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不过这个有争议。呵呵
容斋随笔里也提到过类似的事,西南某夷在洪迈的年代仍然用唐的年号。
我猜当时在中原周边地区对唐认同而不认同宋是普遍的事情。西夏也是利用这一点。
“重文轻武”学界有人研究过。在宋代的内部并找不出太明显的因重文而轻武的例证。这帽子是清人扣给宋人,并被近人接受的(曾瑞龙 《经略幽燕》第一章,页9-10)。
第二,辽,金和西夏不能用“游牧民族”的说法一概而论(谢谢森林鹿指出)。金的渔猎先不说,就说辽,辽兼有游牧和农耕的混合经济方式比纯游牧经济稳定得多。唐时的突厥,一场特大雪灾就能让一个强大的行国垮掉。辽国则有能力一次给北汉赐粟二十万斛。这种“战略储备能力”对于行国来说想都不要想。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秋七月癸未,辽耶律沙以援师至,战于高梁河,……学古闻援师大集,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居民大呼,声震天地,休格乘之。宋师大败……
我不是宋粉或宋黑,只是朋友中有几个研究宋史的专业人士。有时听他们聊天说起过这件事。回头我问问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论文支持不。
即练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统兵,地方没有常住部队,部队没有常住将领。好处就是兵权收回来了,所以宋没有发生唐代那样的割据,但这却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至于重文,几个书画皇帝更不用说了。其实我很喜欢宋词,赵佶虽然词不怎么样,书画功夫却不得不佩服。但此时强邻环伺,需要的是嬴政和毛那样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位书画院的院长。
因为占领了许多农耕地区,辽,金、西夏等的确已经逐渐开始接受中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信封佛教的辽还曾经是对抗回教向东渗透的一支力量,但总体而言,他们与农耕民族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远远达不到北魏那种程度。
宋当然也有内部问题,但比汉唐明少的多。
秦亡也不同于历朝之亡,但不是亡于外敌也不是亡于贪官污吏或军阀割据,是没有休养生息,用民力过度。
宋、秦之亡都比较特殊。
在搞历史研究的时候最好少用^^|||
特别是研究对象是“胜率”这种基于简单事实的计算结果,那么最老实也最可靠的办法,是去穷举史料,统计研究时段内每一场战斗的胜负结果,以胜场/所有战斗=胜率
如果要迂回论证的话,“宋军缺马”本身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胜无追击败被全歼”是另一个争议论题,“战略上开始就立于不胜之地”是另一个争议论题,“没有70%胜率50年灭国”还是一个争议论题……公式模型内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这么多变量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偏差机率有多大^^|||||
更别说,这个自己创造出的公式模型是不是成立,逻辑上是否严密,在元素变量之外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有效,又是一个争议论题……
所以历史研究中讲究的是“以史料论证观点”,而不是“以观点论证观点”,后者的做法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
另外具体到“外战胜率”这个奇妙的概念,俺上一帖也说了,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也没有研究价值。外敌来侵略我方城池,攻击99次我都守住了,打赢了,最后一场失败城陷,领土被占百姓被掠夺涂炭,那我到处宣扬“我方胜率为99%”,有什么意义呢?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经济稳定”也好,“战略储备能力”也好,再多的理论,也无法解释以下史实:
(相对)非游牧化的辽国,被(相对)游牧化的金灭掉了;
(相对)非游牧化的金国,又被游牧化的蒙古灭掉了;(<---这个连相对也省了^^)
从史实出发来看,在冷兵器时代,当一个民族从恶劣自然条件、简单生产方式进化为“兼有游牧和农耕混合经济方式”,它的战斗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另外,你从哪里看来的“史实”说女直诸部是“游牧”的呢?就算你不看书,百度难道都不会查么?
第二,无论辽,金还是西夏,都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金的渔猎先不说,就说辽,辽兼有游牧和农耕的混合经济方式比纯游牧经济稳定得多。
“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和“不是游牧民族”这两个提法,是有质的区别的。既然您认为女直诸部根本不是游牧民族,那还拉来说“纯粹”什么的做啥?
内牛满面的蹲墙角反省去,以后俺再看到您的说法,就算没精力一一查对史书,至少也要百度一下真伪,可不能就这么相信了T T
如果两次东京保卫战能统计成一胜一败,我们也只能无语。
最早是唐鸢说的唐鸢说的
我想提醒这一点却把自己也绕进去了。大概是因为昨晚发贴有点饿吧。果然不吃饱饭是没有战斗力滴。。
把墙角让让,我也反省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