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郭永怀:两弹元勋中的烈士 -- 黄河故人
但凡有点良心的人,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这些人的丰碑,树立在我们的心里。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每次路过,我都看一眼郭先生的那尊白色雕像。去年12月5日,郭先生忌日,天气降温,非常冷,特意买了束花去放到了郭先生的雕像前。去的有点晚,郭先生雕像前已经放了好几个花篮,是中科院的几个单位送的。时间真快呀,一年又过去了,下个月5号又到了郭先生忌日。
中国的第一座实用的反应堆在1966年开始运作,之前的核试验中,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的第一级,都是以铀-235作为裂变核心。
钚作为裂变核心的话可以使“扳机”的尺寸减小,从而使整个热核装置能放入导弹那圆锥状的战斗部中。
基本可以认定1968年12月27日的核试验(由轰-5空投),就是紧接着服役的东风-3/4导弹的战斗部。
如果按规模相比而言的话,两弹一星工程大致相当于一个小国家,而1964年之后郭永怀就是这个小国家的总理,他是抓落实的,而且一抓就是好多方面的落实,还条理清楚,没有足够的天分是不可能的。其实两弹元勋这些人,都不仅仅是科学家,如果管理不需要勾心斗角的话,他们都可成为一方大员。比较典型的几位: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
郭永怀在原子弹期间负责的是三大部门之一,而在氢弹研制工作中他的重要性在逐渐上升,到了风洞和卫星这边已经都是主要负责人了。他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仅有的参与了所有这三项工作的人,虽然他1968年就不在了。
郭永怀是极聪明的人,而且极能适应环境。他在美国带学生,学生干得不好了会挨骂;回国后从未骂过学生。从文革开始到牺牲,在力学所他从未被贴过大字报。
在某些方面看来,郭永怀有些像先总理。一样的俭朴、一样的日理万机却又井井有条,一样的和时间赛跑了一生。
顺便提一下阿三,因为貌似河里有人建议要料敌从宽。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是导弹运载氢弹的资料,并且这颗弹弹在随后即获成功。阿三要赶上郭先生牺牲时候的中国,必须完成热核武器的成功、热核武器的稳定化、热核武器的小型化、运载火箭的成功(比如飞行轨迹不能是问号);完成以上四个难题之后,还要完成最重要的弹载热核武器的实验,这时候的阿三就可以赶上40年前的中国了。料敌从宽是正常的,不过阿三应该不是我们重要的对象。
崇敬
可以看出郭永怀的聪明。
当时,与郭家同船一起返回的还有核物理学家张文裕和王承书一家人。张把资料书籍带了满满几大箱,而郭在回国前就把研究资料和未发表的论文烧了。郭妻李佩问之,答曰:没关系,都在脑子里呢。
果然,因为“非法携带”资料,船离祖国还远,张就被扣了。而郭则是一路顺利。
其实,郭先生满可以把资料留给美方,不带走。这样同样可以避免授人以口。为什么要烧掉而不是送给美国研究所?极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郭先生料到中美会走上对立对抗的道路。不能把自己研究成果留给未来的敌对国,所以烧掉资料。
天妒英才!
美国人出于联印制中的目的,向印度转移战略武器的技术。
虽然现在看可能性有些低,不过美国人是彻底的实用主义(当年既然能为了制衡苏联而大力扶植伊斯兰极端势力)。随着中国发展势头的不可阻挡,尤其是如果中国成功进行了产业升级、缓和或解决了主要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美国也许真地会考虑这个方法。
可以转移的东西,既可以是某些细节、如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的制造技术,也可以是成品、比如潘兴II这种中距弹道导弹、甚至是美国一些退役的核武器设计(比如像W47、62这类美国人的第一、二代热核弹头)。
曾经何时,法国与美国的关系闹得很僵,但是当法国人的氢弹研究陷入困境时,美国人最后还是从中帮了一把,因为彼此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这段历史,也有可能在美国与印度间重演。
本来答应卖给设备的,法国人啥都准备好了,美国人说这东西俺们不卖,民主国家嘛,没有办法。
这就是法国人的氢弹走在中国人后面的最主要原因。这事让法国人恨得牙根痒痒。
没有这些前辈牺牲,哪有近日逐渐强大之中国!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具体地方在哪?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