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三峡流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 wqnsihs

共:💬4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三峡流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三峡流域横跨四省一市,涉及大量的地方利益,如何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立场,保证整体最优,是未来流域管理最大的问题。

(1).经济

三峡流域各省市、地方都有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从减少区域经济落差,增加社会稳定来看,也有必要。但是经济发展依赖资源和环境容量。如何合理分配流域内有限的环境容量(包括污染指标)和资源(包括水资源),就是一个涉及部委和地方,地方和地方,部委和部委之间的复杂博弈,需要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支持系统提供有说服力的基础数据和平衡方案。

(2).移民  

贫困区县集中连片,搬迁后经济收入降低。

重庆库区的15个淹没区县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0%左右,库区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为1600元~1800元,仅相当于全国的60%左右,也远低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

多数区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

后靠移民多数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迁居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如水源、交通等),搬迁后失去了原有的收入渠道,新生活失去了保障,部分移民成了当地新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更是急剧下降,以奉节县为例,从白帝、康乐、永安、安坪等镇乡随机抽取的55户255名农村移民的调查情况看,搬迁前年人均纯收入为2730.35元,到200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266.3元,收入下降了53.6%;从新县城(含鱼复社区)随机抽样调查的32户106人看,搬迁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1元,到2004年仅为758.49元,收入下降了65.5%。调查的万州、忠县、丰都的移民生活水平搬迁后也都明显降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

库区多数区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十分落后,县域经济出现“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窘境。重庆市淹没的1397户企业中,有804家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关闭破产。万州区淹没工矿企业370家,关闭破产201家,下岗失业人员4.6万人,有60%以上没有实现再就业;奉节县114户工矿企业,破产关闭80家,下岗失业16780人,通过各种渠道再就业的仅3000人;忠县城镇移民23699人,再就业人数只有6707人,占28.3%;丰都县城镇移民30140人,再就业人数只有7925人,占26.3%,家中无一人就业就达12265人,占城镇移民总人数的40.7%。这种情况在库区普遍存在,大同小异。

部分移民生活困难,就业和生计问题突出。

重庆库区淹没耕地36万亩,就地后靠后移民安置达不到人均0.8亩标准的占45%,0.5亩以下的占30%,后靠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失去土地又无谋生手段,生活十分艰难。

库区投资锐减,移民生活水平下降。

近年来,库区GDP增长约50%由移民投资拉动,在二期移民任务完成后,移民迁建工程接近尾声,移民失去务工场所,收入减少。城镇移民迁建工程基本接近尾声,投资较少,农村、城镇移民前几年务工的机会现在没有了,人均减少务工收入上千元。移民的生活水平也成逐年下降趋势。

市场经济萧条,商业门面闲置多。

城镇搬迁后,工矿商贸企业关破改制较多,新城区人气不旺,城市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空虚,致使商业门面做生意的少,闲置的多。

国家补贴金额和实际需要数额存在差距 。

国家给每个移民区县的主动拨款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补偿给每个需要扶持的居民,很多时候,即使补偿到了,也不够移民拖家带口一户总的搬迁安置金额。

同时,国家搬迁补偿政策不尽合理。库区淹没商贸企业补偿低于工矿企业,大多数商贸企业补偿资金用于职工生活安置后,再无资金从事经营。按政策实施企业关破、改制后,职工安置费较低,生产生活较为困难。这一问题再库区反映尤为强烈,同一幢楼,由于用途不同,补偿标准不一致。

农村移民和占地移民生产生活补偿费偏低,也是部分移民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

移民上访频繁。

原因主要是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偏低,移民自己负担了住房超面积补差的投资,人均补差6000元,最多的补差达4万元,移民基本都是举债完成房屋复建,影响了后续发展能力。同时因山高坡陡,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降低了移民收入。造成移民安稳致富十分困难,移而不活。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未淹没城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和功能缺陷,例如318国道许多路段都出现了很大的裂缝,原有的交通、防护功能消失,断头路、断头管线大量存在,旧城区的市政设施及学校、 医院 等公益设施需重新布置。但投入较少,库区基础设施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政府和移民自己都做了努力,可是,由于库区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雷电、暴雨、洪灾频繁,滑坡、崩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隐患多,加上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一遇天灾人祸,致富的移民又会返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民的安稳致富。

移民的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社会不稳定。

移民由于不熟悉新环境,普遍有空虚和寂寞感,觉得生活缺乏乐趣,进而对政府的举措丧失信心,对迁入地缺乏应有的归属感。

另外,许多移民通过谎报,隐瞒,阻止勘测等多种不合理的手段向政府索取额外的补偿经费,政府不给就以到北京上访为要挟。有些年轻的移民拿到属于自己的补偿款后坐在麻将桌上挥霍一空,等到没钱了又去找政府要,每个月就靠政府对移民的那点后期补助资金吃饭,无心于找工作或是进行正当谋生,对当地社会的治安稳定也造成了极大危害。

移民时有返迁

原因是迁入地土地欠开发,土地的人口承载量有限,库区移民原有的河川地水土条件较好,迁入地土地条件较差 ,迁入地和库区生产生活条件反差大,导致部分移民在搬迁初期即返回库区,这是造成移民回流的主要原因。

回流移民谋生困难。

在没有责任田,没有合法的宅基地和固定的生产门路以及没有被纳入当地政府管理的情况下,返迁移民多数只有靠抢种消落地和外出打工、做小生意为生。调查统计表明回流移民有23%难以解决温饱;75.3%基本能够维持;1.7%较为富裕,其中全靠打工维持生计的返迁移民户占56.6%;农闲打工、农忙种地的占27.5%;做小生意的移民户占5.7%,完全靠抢种小片荒地和社会救济的特困户占10.2%。由于当地人多地少,环境容量严重不足,返迁移民要想在当地谋生十分困难,各种矛盾比较突出。

打工型的返迁移民大都缺乏一技之长,相对而言,就业难度较大;务农型的返迁移民,由于没有责任田,他们只能抢种被征过的淹没线以下的消落地,生活无保证,如果加之运气不好,恰巧碰到某一季节雨水量大时,这些拾来的零星荒地全部在淹没区内,其所种植的作物也会全部被淹没,一年将是颗粒无收。有些返迁移民则靠开垦荒地,其耕种坡度为25°以上甚至45°以上的山坡地,导致水土流失,生态成本巨大。

目前库区地方政府无法承担移民资金缺口和移民安置负担包袱

库区75%以上属于就地后靠移民,农民不得不迁移到离库区更远、海拔更高的山地,这使得他们将面对更严峻的农耕条件。农村移民移居的山地地区的所谓耕地,大部分都是在陡峭山间依赖雨水的田地,这些田地土质贫瘠,农业上没有多少开发价值。30%左右的移民点,更是处在坡度达35°的山地上,垦殖非常艰难。库区80%的土地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就意味着,人们将不得不再次迁移。

实际上三峡库区的外围地区根本不能承受大量从事垦殖的新移民,这些移民今后要生存下去只能指望“弃农转非”的机会。

移民素质技能培训不足

要想大力推进移民就业,离不开对移民的培训,以提高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但是目前至少超过一半的移民家庭从未参加过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而参加过培训的移民认为培训不符合实际需要。

移民安置、劳动力就业、社会安定是未来流域管理的大问题,需要实时监控、预报、预防和控制,这就不但需要动态监测,还需要实时数据处理,建立预警机制,储备应急预案。

(3).城市安全

库区地质环境容量的限制使新建城镇面临很大的地质灾害风险。许多大坝库区尤其是西部的库区,由于山高坡陡,不仅地质环境脆弱,而且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本来就很紧张,淹没后的迁移区用地更是严重不足,地质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使移民安置与城镇迁建不得不向灾害堆积体甚至陡坡要地,因此面临很大的地质灾害风险。三峡库区的多个新建城镇都曾因地质灾害问题造成选址困难,甚至二次迁建。而随着蓄水位的逐步提高,如果库区的地质灾害体加剧活动,那么这些新建安置区的地质环境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例如2003年7月和10月,在云南大姚两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金沙江右岸支流上有54座大中型水库的坝体发生严重的裂缝与渗水,丧失了正常蓄水功能,并给下游造成巨大威胁,下游居民不得不组织撤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忙总干得都是大事!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抱歉,因为网速太慢,发重复一份
家园 忙总得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