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天说“中药治甲流,我很服气。” -- 五磊山

共:💬34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幽默问答?

驿寄梅花 :我想知道如何用中药调养预防这个流感。

五磊山 :如果要预防,强脾胃是很重要的一面,小建中汤,时方的玉屏风散还有几乎是食物的八珍糕都是老少咸宜,长吃有奖的。任何能使肚子很饿的锻炼都可以。

山楂片忒开胃,要不用这个预防流感

您说的是固本培元,健体养生的法子。 不否认身体强,免疫系统健壮能有效抵抗疾病。但免疫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否则我们也不用吃药治病了,更何况本身免疫系统就弱的老年人。 强脾胃不反对,养生嘛。但说道预防流感,还是建议打疫苗。

家园 山楂消积,没有中医师用来直接强脾胃的

我和家人都不打疫苗,自然想不起建议别人打。

家园 基层医院没这个tamiflu,一个省只有几家重点医院有。

现在的情况是上面从采购tamiflu的经费里划出一部分给中药,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家园 试着解释一下

首先,这个金花清感方的临床研究,在我这个临床试验门外汉眼里,确有不尽合理之处。整个临床试验和药理研究几乎是同时铺开的,从正常的新药研发角度看,顺序是不对的。

据我所知,这个课题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当时预测甲流会大爆发,最高峰北京市将有40%的人群感染。而北京市的达菲储备只有两万片!可以说,一旦疫情爆发,北京市马上就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另一方面罗氏公司又坚决不肯放弃专利,一口咬定“中国需要多少我们都能提供”,安全命脉操于人手,不想办法寻找替代药物都不行。这种时刻,ZF象每一次疫病来袭时那样转向中医中药寻求解决之道就很好理解了——谁叫咱国家的西药不争气呢?

同理,研究进程的混乱也不难理解。非常时刻非常办法,还顾得了按部就班的来?早一天拿出有效的东西最重要。

再来,

所谓的治甲流新药不过是“以具有2000多年治疗发热性传染病历史经验的“麻杏石甘汤”和具有200多年治疗温热疫病历史经验的“银翘散”为基础方”,再花1000万和6个月“研制”出来的。原来“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也可以这么贵。
这话不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的组合从药品管理角度讲就是全新的,必须按新药的要求做研究。化药同样。放眼全球,新复方就是新药,哪个国家都同样对待。1000万做一个新药研究,包括了药学药效安全性临床试验放大生产,并不富余。

文中提到“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蛋白体外结合实验主要的目的是观察“金花清感方”对病毒的直接作用
体外指标很快可以出结果,提取工艺筛选时常常以此作为评价指标。药效试验肯定不止于此。不是还有甲型毒株感染小鼠肺炎模型吗?

“金花清感方”的所谓疗效似乎全是缓解症状而已
改善症状不行吗?化药多得是改善症状不直接针对病因的,对中药高标准严要求有点过了。

按报道,这个方子正在申报医院制剂,根本不是申报新药,就是离申报临床试验研究也还远得很呢。这些研究病例只能写到申报资料里作为参考,真正的临床试验研究还没开始。

至于“绿色通道”,笑,甲流压力在前,加之上有ZF,下有院士,申报临床时走绿色通道是一定的。但是,绿色通道只是加快申报速度,资料随到随审,新药应有的要求不会放松。

家园 当然不需要太多研究

这样的小病中医早就有办法了,干嘛还要研究那么久呢?

而一些医生则直言不讳地指出:“还拿来治疗重症,有些重症病人呼吸都困难,能吃得下中药么?”

这些医生可能连中药有针剂都不知道,反正我原来所在的工厂里的医生就知道,给我打了一针麻黄针剂,类似哮喘那样的重感冒马上就好转了很多

家园 中药有特殊色泽和特殊气味,安慰剂很难做到

如果你搞的安慰剂没有那样的色泽和气味,人家又会说你设计安慰剂有问题了

这个其实虽远必诛也明白,但是他不从这个角度来体谅中医药,却对中医药不进行双盲而大肆攻击

家园 你知道疫苗的有效率是多少?

你拿出最这样的表述的时候,还是拿出一些数字来吧?

家园 药物必须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

如果自身的免疫系统削弱或失效了,抗生素也好,疫苗也好,都不能起到它们原来预期的作用,这些内容,在西医已经是常识了。

看house医生,里面也把这点专门作为一个桥段来用。

所以,反过来看中医,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这些强身健体的方法。

有些中医,为了赶时髦,也搞些什么预防的方子,都是违背中医自身规律的。

家园 中医的治“未病”很强

治未病可以说是一种预防吧

家园 既然是治病,那总是有病可治了

像现在那样,按照西医的病理研究,攒一个方子出来给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去用,是不符合中医理论的。

这其实是政治需要,有老中医说过了,中西医一起开预防会议,领导问到中医时,他没法回答说我没有预防的方子,我要见到病人才行。

中医所谓的治未病,其实是病人已经病了,只是还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症状,甚至病人自己都不知道,具体那个《扁鹊见蔡桓公》说的我们都学过了。

中医的预防其实就是正常人的养生保健而已,身体好了,再避免那些会伤害自己的情况,当然就不会有病了。

要说中医的预防医学,其实也算有吧。艾宁大姐在《问中医几度秋凉》里就写过,她年幼时帮母亲备药的情况,而她母亲是根据五运六气来判断来年的流行病的。请注意,中医只是事先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并没有让还没病的人先吃药。

现在有些人说起中医治未病,其实是为了向西医的免疫理论靠拢,是对中医理论方法的抛弃,不值得提倡的。

家园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提法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家园 和我说的不矛盾,

素问前面的几篇讲的就是养生保健的道理。

家园 治未病,俺的理解,仲景金匮要略阐释得很好

仲景<金匮要略>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家园 反正这个冬天只要有点感冒症状我就吃双黄连

没吃过西药,效果还不错,基本都是吃完一个口服液再呆一会儿就好了。不知道算不算有效,反正没进一步发展。

家园 原来大家最在意的还是钱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