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南方都市报》到一塌糊涂网站 -- 温相

共:💬32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官的选拔体制

这个,稍稍说一句,英国的文官选拔体制,有不少地方近似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到头来连这一点,我们好像也不如人家。

家园 咬文嚼字的话,按你的口气,他们应该是离开危邦。

危邦不入的话,他们可就从未在国内了。如果从未在国内,你的攻击对象恐怕就不存在了。

如果把中国定义为危邦,那可就是反党反政府了。

家园 据说厉王之世,也是很稳定的

稳定得满世界歌功颂德,从无忤逆

善哉
家园 人心尚可变,何况报纸

留下来的行尸走肉,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英雄豪侠。有时候,慷慨豪侠与奴颜卑膝,不过是一纸之隔。

家园 袁世凯的失败不才有一点补充

当时固然不能说民主共和深入广大老百姓的心,但是的确激励了更多的活跃分子,而且辛亥革命也的确摘掉了“皇帝”这顶帽子。如果有谁胆敢戴上这顶帽子,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任何实力派都可以将“推翻帝制,再造共和”作幌子讨伐称帝之人,而且会得到众多活跃分子的支持。

袁世凯本来已经当上终身大总统,算是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可是他自己把这牌坊给拆了,就只能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家园 什么事都不要轻易走极端

当然很多时候需要矫枉过正,但过正之后需要迅速调整,不然还要矫正过枉。

中国需要听到批评甚至骂声,才能生于忧患;中国也需要听到肯定和赞扬的声音,才能更容易确定正确的东西,树立信心并且提高在国际上的威望。说的俗一点,这有点像商家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和做法。一方面,要尽量接受消费者的意见,才能改进产品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要争取获得消费者的褒奖并且在危急时化解矛盾甚至给自己辩护以维持自己的品牌形象。二者缺一不可。

吴兄用周厉王时代作例子就似乎极端了一点。可以看出,吴兄和群众兄以及燕人兄的看法是有分歧,但跳跃似乎太大了一点。

家园 问题是这个商家无法投诉,就是买得不好的,也只能认了

能上网的毕竟还是少数。在报纸和电视这些大众媒体上,有多少批评言论?可是,在民间呢。

家园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古今中外:峤峤者易折,无奈的必然吧。

非常欣赏吴兄这句话:

视而不见是一回事,书呆子来个以书为证是另一回事

家园 咬文嚼字的话,您还应该看到我加的引号
家园 还是可以投诉的

不才只是用商家打个比方。对国家而言,投诉是广义的,民间的议论就是一种诉求,一种投诉。看起来这种投诉不象对商家投诉那样容易受理,但这是国家,君不见对美国去打伊拉克投诉也是不管用的?其实这种诉求是会被受理的,“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是对民间诉求的最好回答。不才的比方确实是比较俗的,国家之道和商家之道区别很大,关键在于国家之道主要着眼于宏观,而商家之道着眼于微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过道法自然,自然是平衡的,极端是毁灭之路。

家园 说起广东的任仲夷,我很佩服

最近年高德劭的任仲夷老人再次开口:过去我们常常讲的“中国特色”,“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谓的实际情况,所谓的特色就是封建影响太深!

老人的这番言论令人佩服。

(个别字词可能有出入,但原意如此应该不会错)

家园 多谢西门兄抬举

有时候未必峤峤者,都难得保全啊。

远的不说,光10.1就关闭了一批论坛。

将心比心想一想,网警也是人,他们也要休息。与其天天死盯着,的确远不如关了来得舒心爽快直接便捷

家园 呵呵,说的不错!
家园 不敢苟同

那怎么办?大家都不作声,由他们折腾去?聪明人自己闷头活自己的,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而大多数人大约都没有那么聪明。

任何时代都不乏仗义执言的忠臣,任何时代都需要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佞臣,而在统治者的眼中则正好相反。正是这两种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当然大多数人选择了中庸。

谁也别说谁了。

家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非黑即白的看待问题 只能说明不成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