业的,并不是谁都能进国企的。农民就更别提了。万恶的剪刀差。
其中一个乡在封帐之前某村庄刚刚交上去十几万块钱 结果封帐以后一查账 空的 啥也没有
另一个乡因为书记与乡长不合 然后合乡并镇以后还剩下了几十万
一时传为笑谈
各个乡镇的人员呢
除了一些混岗职工被清退以外 一切未变
然后 因为各个乡镇合并以后地方太大 管不过来 于是又分了若干片区管理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该破产的企业
除非这个企业违反了法律,需要严厉的处罚,那就另当别论,如同有的人杀了人,需要枪毙一样
下岗的问题主要是人力成本。
从西方企业思路来说,就是在效益不好时,裁员是多数企业的一致选择。可曾见西方企业裁员时,把管理层裁了,只留下一大批员工。还不是以员工,甚至是基层员工为主。正应了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国企下岗也应作如是观。虽然很血腥,并且还是政府国家行为。但非常之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
西方企业裁员,造成大量失业,失业率成为严重的问题,就会产生下一个问题:政治会做出响应,或选举,或全国性的示威。
就朱一刀切赶工人的做法,哪一个靠选票上台的西方政客做得出来?
有人看到中国工人下岗时就要抬出西方企业如何,为什么中国政客的吐故纳新不跟西方看齐?
你要明白,至今,《宪法》上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楼下的那位,跟你不在一个空间,就你回贴的内容来看,裁员,你知道什么叫政府行政行为?什么叫企业经营行为?举奥巴马,你擅长打自己的脸。
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个制度跟工人的契约是什么?你可以建议把这个词条从《宪法》上抹去?不要立牌坊,又要做XX.
西方企业裁员跟靠选票上台的西方政客有啥关系?
花旗银行、AIG、通用汽车裁员能把帐算到奥八头上?政治会做出响应?奥八能下行政命令要企业不得裁员 ?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怎样,社会主义就等同大锅饭吗?社会主义企业就可以无限制地亏损,政府要印钞票去无限期支撑? 宪法规定企业不得倒闭,要保证全民就业 ?
我也是农民子弟,不过和你相反,我很反感朱。当然那时候有什么“接班”,我也很不喜欢
那时候只要大学【中专就行】毕业,进国企不难吧?进去以后,即使是论资排辈,也能等到房子吧?现在呢?现在的国企才是真难进去
哈,我承认,俺是个人利益受损了:97年上大学,那会要交学费了,也不管分配了,毕业以后就是房改了,短短三五年,啥都变了
能力强的有点小脾气很正常,结果都下岗了
搞得后来只有啥也不懂只会拍马的上位。
lz说法问题大了
“2,不少的工人不服从管理,这是因为企业工人依然是企业的名义上的主人,而且往往在企业中上上下下有了一个关系网,这就导致管理者难以像私企那样想开除谁就开除谁,想惩罚谁就惩罚谁---即管理者权威难以得到足够的维护---这也是因为改革以来的受到拜金主义冲击导致的企业凝聚力受损的一个缘故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国企的问题,那就是骄兵悍将”
工人都有关系网,领导层没有?如果“想开除谁就开除谁”,那这样的企业更要不得--尤其是猪总理还把养老都给废了
另外,医改房改教改,这个问题大了~俺觉得是对半,甚至可以说应该是过大于功
如果是李鹏,估计不会做这样自残的举动--tg可是号称工人阶级先锋队的
瞎猜一下,如果是李鹏继续干,很可能会逐步破产国企--玩不转当然只能放弃,而不是那么激进。这样的话,估计轮子也很难产生。那会我在沈阳读书,经常有下岗的在路上静坐
而且李鹏也不会搞什么教育产业化
惭愧一下,一直都说李鹏是个贪官怎么样,但我始终觉得比【传说清廉的】猪总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