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编辑】美国经济周报十一月(一) -- 南方有嘉木
美失业率再创新高 新联储决议维持低息
就业市场疲惫无力,信贷困扰也依然沉重,两座大山齐压之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只能继续维持极度宽松。上周三美联储的议息结果一如市场所料,维持当前利率在接近零位水平不变,以继续刺激经济复苏。展望未来美国的利率政策变化,分析预计当前的低利率水平可能会至少维持到明年中以前。
市场对于美联储的这项决定早有意料。因为尽管美联储已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资金,但却尚未能够刺激货币及信贷出现可自我维持的增长。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虽然美国的货币基础扩张了7,880亿美元,但未偿付的银行贷款总额却收缩了6,380亿美元。与此同时,实际通胀及通胀预期仍然疲弱。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刚刚公布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已经止跌回稳,但美联储在此次议息会议中仍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而且会后发表的声明也与上次议息会议并无显着不同。比如,有关经济展望,除了“家庭支出”部分略有改善,用词从“回稳”改为“扩张”,其关键语句仍然是“经济活动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偏软”。
声明中的通胀部分也保留了上次的“通胀将维持低企相当时间”,而资产购买部分则将机构债券购买的目标从2,000亿美元下调至1,750亿美元。不过,后者与其说是政策上的变化,还不如说是市场上机构债券供应量有限所致。
有关利率前景的指引,此次声明表示:“经济形势,包括资源使用率较低、通胀趋势低迷以及通胀预期稳定,都将令联邦基金利率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于极低水平。”与上次的声明相比,这三大因素是新增内容,也就是说,虽然美联储对于未来可以改变利率的总体条件保持不变,但此次已更进一步透露其中的具体细节。
综上所述,仅是经济恢复增长看来并不足以支持美国上调利率,未来唯有失业率能从高位回落,通胀趋势以及通胀预期也能够复苏,美国的货币当局才会考虑采取加息行动。因此,考虑到低息环境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时而言流动性情况应该都不会成为风险资产价格继续上升趋势的阻碍。
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在全美失业率再度创下26年新高的同时,新增失业人数也超过预期。到目前为止,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已连续22个月减少,创7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纪录。
更糟糕的是,据美国媒体披露,截至10月,全美的不充分就业率已飙升至17.5%。所谓不充分就业人口,包含了有全职工作条件却只能兼职的人,以及有就业意愿(即尚未进行失业救济申请)却不得不放弃求职的人。
目前,美国各界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情绪已开始蔓延。美国媒体指出,持续走高的失业率,特别是明年年初之前失业率的糟糕预期,让目前处于失业状态的美国民众有了一种“空缺就业岗位越来越少,有求职意愿者却越来越多”的感觉。
奥巴马政府支持率走低还有另一大重要因素:美国企业集中进行裁员导致全美失业人数大幅增加的时间是今年3至5月,而多数企业化支付的遣散费用只够使用半年左右。这意味着,在失业率几乎铁定增长的未来几个月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而美国民主党在明年年中的国会选举前景,也愈发变得不乐观。
不过,奥巴马仍然在尽可能地宣扬自己的“政绩”:11月7日,他签署了一份价值2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法案不仅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税务方面的激励,而且将延长长期失业者领取救济的时限;而白宫曾于上月中旬宣布,美国政府实施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已创造或拯救了65万个工作岗位。尽管如此,有数据显示,全球金融危机累计导致的730万失业人口中,有349万人是在奥巴马上任后失去工作的。
遭遇民众信任危机的奥巴马,同样面临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而针对他的“火力”目前也集中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上。此前,部分经济学家担心,持续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会抑制消费从而减缓经济复苏的力度。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对刺激方案实施之目前阶段的有效性和继续执行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甚至有共和党议员建议以减税来替代目前尚未执行的刺激措施,他们认为巨额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医疗保健消费计划都是为了政治需求而制定的,但却“不是负责任的政策”。
不过,美国媒体分析,奥巴马政府中途放弃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并不排除将其中部分资金转移至促进就业的计划中。此外,奥巴马政府实施大规模减税也会加大其自身财政压力。
一、 宏观分析
20国集团承诺保持经济刺激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日前在英国圣安德鲁斯闭幕。会后发表的公报说,眼下全球经济复苏仍不平衡,二十国集团将保持经济刺激计划。此外,二十国集团承诺将努力在下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取得“雄心勃勃的成果”,但在气候变化融资数额方面未能达成一致。
复苏不平衡
二十国集团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眼下已好转,但经济复苏“仍不平衡,仍需依赖政策支持”,高失业率仍是关注重点。它们承诺保持政策支持,以待经济完全复苏。
融资未达成
二十国集团承诺紧急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会议讨论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但是,会议未能就最终融资金额达成一致。
收税遭冷遇
英国首相布朗在会议期间提议,对全球金融交易征税。他认为,这一税收反映出金融机构对社会所担负的“全球责任”。
美延长经济援助时限
美国国会参议院11月4日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将延长失业者享受救济金的时间,并将本月到期的首次购房退税政策延长至明年,同时亏损企业也将享受退税政策。
根据法案,失业者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时间将延长14周,失业率高于8.5%的27个州将延长20周。该法案实施后,美国失业者最长可以享受99周的失业救济,救济金平均为每周300美元。
根据劳工部统计,目前美国共有340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大约有60万失业者已经超过了领取失业救济最长时间限制,据估计到年底这部分失业者数量将增加至130万。因此,当天通过的法案旨在避免这部分失业者失去生活来源。
该法案的第二大内容是放宽对首次购房者的补贴。该法案大幅放宽了对首次购房者退税补贴的门槛,个人年收入低于12.5万美元以及家庭年收入低于 22.5万美元的首次购房者均可享受8000美元的退税补贴。而之前,个人年收入低于7.58万美元及家庭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首次购房者方可享受退税。
首次购房者的退税补贴政策原本将在本月到期,该法案将有效期后延至明年4月底。事实证明,购房退税政策已经有效刺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此外,该法案还增加了对已经购房者的补贴,已经购买房屋并连续居住满5年的人可以获得6500美元的退税。
该法案的第三大组成部分是增加对亏损企业的补贴。按照规定,去年或者今年出现亏损的企业可以将亏损额摊入过去5年的业绩,因此过去5年内盈利时多交的税款可以享受退税。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4日宣布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以推动经济稳定复苏。这一决定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的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当天在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经济活动继续回升,金融市场近期情况大体未变,房地产业近几个月增长,但受高失业率和工资增长乏力、房地产财富缩水以及紧缩信贷的影响,家庭开支仍然受限。企业仍在削减固定投资和雇员,但幅度放缓。
美联储说,尽管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疲弱,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举措、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及市场力量将支持经济增长走强。
美联储认为,通货膨胀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因此,美联储将继续实施推动经济复苏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广泛政策工具,包括将保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美联储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为支持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市场,改善私人信贷市场整体情况,美联储将购买总额达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机构债券的数额小于上次会议公布的2000亿美元。
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在零至0.25%的历史最低位,并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
美联储理事布拉德:美国通胀前景极不确定
美联储理事布拉德称,目前通胀前景并不确定,未来两年仍将致力于使复苏站稳脚跟,彻底摆脱经济衰退。但他称相比此前衰退,央行此次的加息将更为谨慎。
布拉德表示,“在未来二至四年内,我们将面临很可能远高于目标的通胀率,这是由大规模财政赤字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
但他同时指出,未来两年内的核心目标仍将放在经济复苏上。他称,“我们仍不得不为如何走出衰退而努力,特别是对09年而言,也可能会持续至2010年的初期。在这期间,我们需要确立复苏态势,使其真正站住脚跟。”他称,一旦复苏确立,重点将重新回到通胀问题上来。
美近一周就业、制造、消费及其他市场数据
美劳工部6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失业率急升0.4个百分点,达到10.2%,26年来首次突破双位数大关。期内职位净流失19万个,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然严峻,消费短期内难带动经济全面复苏。若连同兼职工人及放弃就业者在内,实际失业率则达到17.5%,创1994年以来新高。连续失业6个月或以上人数更达到破纪录的560万人,显示求职依然困难。
美国财政部2日宣布,今年第四季度,美国联邦政府的举债规模预计为2760亿美元,明显低于原先的预计数额。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09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达到1.42万亿美元,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政府预计未来10年,联邦政府债务累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负债水平是不可持续的,美国政府也多次表示将在经济复苏稳定后致力于削减债务规模。
11月2日公布的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10月份制造业指数给市场带来巨大惊喜。该指数意外地高于市场预期,大幅增至55.7,创下2006年4月以来的新高,显示美国制造业已开始稳步扩张。同时分类数据显示,美国10月的库存指数增至46.9,生产指数由9月的55.7大幅增至63.3,表明美国制造业已停止削减库存的行动。
美医疗改革计划迈出重要一步
美国众议院7日晚以220票赞成215票反对的结果,“惊险”通过了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疗改革提案,使得这项将在未来10年花费1万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政府表示,如果上述提案最终能够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就将有多达3600万的美国国民摆脱没有医疗保险的困境,并将全美的政府医保覆盖率提高至96%,这也使该提案成为美国政府1965年出台针对老龄人口和残障人口推出医保计划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相关提案;与此同时,该计划还将对国内消费进行有效促进。
尽管获得众议院支持,但提案还需经过参议院投票的程序。
美欲严法防危机重演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林11月4日在约翰内斯堡发表演讲称,奥巴马政府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行业改革。奥巴马寻求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更严格的法规,预防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奥巴马政府的提案包括建立消费金融保护局、将592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场外交易迁到规范的交易所,以及提升资本金要求等。沃林说,对衍生品市场所做的改变目的在于保证这种风险性极高的资产在一个监管者可以洞悉的框架内运行。
奥巴马的计划也可能可以更好地掌控大型金融机构给经济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给予政府取缔破产公司的能力。沃林指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有许多成因,其一是由于许多经济体的政策方法已经过时,无法监管21世纪全球金融系统所固有的风险。
盖特纳:美经济复苏取决于银行冒险意愿
随着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失业率逼近10%,美国银行业者趋于审慎,不愿轻易放款。美财长盖特纳1日在NBC的“Meet the Press”节目上表示,美国的经济复苏及就业创造取决于银行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恢复对企业的信贷流动。
盖特纳指出,如今面临的一大风险是,银行会矫枉过正,不愿意冒险。需要银行对美国经济再冒险一试,这对经济复苏很重要。盖特纳认为,金融体系相较于一年多前已“稳定得多”。
根据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的报告,8月份美国银行承作的贷款较7月下滑22%至571亿美元。富国银行的贷款下滑18%至550亿美元,摩根大通的贷款下滑5%至438亿美元。
盖特纳回避回答关于医疗保健改革和美国加税可能性的具体问题。然而,他也表示,他认为美国联邦赤字太高,随着经济恢复增长,赤字必须开始回落。
盖特纳还回避了关于由纳税人持股80%的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是否应该在2010年初支付近2亿美元的奖金的问题。
盖特纳再次表示,美国官员没有打算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回归至过去的状态”。
二、 行业走向:
美国车市走出低谷
美国10月份轻型车销量达到1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不包括今年夏季“旧车换现金”计划的影响。
福特汽车公司销量增长3.3%,为四个月来第三次实现增长,维持了近来的强劲表现。但克莱斯勒集团销量继续下滑,不过30%的降幅水平较2009年多数月份有所收窄。而通用汽车公司公布当月销量增加4.7%,为2008年1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增长。
美国10月份汽车销量数据进一步表明经济正在好转。10月汽车销量已不像7月、8月份那样受到“旧车换现金”计划的提振,但当月销量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达到1046万辆左右,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关于这个数字请看下面的讨论)
从美国10月份畅销车型来看,除了前两位依然是美国本土品牌的皮卡车型之外,剩下八款车型均为日本车,其中本田CR-V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9%,丰田的RAV4和普锐斯也有超过10%的增幅。
三、 企业动态
高盛拟购买房利美 美政府能否同意尚存疑
据消息称高盛正与美国政府控制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就买入房利美10亿美元(约77.5亿元人民币)抵税额进行谈判。高盛希望交易能在本周获得通过,但美国财政部或会阻止这项交易。
报道指,如果谈判成功,可协助高盛减少税务开支,同时为房利美提供暂时财务解困。但由于很多议员对华尔街投行存在敌意,尤其是高盛,所以美国政府对批准这一交易态度审慎。财政部发言人威廉斯表示:“除非这交易明显对纳税人有利,否则不会让它通过。”
美国政府官员可能忧虑,这项交易会被视为政府偏袒高盛的又一佐证。去年联储局就绕过正常规例,让高盛和摩根史丹利迅速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保障它们免受因贝尔斯登和雷曼倒闭而受到金融动荡的影响。
根据联邦法例,抵税额是刺激低收入房产投资的措施之一,让投资者在投资开发符合资格的房产项目时获得抵税额,这些抵税额会维持一段时间,例如10年,这对于在这个期间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很有吸引力。
巴菲特收购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
11月3日,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BNSF),涉及资金总额达340 亿美元,成为伯克希尔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根据协议,伯克希尔将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收购BNSF77.4%的股份,实现对后者100%控股,该报价较BNSF11月2日的收盘价有 31.5%的溢价。伯克希尔同时将承担BNSF100亿美元的债务。据悉,此次收购已得到双方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
“我们国家今后的繁荣将有赖于高效和养护良好的铁路系统。”巴菲特认为,美国必须发挥铁路的运输作用,实现繁荣发展。他将该笔交易称作对美国经济未来的豪赌,但同时强调“这不是下个月或明年的赌注,我们将永远拥有它。”
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的BNSF被视为全美管理最佳的铁路公司之一,在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和加拿大两个省管理总长3.2万英里的铁路。去年该公司还以 180.2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一举超过泛太平洋铁路公司,登上美国头号铁路运营商的宝座,但近期表现则差强人意。最新财报显示,BNSF第三财季利润减少 30%。
谢谢嘉木mm,得通宝一枚
1. 美国近期对华贸易保护事件一览
11月6日 美国初步裁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
11月5日 美国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加征最高达99%的反倾销税。
11月4日 美国联同欧盟和墨西哥,要求世贸调查中国对钢铁、制铝和化工业等多种原料的出口限制。
10月30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对中国无缝钢管进行双反调查。
10月27日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混凝土用钢绞线和钢格栅板征收临时性关税。
10月15日 美国对中国产钾磷酸盐、钠磷酸盐发起双反调查。
10月14日 美国对中国部分铜版纸、紧固件产品提起双反调查。
10月7日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9月11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带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其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9月9日 美商务部就对华油井管反补贴案作出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10.9%至30.6%不等的补贴幅度。
2. CDM项目运作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3. 世界主要碳市场
到2009年3月,世界上的碳交易所共有四个:
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所(European Un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
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所(UK Emissions Trading Group, ETG)
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
澳洲的澳洲国家信托(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NSW)
由于美国及澳洲均非《京都议定书》成员国,所以只有欧盟排放权交易制及英国排放权交易制是国际性的交易所,美澳的两个交易所只有象征性意义。
1 我记得美国的参院好像通过过一个什么医疗改革的法案。
[URL=http://news.sina.com.cn/w/2009-09-06/100818591255.shtml]美国参议院医疗改革法草案出炉
[/URL]
这个和众议院通过的有什么区别吗?
2
1500万辆好像有些问题。中国前十个月的总销量也不过1000万辆。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交易规则基本上copy芝加哥。
这个生意据说就快启动了,美国的某投行去年就开始在中国询价相关衍生品了。。。
第一个问题:
你没仔细看十月份的周报哦.......之前不是参议院通过,而是参议院的金融委员会(The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通过。这有点像我们人大的财经委员会敲定了一个草案,然后再提交人大去表决。
美国的参众两院也设有不少这样的专业委员会,他们会承担法案起草或做前期评价、听证的任务(毕竟不是每个议员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内部对某个草案终于取得一致,于是说,恩,行了,就拿这个草稿去恶心那帮吵吵嚷嚷的议员,给众、参两院表决吧(上个月参议院的金融委员会做得就是这件事情),这个草案就正式做为被表决稿送到两院去了,一般先众议院表决,然后再参议院,两院通过之后,送交总统签字,总统没有表决权,但有否决权----所谓的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制约之一种,当然实际的制度设计更复杂些,曾兄可以看下面我从Wiki摘来的引文。
国内的报道可能没有仔细界分参议院下辖的委员会和参议院自身,所以造成了误解。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于13日通过了8,290亿美元的医改法案,预计该方案将使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口增加2,900万人;此举使该法案向在众议院的讨论又迈进了一步。
金融委员会的最终投票结果是14票赞成,9票反对;其中仅有一名共和党议员斯诺(Olympia Snowe)投了赞成票。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对斯诺支持该法案表示赞扬。
该法案计划通过对中低收入人群采取抵税措施以及扩大医疗补助(Medicaid)计划将更多的美国人纳入保险范围之内。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医改法案前景持乐观看法,称总统相信法案会在2009年年内签署。
尽管如此,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该法案仍无法将2,500万名美国人纳入医保范围,这部分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为6%。
If reported by the committee, the bill reaches the floor of the full house. The house may debate and amend the bill; the precise procedures used by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Senate differ. A final vote on the bill follows.
Once a bill is approved by one house, it is sent to the other, which may pass, reject, or amend it. In order for the bill to become law, both houses must agree to identical versions of the bill. If the second house amends the bill, th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must be reconciled in a conference committee, an ad hoc committee that includes both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In many cases, conference committees have introduced substantial changes to bills and added unrequested spending, significantly departing from both the House and Senate version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once quipped, "If an orange and an apple went into conference consultations, it might come out a pear."[23] If both houses agree to the version reported by the conference committee, the bill passes; otherwise, it fails.
After passage by both houses, a bill is submitted to the President. The President may choose to sign the bill, thereby making it law. The President may also choose to veto the bill, returning it to Congress with his objections. In such a case, the bill only becomes law if each house of Congress votes to override the veto with a two-thirds majority. Finally, the President may choose to take no action, neither signing nor vetoing the bill. In such a case, the Constitution states that the bill automatically becomes law after ten days, excluding Sundays. However, if Congress adjourns (ends a legislative session) during the ten day period, then the bill does not become law. Thus, the President may veto legislation passed at the end of a congressional session simply by ignoring it; the maneuver is known as a pocket veto, and cannot be overridden by the adjourned Congress.
第二个问题:
我仔细看了一下 ,可能和统计口径(季节性因素调整,the seasonally adjusted)有关系,你看这两则新闻:
The latest numbers lagged the 14.1 million sales peak in August, which was heavily skewed by federal "cash for clunkers" rebates. However, excluding the summertime clunkers boost, this latest batch of sales is the best since October 2008, when it hit 10.8 million.
这样看的话,绝对销售数目是837,800,但经季节性调整后为近1046万unit。至于这个调整怎么做的,我不懂.........
8月因“cash for clunkers”, 年度调整为14个Millions. 今年10月年度调整为10.4 Millions,也就是1千万出头的样子。
这个 Seasonally Adjusted Annual Rate - SAAR 是汽车,房屋业常用的销售指标,可查:这里
周报里的新闻不是自己翻译的,未能仔细check,是我不严谨了。
另谢补充资料。
美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是大势了,再怎么折腾最后肯定是可以过的。就是效果如何要看疗效了。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所谓的1400万辆是年度销量估计的概念,不是真实销量。
事情不新鲜,但从这个报道可以看出美国方面的一些基本操作手法,很有趣,每个步骤都看似合法,实际效果就是美国政经界利用伊拉克的库尔德人问题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关键词:民族矛盾;地方自治;推动立宪/立法;私人身份;外国公司。
U.S. Adviser to Kurds Stands to Reap Oil Profits
In the constitutional negotiations, he helped the Kurds ram through provisions that gave their region — rather than the central Baghdad government — sole authority over many of their internal affairs, including clauses that he maintains will give the Kurds virtually complete control over all new oil finds on their territory.
As it turns out, Mr. Galbraith received the rights after he helped negotiate a potentially lucrative contract that allowed the Norwegian oil company DNO to drill for oil in the promising Dohuk region of Kurdistan, the interviews and documents show.
As the scope of Mr. Galbraith’s financial interests in Kurdistan become clear,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ame some of Iraqis’ deepest fears, including conspiracy theories that the true reason for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their country was to take its oil. It may not help that outside Kurdistan, Mr. Galbraith’s influential view that Iraq should be broken up along ethnic lines is considered offensive to many Iraqis’ nationalism. Mr. Biden and Mr. Kerry, who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Mr. Galbraith’s thinking but do not advocate such a partitioning of the country, were not aware of Mr. Galbraith’s oil dealings in Iraq, aides to both politicians say.
Mr. Galbraith says he held no official po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Iraq during this entire period and acted purely as a private citizen. He maintains that his largely undeclared dual role was entirely proper. He says that he was simply advocating positions that the Kurds had documented before his relationship with DNO even began.
“What is true is that I undertook business activities that were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my long-held policy views,” Mr. Galbraith said in his response. “I believe my work with DNO (and other companies) helped create the Kurdistan oil industry which helps provide Kurdistan an economic base for the autonomy its people almost unanimously desire.”
An internal DNO document dated Dec. 3, 2006, which was first obtained by Dagens Naeringsliv, indicates that a company called Porcupine, registered in Delaware under Mr. Galbraith’s name, still held the rights to the 5 percent stake at that time, while a company associated with Mr. Rosjo held the other 5 percent.
最新一期时代杂志的主题之一:
Five Things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
1. Be Ambitious
There's no direct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of the phrase can-do spirit. But yong wang zhi qian(勇往直前) probably suffices. Literally, it means "march forward courageously." China has — and has had for years now — a can-do spirit that's unmistakable.
"One key thing we can learn from China is setting goals, making plans and focusing on moving the country ahead as a nation,"
2. Education Matters
After decades of investment in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reaches the remotest peasant villages, the literacy rate in China is now over 90%. (The U.S.'s is 86%.) And in urban China, in particular, students don't just learn to read. They learn math. They learn science. As William McCahill, a former deputy chief of mission in the U.S. embassy in Beijing, says, "Fundamentally, they are getting the basics right, particularly in math and science. We need to do the same. Their kids are often ahead of ours."
In the U.S., according to a 2007 survey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37% of 10th-graders in 2002 spent more than 10 hours on homework each week. That's not bad; in fact, it's much better than it used to be (in 1980 a mere 7% of kids did that much work at home each week). But Chinese students, according to a 2006 report by the Asia Society, spend twice as many hours doing homework as do their U.S. peers.
Yes, big corporate employers in China will tell you the best students coming out of U.S. universities are just as bright as and, generally speaking, far more creativ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China's élite universities. But the big hump in the bell curve— the majority of the school-age population — matters a lot for the economic health of countries . Simply put, the more smart, well-educated people there are — of the sort that hard work creates — the more economies (and companies) benefit.
China, critics will point out, doesn't produce (at least not yet) many Nobel Prize winners. But don't think the basic educational competence of the workforce isn't a key factor in its having become the manufacturing workshop of the world. It isn't just about cheap labor; it's about smart labor.
3. Look After the Elderly
The number of elderly Americans will soar from 38.6 million in 2007 to 71.5 million in 2030. But, "There won't be enough spots for them" in the country's overwhelmed nursing-home system. Apprecia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coming crisis,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gun to respond..... "The whole trend will be into home care, because nursing homes are too expensive," Eppel says, noting that nursing-home care in the U.S. costs about $85,000 annually per resident.
In China, senior-care costs are, for the most part, borne by families. For millions of poor Chinese, that's a burden as well as a responsibility.......Still, there are benefits that balance the financial hardship: grandparents tutor young children while Mom and Dad work; they acculturate the youngest generation to the values of family and nation; they provide a sense of cultural continuity that helps bind a society. China needs to make obvious changes to its elder-care system as it becomes a wealthier society, but as millions of U.S. families make the brutal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o send aging parents into nursing homes, a bigger dose of the Chinese ethos may well be returning to America.
4. Save More
High savings lead, over time, to increased investment, which in turn generates productivity gains, innovation and job growth. In short, savings are the seed corn of a good economic harvest.
5. Look over the Horizon
"China is striving to become what it has not yet become. It is upwardly mobile, consciously, avowedly and — as its track record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 proudly so."
[URL=]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938671-4,00.html#ixzz0WtU6CGRc
[/URL]
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想的两件事情:
第一,这五点基本全是精神和价值层面的东西。教育、敬老、节约毫无疑问本就是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勇往直前、追求更远,也难说是建国后确立的新价值,勿如说是一种信心或目标。更重要的是,没有制度层面的东西。自己觉得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或许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们现在发展的真正基石,也暴露了我们的缺点。
第二,我们可以从美国习得的五件事是什么呢?结果第一个跳进我脑子的就是:司法独立。民主另说,但觉得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救济,必须最大限度地免受行政和资本力量的干扰,美国的司法当然并不能完全地不偏不倚,整个司法体系的运作成本也非常高,但是就其精神和基本制度设计,我觉得还是值得学习。
大家会提交什么答案?
有规划,集体主义,有凝聚力,这是社会主义的典型特征,这也是中国区别于美国的最主要特征。简言之,中国总体上还是社会主义,而美国总体上还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我国的发展大纲指出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要、现实而科学的论断。
勤俭节约和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如果任由资本主义扫荡,则迟早被丢得干干净净。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要求人们朝自私、贪婪、奢侈和堕落的方向发展。欧美半世纪以来的进步正是对应着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对资本主义的约束,尽管远不彻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只要他们介入世俗
都将自觉与不自觉的把本次危机推动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