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棒槌之中国房子怎么办 上 -- 萨苏
股市到6000点时候的舆论,是没有人跳出来说股价太高的,全在那YY黄金十年了,网上发个帖提醒大家有风险都被骂成猪头,别挡大家发财。去年股市1600点的时候,发个帖说是机会,就被骂成庄家的托。
再看房市,网上一片骂声,全在讲泡沫了。如果股市和房市遵循同样的大众心理规律,房市在泡沫破裂前,网上应该是看不到骂房价的,而是一群人在和YY股市一样YY黄金十年的。别的论坛不说,就西西河股版,房价这2块,到底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怎样的呢?
至于刚需占百分几呢?查北京常住人口,2003年以来历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住房的部分和市政建设规划,北京2003年以来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开工面积,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部分。综合以上各组数据,北京的刚需和炒房的到底有多少就很明显了(俺粗略算过,但是结论俺不给,给了大家也不信,还不如让想算的人自己去算)。
房奴不是第一个死的,银行和地产商排在最前面.
经济崩溃了,管你是不是房奴都得出血.
看看年初的退房风波,很多人只做好了赚钱的准备。风险?亏损?还很遥远
房地产和KFS绑架银行完全是个YY的说法,个人按揭贷款的余额目前只有4万亿,占银行所有贷款余额的10%,即便所有房奴都完蛋,银行的损失也不会超过这个数,而所有房奴都完蛋根本是个不可能事件。因此,房地产无法冲击中国的银行体系。
此说法原始版权归房地产界著名大空头易宪容。
单价1.94加元/公斤,1.8公斤,一棵大白菜3.49加元,换成人民币大概22.68。我这里离温哥华大约80公里,大白菜产地是美国。
咱这里好像房价比北京能便宜点儿。
新闻上老在说,国际上人民币有升值的危险,而在国内我感觉随着CPI的上涨,我的工资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主要应该是他总结的这几条。这事情应该不是特别复杂,那几个办法高层应该都是有数的。廉租房有补充作用,但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略许借鉴,但不值得模仿,因为日本的那个现状也不是很理想,而中日国情也有所不同。中国的制度决定了国家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超过日本的现实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回农村去,回小城市去,而且是团成一团很圆润的回去......
意味着重演20年前旧事,而且这次工人阶级和叫“白领、房奴”的小资产阶级也可能加入。
但是不支持高房价。。。
大的方面说,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LBX生活。。
小的方面说,既然已经给剥削过一次了,那将来给孩子买房子还再给剥削一次?把父母接过来,想再买个,还得买高价的?
房价高了,对自住的房奴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增加未来的成本。
但是,如果没有户口限制,北京,上海被挤爆怎么办?
我不敢说全国要去一亿,去个6千到8千万人不算过分吧,这么多人在北京你准备怎么解决?中国人喜欢热闹那儿人多去那,人多了装不下这都是实际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
在我近三年多的实际体验中,我对房价的高涨与多数人的看法不同。看着河内大佬的高见,忍不住附和两声。
高房价本身有着经济规律的“供少于求”的客观事实,也有着制度的缺失。但我看现在对高房价的抱怨者,有些抱怨是情绪性的宣泄,有些抱怨是人云亦云的附和......可理性的表达者,我却见的少之甚少。
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大骂官商勾结,地产商昧心的同时,另外一个热闹的景象是——管他房价狂飙,雨打风吹,我只管一掷千金,勇敢而光荣地加入到了“房奴”的行列中。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化以来,不过短短的10年时间,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市场机制,离成熟的距离不敢说是25000里,但的确很远。可是,在我接触的实际中,我又对一些历史问题很好奇:我很好奇在1998年国家实行住房货币化时,人们对房价的感觉。所以,在工作中,我很注意搜集这些方面的素材,实际情况是,在一个中部特大城市,1998-2000年间,均价在1000元左右时,大家不愿意购房,原因是当时觉得房价太贵了。在跨入新世纪之际,一个中国中部特大城市,均价千元,人们觉得房价高了。并且这种感觉一直很可喜地保持到现在。所谓人心不足,这种高房价的抱怨者,有多少是理性的认识,又有多少是感性的宣泄。
其实,我并不是要为高房价唱赞歌,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可能最终不过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我以为自己近三年多的实际工作,也来附和两句高房价的背后故事。
还是我奇怪的一个问题,无论房价怎么涨,购买者却是越来越多。我多年的思考,是从求方的实际购买力开始的。我将买房者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A:城市居民(含省会、地级市民)
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以下三类:
1、家境富余者。他们居于整个购房者的上游,拥有最大的自由权和选择权。
2、城市本地人。土生土长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恒产,这在拆迁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每看到一处拆迁,我就戏言,这个地方不知又要诞生多少个的百万富翁。自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在城市的聚集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本地人自然也会沾上一些光,即使是一些最没有经济意识的人。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前20年的监管乏力,乱搭乱建者甚众,这在拆迁中就是巨大的优势。另外一部分人,自上一辈人在城市中的积累,怎么也有一居半居。我看到的,不算乱搭乱建,
城市中心区的多数家庭的房屋面积约在50--100平方米,当然有更甚者。一次性拆迁,补偿款约怎么也有30万以上。其实,最占便宜的便是那些城市中新兴商圈,因乱搭乱建,最后成了合法所得房产,照价补偿,其数额之巨,令人嗔目。反而是城市中心区因地域狭小,想乱搭乱建,也无地可建,多数人的居室面积不大。
这一类人,是整个城市中的大多数。他们的特点就是首付贷款都不成问题,但资金有时候比较紧张。因为不止一处房产,炒房者最多的也是这个群体。有人笑称,拆迁一次,就等于提前退休。有事打打牌,没事炒炒房。
3、城市贫困者。此类或有恒产,但后续收入不足,或者居室面积太小,拆迁补偿款有限。这类人,在整个城市中占的比例有限。这一类不说,巴巴的过日子吧。
B:非城市居民(含县级及以下居民、农村居民)
4、乡镇、县级居民进入大中城市。这一类人,家庭多少有点支持,最起码,子女工作几年的积蓄加上父母的积蓄,首付是不成问题的。好一点者,父母可提供首付,甚至可以付个全款,买个小点的居室,但毕竟少数。这一类的首付不成问题,他们对贷款的额度还是很在意的,基本上不会可着劲地贷款。
5、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这一类人家庭本身没有任何积蓄,家庭是没有一点财力支持的。全凭自己的闯荡打拼。有的出人头地,三五年下来,首付自不成问题,但这一类人中的大多数,平凡而平庸,得奋斗10年左右才能住上2居室之家。这一类人最可观的情况是贷款可以最大限度的贷,就是拿不出现金,也就是首付不足。
但是,在目前的国情下,从农村进入城市并且在城市中扎根的,多数为大学生,但农村的大学生本来就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的比例不高,远低于1-4类群体。所以,在整个市场购买者中,此类人数毕竟少数。
在1-5类人群中,2、4类群体是整个购房主力军,也就是城市居民和乡镇县级居民。
不妨设想一下,在这个表中,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位置,你会如何自处?如果你是一个从农村大学生,你的最佳选择就是找一个2或者4类群体的老婆或老公,上上之策。如果你在4类群体,最佳选择是找个居于1或2类群体联姻。现在的凤凰男与孔雀女,我以此观之。
从这5类群体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要扎根城市,你的联姻对象也就锁定了。当然,这是最现实的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要追求爱情之类玄之又玄的东东,那就要学会道家的淡定、豁达、孤独。如果你足够出色,当然不受此类世俗所限。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东拼西凑,总是能够拿出钱来买房,起码够首付了。如果有信贷风险,这倒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风险,因为我们可爱的购房者都是不怕贷款,能贷多少算多少。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我们亲爱的祖国充满信心。呵呵,是不是国家也被绑架了?国家在2008年保8当成战役来打,与此没关吗?难说吧。20,30年的贷款,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准备还满20年,30年。都在卯足劲地提前还贷,因为我们总是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码了这么多文字,我的结论可能要挨砖头了,反正我准备好头盔:在整个购房者大军中,起中坚的2和4类群体是有购买力的。明白的话就是,现在的房价大家承受的起。
所以牢骚最多的是那些有购买力的群体,最不满的是那些没购买力的群体,最无所谓的是家境富余的群体。牢骚的是自己要掏更多的钱了,又出多了一滴血,不满的是改革的好处咱家什么都没捞着,无所谓的是管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高房价高的也很正常了。因为大家都有购买力嘛。这是经济的一面。
可是,现在高房价,不能只看经济的一面,还有政治的一面,所以我说,高房价的有限不合理。这种高房价,最后受到限制的谁了?从表中可以看到,农村群体受到的限制最大,在中国,恰恰农村人口占着最大多数。虽然农村大学生不是占多数。高房价的最后结果将会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就限制了农村里的那些“凤凰男”向主流社会上升的通道。“凤凰女”也是稀缺资源,不在此考虑之列了。同时,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城市改建的步伐将会越来越慢,因为拆迁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因为更多的人愿意加入钉子户的大军之中。这将导致城市中的购房主力军2和4类群体的购买力不断贬值。
我们大胆地想一下,农村群体不稳,城市群体也不满,两股势力合流,就够政府喝一壶了。当然,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有这种迹象,并且农村群体在还并未形成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群体。
这就是政治的有限不合理。
千言万语一句话,房价还得涨,买的起房子的人终究是有办法买得起房子的,至少在目前看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