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西西河2009年中国6大经济新闻 -- wqnsihs
武汉真是可惜了。
居然知道堕落街呀,那方解石同学是地大吧,小弟华科的,算是邻居了,居然在这儿碰到邻居,世界真小哇。
太恐怖了,我见过的大学也不算少了,很少能找到像郑州的城中村一样乱的这种地方。真是很怀疑这样环境出来的学生的学风啊。您莫怪。
不过要是怀疑华科的学风就过了。号称本科生批发市场华科每年向清华北大中科院上交输送了无数的研究生咧!华为起步的时候,华工(那时候还没有华科)的学生占了大半,其中有一个就是李一男(此处省略溢美之词若干)。前辈估计还没去过民院路、虎泉街之类的地方,要不然就不会逮着华科就痛心疾首了。前辈有空可以到华科走走、看看,学弟学妹的良好风貌会像酒精松香助焊剂一样洗掉您心中的氧化物。
其实武汉特色就是“乱”,典型是传说中的“武汉公交521”,所以,棺材店老板当年考察武汉的时候送了顶“全国最大的县城”的帽子。
主要是那种人情风气,这种东西其实是比较难以改变的。
华工的名声我是知道的,实际上现在华科的校园也让我感觉到很不错,但是那些堕落街为啥会出现在华科和地大的交汇处,我觉得这肯定有华科也有地大本身的因素。地大啥样我稍有了解的。华科,我接触的的确不多,某些人应当还是不错的,但是,呵呵,那些小广告不会仅仅是贴来玩玩的吧。
要说负面的,我倒是听比较熟悉的高中老师讲过他的亲戚报考华科遭到索贿,要给导师送礼。听同学说,华农自己老师给学生透考研题是有的。而且武汉的学校校风之开放,实在是令我咂舌。据我一个在武汉理工上的同学说,他们班女生(普通同学)跟他上街玩,吃喝买东西都要他付钱。他不服,问为啥,答曰你是男生,就该你掏钱。我bf之前上大学的时候,跟他们联谊宿舍的一群女生,提出要去看电影,把一群愣头小子揪到电影院前,就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等着男生给付钱——分明一帮吃男生的喝男生的寄生虫。武大听说也很乱,学生睡觉一天不上课的也很普遍。这让我实在对武汉高校的风气感觉不爽啊。
国内大学我去过的不算特别多,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武大,清华,北大,河南农大,中国地大(武汉北京都去过),中国农大,北理北航北科大从门前过不算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贵州师大,青岛理工,青岛科大,厦门大学,反正见过的学校里面,周边能够形成像堕落街这种气候的,华科和地大旁边那条堕落街是独一份。这种乱只有在郑州的城中村见过,可人家那种是农民工聚集地,跟这种大学附近还是差别很大的。一条街道走下来,连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看到,成人用品店倒是见了一堆,和大学这种学习的场所应有的气氛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啊。
教育部确实有责任。
重点转到在内地的很多城市,岗位上万上万的配置。
前辈颇有知识分子风范,和我们这些IT民工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不需要记得过去,不需要理解现在,不需要思考将来,随性的过完这一生。武汉这边的风气为啥“轻而精”,我觉得司马迁在两千年前说的还是蛮靠谱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其实还好,武汉你待久了,就习惯了。不过我在华科转眼快六年了,深刻的体会到了华科扩招后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的尴尬,本科时候的同学,优秀的大部分去了清华上交浙大中科院,愿意留下来的很少很少。
不过在号称孔孟之乡的山东上大学,学校当时风气颇保守,也有些比较认真的老师,所以感觉还好。不过,现在也慢慢不行了。
关于这个号称孔孟之乡的山东偶也是有要排的,山东学生的课外知识实在是跟河南学生相比差之远矣。跟湖北的相比可能也要差。这大概跟山东维持了若干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第一有关。号称自己生在孔子家乡的多,知道孔子是干嘛的少,想事情一根筋。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校风相对单纯。想当年,我们为了占座,闹出过把图书馆玻璃门挤破的事情。占座,俨然是校园里男生追女生的不二法宝。想当年我们班一群书呆子,考四级的时候3/4的女生都是85以上。虽然这不能说明能力多强,起码这部分人也曾经是用心去学习了的。至于到社会上有用无用,我只能说,肯定有很多书呆子学了没有用处的,出去适应不了社会的,但是综合起来应当还是比盲目浪费青春的强。我bf是在武汉读大学的。他们班一半的人没有过四级。在初认识他的时候对他的英语实在无语,一篇文章大概十几个句子,一个完全正确的都没有。后来去武汉,才发现估计这是常态。在我们原来大学,我们那个时代四六级替考啥的都是偷偷摸摸,很少发生,大家都是自己去考,一般也不认为这是多难的事情。而在那些堕落街头,四六级小广告若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武汉的几句话:“玩在武大,学在华科,爱在华师,吃在华农”。那个堕落街真的是没有办法,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歹武大和华科也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却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脸面。北大西门外多有书店,一般品味之高雅,让人望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清华校园中也暗藏外文书店等各色文化场所,藏龙卧虎,据说连蒸馒头的都是英语会话大师。连区区郑大(号称郑州三乱之一)、河南农大、河南大学,周边也能找到书店若干,而且校园周边还不至于看起来太堕落(这几个学校校园可都是在城区的,周边破旧的街道也不少)。唯独在华科和地大周边,实在让我开眼。
您说“随性地过完一生”,呵呵,开个玩笑,随性过一辈子也不能这样过啊。我就不相信小旅馆开在那里,如果不是面对大学生的,需求会有如此之旺盛。
当然,这可能还是跟大气候有关。可能将来会细讲下在武汉遇上的几件小事情。这些看似不重要,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社会风气。
就成本而言,尤其是土地成本,上海与深圳相比未必见得有太大优势,为什么招商、平安等要从深圳迁到上海哪?仅从成本上似乎解释不通。莫非尽管上海确实贵,但人贵得有“道理”?想了解一下有哪些道理……我能想到的有,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对内对外的辐射力强;从区位上讲,比深圳更接近中心;中央有意培养上海的金融业,政策上有倾斜。其他如基础设施等方面,上海相对深圳似乎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一流人才流失到香港;二是业务规模比深圳大,单位固定成本低;三是市场潜力比深圳大;四是创新的环境比深圳好(金融创新的关键是北京的支持);五是单位人均产能远远高于深圳,相对降低了人事成本。
一个亲戚被杀(因为随身带了四五万现金),抢包,偷手机,新疆小偷,偶还亲眼看到便衣开枪打劫匪....
青霉素在农村市场和上海大医院差50倍是正常的,不然农民的健康问题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