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86周:“闲钱”托起的“泡沫” -- 陈经
如果是真的,一部分钱可能要撤出。关键这一部分有多大
目前,很多大城市的人觉得股票涨这么多了,房价涨这么多了,怕啊。
而从大局看,A股的上证指数不过3300点,从历史上看属于正常水平,最多是中等偏高,并不会像在6000点时那样要大跌。而且巴菲特还在买入,并不是在卖出。房价方面,虽然个别一线城市的房价高高在上,而二线、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并不大,还在合理的估值水平(相对于租金和收入)。
当然,这个位置赚钱挺不容易。既没有明显的高估,也没有明显的低估。还是耐心等待吧,在国内打打新股也不错。有余力的话,可以用少量资金,在港股搏一搏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业绩改善的公司,也算是一种练兵。
陈经的“闲钱”无非是指居民储蓄。A股作为散户市,流通总市值与居民储蓄之比是很重要的指标。
现在两市流通总市值近15万亿,而07年底两市流通总市值约11万亿。(即使刨去两行、石化等大块头的流通股,现在的实际流通总市值已经超过07年底。)
现在流通总市值与居民储蓄之比已经接近07年底的峰值,而且同样出现了存款搬家现象(虽然06年也出现过存款搬家,但当时的流通总市值与居民储蓄之比要低很多),解禁股份和ipo及再融资还很多,谁来接盘?(是老头老太太的压箱钱还是银行的贷款?)
炎言说“A股的上证指数不过3300点”,但请注意指数的构成,之所以指数还在3000多点,那是因为大盘股基本还在3000多点的价位,中小盘股早就涨到5、6000点的位置了。
若大盘股跟上,在3个月内整体再涨20%,两市流通总市值就将约18万亿,流通总市值与居民储蓄之比将超过07年底的峰值。(所以说,不管怎样,都最好回避大盘股)
同志们,投机要看清大方向,看清还有多少傻钱,国家要是再放水龙头,游戏还可以继续玩下去,否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目前这个阶段,只要主流是好的,没疯狂,ZF就不管。
我只投资,不投机,所以现在我除了打国内新股,就是玩港股。对投机者,我只能建议你放弃投机(知道内幕的除外)——因为这个的系统概率是亏损,没有其他任何建议可言。
高估还是低估,都是人在估,人总能找出说法。
港股嘛,我觉得泡沫比A股还要大,都是热钱托着,现在最好不要入市了。
港股现在的所谓“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公司,基本只剩下三、四线股了(港股的大、小盘风格与A股相反),这些股票向来不是大资金喜欢的,除了博重组和借壳外,没有意义。而向银行、地产股等主流股,大多都接近或超越历史估值的极限(20倍pe),估值因素港股比A股重要。
您最好看看港股的历史估值,除了07年“港股直通车”忽悠时期外,现在港股估值在近15年来是不是历史最高?
前段时间做了个华翰生物制药,收益大约20%;又做了个四洲集团,收益20%;最近在做冠华国际,已经收益10%。
风险肯定是有的,所以投入的资金不大,玩玩嘛。
我是港股做大,A股做小。
你做的这些都是三、四线股,向来估值很低,流动性差。
如冠华国际,今天才成交了422万元(成交几十万元的天数也不少),即使我这样的小散户,也可能跑不出去,这样的股票如果没有重组和借壳,在香港市场是没前途的,永远也不可能到达一二线股的估值。
而且香港市场退市很正常(还没有涨跌限),他们这些小家伙的实际经营情况,我无法掌握,获取一般信息都难(年报的三个表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利润和资产负债的核实很困难,这样其pe、PB的真实性,我无法证实。如果公司出事了,与A股完全不同,就真逃不掉了。
或许你有条件亲身接触这些小家伙的实际经营,这样可以核实其公开信息的真伪,并能及时了解其经营变化,我没这条件,不敢根据香港小公司的报表来投钱(即使他坐牢了,我的钱也没了)。流动性也不够,投机也不是好标的。
港股大公司的估值已经比较充分,各类机构都盯着那些大的呢。而A股中小企业的估值偏高。
比亚迪电子算大算小?汇源果汁算大算小?这些10~100亿收入的中型公司在很多细分市场是有竞争优势的。如果你不是大型基金,对不起眼的小公司进行价值挖掘,在牛皮市是不错的选择。
比亚迪电子等算二线股,这与你前帖的那些股不同,看看交易量就知道了。
港股,我的确一般不去主动“挖掘”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股,费力不讨好。我上贴说过,如冠华国际这些股,我无法核实其报表,无法跟踪其实际经营,凭着其宣称的利润和资产负债做所谓的“价值投资”,无异于赌博。
我做的港股一般都是起码有机构跟踪的,我同意了机构的说辞,就入自选池。香港认机构,我顺着香港的风格来。
你说的汇源果汁,比亚迪电子等都是有一堆机构跟踪报告,连沽购证都有一些,与三、四线股不同。
在封闭市场里,估值与流动性正比。所以“A股中小企业的估值偏高”不成问题。
香港的问题有些复杂,他是国际自由港,所以它的流动性就是国际的流动性。但是即使国际的流动性整体高,太高的估值也不行,比如中石油,都是做石油的生意,你的每股石油价值,凭什么比美孚贵5倍。在流通的市场间,太高的估值必然会导致不同市场的套利,比如卖中石油买美孚。
至于“港股大公司的估值比较充分”,这不成问题。所谓的估值充分不充分,都是相对的变化的,即使是中行这样的大家伙,现在报告的价位与一年前的报告大不同,与两年前的报告又大不同,不要因为机构紧盯着,就怕会没涨跌空间。一条直线,没了涨跌空间,是那些机构先没饭吃,咱们着什么急呀(这逻辑可以套用在国内的小股的庄家上,一个道理)。
这是种多么奇怪的行为,呵呵.到底是觉的多还是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