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老深圳的小故事(一)-典翁打书记 -- 福塞斯

共:💬61 🌺3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宝!

3朵花就砸出1宝,呵呵。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不是岗厦

典翁建房时,岗厦除了老广深公路一带,还都是农田呢?

看了您的文章,性情中人,努力做事,认真做人,必成正果。

还有,谢谢。

家园 【原创】老深圳的小故事(四)-偷渡、偷渡

老深圳的小故事(四)-偷渡、偷渡

这个题材沉重而巨大,本不应我来在此写出,但深圳傻瓜故事还要一番酝酿,用此篇先顶一下。我没有系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不想在因果、数量、细节方面展开此话题,只是转述一下接触过的同志对当年偷渡的印象。

从宝安县中英边界偷渡香港,大概是是从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份开始,到七十年代末,由于香港产业发展,劳动力奇缺,社会对偷渡者容纳较快,港英政府也对此现象持宽容的态度,偷渡现象出现大规模的井喷。一时宝安县各级政府机构均以反偷渡为第一要务,据说,时宝安县委书记为广东省少见的副厅局级,就是为了便于随时协调当地的团级驻军单位而设。

据闻,偷渡线路主要分水、旱两条。水路应该在现世界之窗的位置或靠西一点为主,这里离对岸直线距离较近,水流、海潮较为温和,是多数偷渡者的首选,也是丧生人数最多的地方。我的一个老上级曾任职于福田公社武装部,回忆起当年,感叹,退潮后在海滩出现的一排排的尸体连打过仗的人都不禁唏嘘。旱路是事先穿过梧桐山,潜伏下来,钻边防军巡逻的空子,找到破损的铁丝网,爬到那边的沙头角地域。这个路线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多数为了解情况且不会水的、宝安东部客家人士所采纳。

偷渡的结果有三,成功皆大欢喜,到达香港,很容易找到工作糊

口,香港有亲友接应的更佳。或进厂打工,最不济的经短期培训,暂时做一下装修工、地盘工助手开始新的生活,由于内地与港地收入差达100倍以上,人生甚至家庭的命运随之一变。未成功被抓捕的,关押、教育,后由其单位、街道派人领出(仅指上世纪七十年代),本地土著因大家都有出逃者,彼此无所谓,并不极大地影响其后的前途,在关押期间由于有人照应,苦也受得不多;外地出逃者的命运,我现在还无从得知,大家可以想像。还有就是偷渡丧生者,大多身份无法确定,草草掩埋、焚化了事。特区创建之初,外地干部最不适应的一件事就是苍蝇极多且猖獗,言是湖南、广西、江西猪仓处理死掉的家禽所至,当时外来人以为然。

偷渡成功者,有组织、有策划者不在话下,如马思聪等,但要有金钱、名望或其他价值。外来人失败比率甚高。设想,连日奔波到达边境地区,在准备期间要随时躲避无数种盘查、监视,行动开始的时候物质储备(食品、装备)已所剩无几,体能储备差不多耗尽,除精力、运道极好者,失败在所难免。

而本地宝安土著的出逃成功率则很高,原因是准备充分,接应及时。我的俩位本地籍同事,一高一矮,酒酣之际必阔论其当年惊险历程。高的走的是旱路,对梧桐山的道路、台风时盐田与深圳气候的迥异、军犬的种类和喜好、铁丝网的摆设、如何在被射击前投降、倒地如何避打等等如数家珍;矮的走的是水路,改造离边境16公里的自家鱼塘,深达1.7米,每日勤奋苦练泅水,如能轻松游够若干来回,等于海上的游距,即可准备行动(淡水浮力小于海水)。且他们在县城、港地皆有亲属,只要有些好运气,成功可期。

宝安县边境大规模的偷渡现象和出逃者的尸体极度地刺激了省、中央的决策人物,直接促成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实施,自此,古老而饱受苦难的民族命运开始转变,走到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的路子上来。

我认为,正是这些偷渡者,用自己的身躯、性命奋力一搏,主观上为改变自己贫穷、苦难的生活,追求个人和家庭更好的境地,实际在客观上打破了政治教条给我们国家设立的封闭铁窗,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如今,共和国已迈入世界强国之列,深圳已成为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那些为了追求富足、美好生活而搏浪一击,最终倒在路上的人们,假如他们的魂魄流荡在深圳花团锦簇的道路,玉厦林立的广场,心里绝不全是辛酸和遗憾吧。

[URL=][/URL]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39735

通宝推:一无所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80年代的书记应该是L吧?后来去了海南
家园 拜托

我只是讲小故事给大家取乐,别一定刨根问底,这样会给当事人,老福我自己带来麻烦的。这样违背我的初衷。告诉您,绝不是您指得那位值得尊敬的书记、市长,L执政后期,都开始准备引进德国设备筹建金威啤酒厂了,还用去沙头角买哪几罐?还有怎么不往副职上想呢?第一个小故事是我瞎编的成吗?

家园 我不这么看

同从省会广州来到苍蝇满地、蚊虫遍天飞的边境,为促进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大业相比,这是小节,况且人家在此作出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和贡献。人家没错。反观典翁,我觉得有点过,不就是领导讲了你几句了吗?

去养猪,只是传闻,不是没去成吗?

家园 不错。期待更多原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在宝安混需通客家话, 深以为然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深圳的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啊

仅立足于抓人对人民的好干部要求太低了,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应该是这样滴:大力宣传(侨胞贡献巨大),积极引导(各种座谈会,请蛇头劝说大家不要偷渡),军民鱼水情(军队,边防积极配合),配发证件(此人不遵守计划生育国策或是XX功骨干),等等

家园 花这篇

那些溺水者也需要被深圳所铭记

家园 【原创】老深圳的小故事(五)—深圳美食

老深圳的小故事(五)-深圳美食

该系列写了四篇,有幸得热心河友支持,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了。

这里所说的美食不是讲的现在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见到的山珍野味,玉液琼浆,也不是目前风靡的湘味、客家等家常菜,而是在特区前期建设期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游历各处所见、所尝,植于本土,充满当地风情的美味。

中午,人生第一次被狗咬伤!TMD就从狗肉开始。

1、 阿财狗肉

观澜狗肉现已闻名,但真正正宗的是阿财狗肉。老板陈运财,最先在时观澜老街背后的一个拐角小巷里,一个长30米、宽8米的长条屋内,顾客盈门,熟人、常客一般打包到其他地方,叫上其他菜肴,就上金奖白兰地,细品、细酌。狗肉汤净,连皮剁碎,和内脏一起加作料红焖,快起锅时淋上狗血。上桌,肉脆皮滑,香味扑鼻。恕我文笔不好,无法形容,但这一点绝对可以肯定,狗肉端上来后,其他的肉类就基本上没有动过筷。

副产品为狗脚汤,狗鞭汤,黑黢黢的,喝的人也不少。狗肉为秋冬进补佳品,一般过了中秋生意开始生意火爆。但当地观澜人,三伏盛夏也照食不误。在八十年末一个初冬,见到财叔,问及生意,言,时每日要汤50条狗。我觉得他的狗肉特别在于锅大,料鲜罢了。

我可说食遍天下狗肉,广西的韭菜炒狗、贵州的花江狗肉、湖南的腊味狗肉、湛江的白切狗、朝鲜人的蘸狗酱,但第一仍为阿财。

听说财叔后来引退,生意由二子一女打点,各开分店,沙头角、观澜戏院对面、布吉下水径,布龙公路桥底(女儿开),但好像都不太成功。正宗老店迁至另一条街,如果哪位河友到观澜寻狗肉,要讲“粮所”那间,才显得内行。

喜爱宠物的朋友现在一定怒不可遏,叫骂、砸蛋随着而来,但今天不行,今天不行,我受了委屈,讲讲狗肉报复一下不行吗?谁来,我找他报销医疗费,要打五针啊。

2、 沙尾盆菜

目前在个别酒店,盆菜也可打包、预订,但想起真正吃出滋味的,还是当年在沙尾村。盆菜很简单,虾、鱿鱼、卤肉、卤猪手、内脏、卤头皮、菜层层叠放在脸盆里,浇上汁即是。当年多是屋村大型聚会,家庭年节团圆的首选。设想,一众好友或是举家团聚,围坐桌旁,所有筷子齐聚在一脸盆,或深深耕耘,或相互撕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岂不快哉。回想起来,在脸盆旁醉倒的人,我还看到不少呢。

3、 沙井烧鹅

我没有考证香港深井烧鹅和沙井烧鹅谁正宗,这片博文也不是真为美食介绍而写。沙井镇当时有一家烧鹅店,店主姓X(我记得姓陈),招牌是烧鹅、白切鲈鱼(桂花鱼)。烧鹅不像其他粤菜馆子的冷盘,端上来温热,颜色也不像其他似深红,偏黄,烤制时绝无焦迹,皮脆肉香,外皮鼓胀,光泽均匀,鹅背最脆,鹅肉极入味。或点梅酱,或点白糖,淋柠檬汁、点椒盐均可。店面和当时所有当地的馆子一样,毫不出奇,但生意极好,就食、打包者络绎不绝。

但有一样X老伯一天只做#十只鹅,十分紧俏,晚了没有。当时找到本地人物预定,经常可吃到。过了九十年代中叶,老板多了,官员有钱了,我等小人物只能去东莞吃了。

4、 公明赖粉

赖粉似桂林米粉,略粗,正宗者偏黑,彼时经常去公明下石家村的一家麦记,因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清早出发,抵达已近中午,多数只剩烧鹅扣粉,但汤鲜,粉滑,吃罢,口齿留香。

这家麦记已不在好长一段时间了。

5、 龙岗鸡

属三黄鸡的一种,体形偏大,基本过三斤。多数已白切为主,过水后,皮略白,而肉质更白,入口绵而香,别有滋味,甚至不用点佐料。

时龙岗诸镇均属未开发之地,到那里人极为热情,招待之物必以龙岗鸡为首选,还经常抓住鸡给客人看,曰脚黄、身子长,真正的龙岗本地鸡。再视客人的酒量,一齐痛饮自酿的私酒,略混浊的是米酒,无色透明的是双蒸烧酒,有色的是客家黄酒。

可以肯定地是,龙岗鸡随着龙岗地域的城市化,应已绝种,就是当年所享受过的那种纯真和热情也难寻了。

6、 沙井蚝

沙井地区养蚝历史较长,早年间沙井经济对养蚝业十分依赖,有几个村子甚至叫蚝一村、蚝二村……,就可见一斑了。无论何种加工,蚝里的看似肮脏的黑色物质一定不要剔出。旧话讲,看到在沙井街上哭的小年轻,都是因整治生蚝时操作不当被师傅打的。

蚝的成品有三,一是晒干,制成蚝豉,竹签穿成串,煲汤、煮菜加上一两颗,鲜味大增。又因音同“好事”,过年时老深圳户户都会买斤把回家。二是制成蚝油,当年买蚝油,是不去商场买的,到沙井找朋友,到蚝村去买,小瓶四两装,极浓稠,用时像倒香油一样的倒几滴,香甜效果极佳。第三就是直接上桌,烹制方法多样,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沙井蚝以姜葱铁板最佳。食用生蚝对人体机能肯定有一定益处,我就听到一种,并在酒桌上大肆宣扬其为“广东伟哥”,席间有两个五十来岁的同志,十分感兴趣,我加了一盘。次日,问其效果,笑,不答,后来我听说他们找另外的人去买了不少关于蚝的东西了。

由于经济的发展,得天独厚的沙井养蚝自然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生蚝基本是阳江、海丰、湛江等地运来,无论是味道、 口感、还是大小我认为都不如从前。

这篇文绝不是深圳饮食指南,以上所列,如今要不就是一去不复返了,要不就是状态大不及以往。它们都离我远去,但在记忆里,这些美食就像钉在墙上的钉子,悬挂着充满鲜活、生动情景的长轴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咦,居然还有人偷渡

不是本河大牛陈郢客说大陆改革开放前老毛治下有钱又有粮,大家幸福无边吗?

家园 回复

在成立特区的前夕,宝安县边境地区的偷渡现象已可称之为潮,防不胜防,堵不胜堵,什么招数都用上了,据说真开枪啊。

家园 都2G了,现在还有无数福建人偷渡呢。

都2G了,现在还有无数福建人偷渡。。。

还是盛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