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在海外二十年的老留学生 -- 温雅颂

共:💬170 🌺66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我觉得应该说是女性的家庭意识比较强
家园 你搞颠倒了吧?

不可否认的是,在男女平权方面欧美比国内要好得多。国外中年女子比国内中年女子生活要精彩得多。

你搞颠倒了吧?

家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呵呵,没想到,我的一点感想激起了这么热烈的讨论。

对于小留和老留的比较,以及对女人民族意识问题,我都会参与进一步的讨论。不过北美圣诞节快到了,跟家人团聚是首要的,所以不会抽出很多时间写帖子,但我尽量吧。

家园 不是托词,当时我们先找一家英国物流公司

其系统根本不让我们接触,全部要从英国派人来管理,最后只好分手。而当时基建已经完成,设备到位,没有时间再培训新人,必须立即上手。最后还是与日本人合作,日本人在5年内转让技术,收取高额技术转让费,才解决。比引进人才贵得多。国内很多项目都不是有时间给你准备人才储备的,往往是某一个政策一出来,立即批资金,立项目,上马,验收,运营是非常紧张的,哪里有一两年让你来准备。象我们物流项目从政策出台、申请立项、批准和资金到位、基建完成一共才一年多点,其间还与N家合作伙伴讨论运营模式,等发现需要培训人,已经没时间,而且项目中也没有这些资金安排。在企业中,招聘和培训一批专业成龙配套的运营队伍,是非常花时间的庞大系统工程,而且经常是I成活率不到50%,(淘汰、跳槽等等原因)。一般企业不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愿意花钱买。本人曾经亲自培训一批内部审计人员,历时几个月,每天亲自上一节课,结果一年后一半人员离开,去了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内部审计是个金领职业,跳槽能够大幅改善自己的待遇和位置)

家园 能够找人去shadow乎?

30+个老外,每人派两老中去跟着,跟半年总学会几成吧?

家园 are you sure?

前半段同意,可后半段,我就在国内,没觉得受到什么歧视,说中年妇女吧,我还真很少看见国内的中年妇女没有工作,我也没有听说离婚和就业有什么关系,谁也不会去管人家离不离婚,再老一点,退了休的妇女,现在小县城都有广场,天天看到大妈们拿着扇子早晚跳舞锻炼,人家活的可比我们精彩

家园 就男女平等一点,中国真是无可指责的了

要感激老毛啊,将妇女的地位有了飞跃的提升。

家园 企业的系统运营不是一个硬技术,需要很多经验积累

例如意外情况的处置,除非你经历过,否则光看运营手册是做不了的。例如物流系统配送过程中出现车祸,货物无法按时到达,这时就需要立即调整配送计划,重新安排整个运营流程,迅速补货,这些具体排程、计算工作机器可以完成,但是下决心以及何时动手,以及从什么地方动手,调配怎么安排,从那个节点调配,都需要经验,这玩意短期内是学不会的。如果这么容易学会,我们的总裁就可以批量生产了,哪里会从里寻她千百度,10万人都成才不了一个。我们不是要技术工人,是要运营专家。

家园 简单来说

当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变成 7.8:1

7。8美元换1元人民币.....

我们也是泡遍天下无敌手阿....haha

家园 其实我觉得老外的生活蛮枯燥的

整天只有PARTY,PARTY上就喝酒

家园 法律上是平等的,事实上不可能平等

相比以前,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在提升之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要说我们比欧美做得更好,那不见得。当然我一直呆在国内,欧美到底怎么样,也只是道听途说。

可能国内的一些负面例子我听得太多了,觉得女性过得很悲惨。事实当然是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我就列举一点我觉得算是负面的地方吧:相比男性,大多数女性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这是社会氛围、也是女性生理、心理结构所决定的,在事业上发展就有限。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但是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没有选择。而中国社会不认可家务劳动的价值,家庭妇女被视为寄生虫,职业妇女奔波于家庭和事业之间,两边不落好。中年离婚的女人真是很惨的,这也是南方出轨以后,女方不得不忍气吞声的理由之一。农村妇女更惨一些,离婚之后如果不再婚的话,基本很难独立生存。

家园 女人是胜利者的战利品,强势文化的俘虏

我眼前跳出一群原始人欢快的围着篝火跳草裙舞,火堆上烤着个现代人,被滋咕滋咕的烤得冒油~

家园 人家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你说的那些在发达国家一样存在。而且国外很多女人都是结婚后在家做全职主妇的。你认为真的很平等吗?

看别人家的事总是很美好,其实出去转转就知道中国妇女的地位有多高了。不说其他的,看看中国周围日本、韩国和印度,妇女那是什么地位?

中国现在的妇女有几个还把自己当做男人的附庸。男女平等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陋习,这本来就很伟大。

家园 以偏概全

在这个题目下发了一通对小留的议论,激起了一些义愤。居然有些连“王八蛋”都下出来了,这未免有点反应过激了。其实,看到豆朴的这段回复:

意思就是asian nerds跟cool asians之间那点区别,跟有没有钱关系不大。80后去美国大多数是拿奖学金去研究院的,从出国门始就在自力更生,各方面都不输给他们的洋人同学,自我感觉好那是天经地义的。哪一群人里都分三六九等,您要是非得盯着小留里不成器的人说事的话,我只能稍微提一句说:老留里不成器的人做的龌龊事是这一代小留做梦都想不出的——不用展开了吧?

我就已经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错误。仔细回想一下,我其实并没有真正近距离接触过小留们。对出国的80后90后的印象,实际上来自于温哥华的一些“富二代”,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小留”和“富二代”之间划了一个等号,用描述“富二代”的词汇去形容“小留”,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是,进一步细想,我发现问题还不那么简单。我之所以不了解小留,盖因为小留并不在我的生活圈子里。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我这样的老留,同样因为不在小留的生活圈子里,而使小留们对我们缺乏了解。偏见和误解就是这么产生的。

再做进一步的推测,我认为,小留对老留的印象,很大部分可能来自于现在在大学任教的老留。可惜,这些人在老留中只占很少部分,而大多数老留都在工业界。只有接触更多的老留,才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综合印象。

至于说老留“提不起气啊”,我虽然能理解有些老留可能因为事业上不顺利,经济上比较拮据,因此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萎靡。但说实在这真不是我所认识的老留们给我的综合印象,因为我接触的老留们都是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在洋人同事面前很意气风发的。所以看到长风万里说老留在洋人面前“提不起气”,实在让我相当地惊讶。

lz发言其实挺有代表性,说到个人成功首先摆出豪宅名车;说到小留在美国如鱼得水的那就一定是富二代,顺便诅咒人家"父母破产"甚至不惜诅咒“中国经济大滑坡”。带着这种价值观生活的人,不能理解小留的自豪自信与祖国强大的关系,还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吗?

豆朴的这段话,我就不得不说有点过于牵强了,而且有点“诛心之论”的意思。

我提到“豪宅名车”,是针对长风万里说老留在洋人面前“提不起气”而言的。提到“豪宅名车”,为的是和洋人同事进行对比,说明老留的经济状况明显比同级别洋同事要好,没道理在他们面前“提不起气”。

至于说到“中国经济大滑坡”,我想说明一下:这不是诅咒,而是现实的危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并不是没犯过错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88年的物价改革,直接导致了第二年的风波,以及以后许多年的国际孤立,影响至今未消。想想看:国际上从96年台海风云,99年炸馆,00年小布什上台宣称要“竭尽全力保护台湾”,到01年南海撞机,国内从清理三角债到大规模国企职工下岗,中国经历了多少风险,能平安走到现在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中国现在比过去强大了许多,抗风浪的能力也增强了许多,但兵法云:“未言胜,先言败”,“骄兵必败”,懂得“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顺风顺水时的张扬谁都会,但能不能在逆境下做到坚韧不拔,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一个民族的精神。

在北美生活多年,我感到,中国真正让美国人震动的,不是中国人兜里的财富,有钱人美国人见得多了,不会对富起来的中国人另眼相看;也不是中国逐渐现代化起来的军队,因为凭武力还不是美国的对手。真正能镇住美国人的,我认为应该是中国人“胜不骄、败不馁”的韧劲。顺风顺水时的张扬,难免让人觉得缺少点“胜不骄”的境界。这才是我提到各种假设逆境的真正用意。

只要不反华,所有中国人的个人利益都是和祖国的强大正相关的。因此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讲,谁都不希望中国在前进道路上遇到挫折,这和价值观没有关系。因此,因为居安思危而提出的忠告,被认为是“诅咒”,这样的心理未免太阴暗了点。

家园 想请忙总讲一讲关于审计的一些经验

我今年进入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前些天刚刚通过了CPA考试,可感觉自己对审计的领悟仍然差的很多,在许多项目上仅仅停留在填表格的阶段,恳请忙总能将您的审计心得分享给广大河友(像职业经理人工作笔记那样),相信在西西河的课堂上,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学生,渴望选修您的课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