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科索沃维和(一)初到科索沃 -- 东方红卫士
2004年7月,公安部根据我过硬的个人素质和上次维和时的出色表现再次选派我赴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这一批共七个人,其中六个人都是二次维和,已经去过东帝汶或波黑的联合国任务区,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32岁,而这位年轻人是第一次参加维和。经过短期的培训和面试,我们就出发了。由于是第二次出国维和,总感觉缺少了第一次的激情和兴奋。
7月30日下午两点半在北京起飞,飞越蒙古、西伯利亚、莫斯科、明斯克、华沙,飞了九个多小时,往窗外看,天还是亮的,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时差(东帝汶与国内的时差是一个小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飞机上空间小,座位之间很窄,我的腿长伸不展,坐的时间久了很难受,看电视吧,节目又不太好,只有几个频道,节目还是重复播放的,电影《狮子王》看了两遍,再好的电影也让我烦了。想睡觉,还睡不着,怎么办?过了过嘴瘾,把飞机上提供的啤酒、红酒、威士忌都喝了一遍,喝多了,好歹算是睡了一会儿。整个航程大概是7475公里,当我们都累得精疲力尽时,北京时间31日零点24分,终于到了维也纳。在维也纳机场转机等了一个多小时,碰见了许多中国游客,一点也不稀奇,如今到处都是中国人了。登机时发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把我们在北京换的登机牌上的座位已经分配给了别的旅客,于是给我和另外两名同事升级成了公务舱,真是一个小惊喜,坐在公务舱里立马舒服了许多,只可惜这个意外惊喜来得晚了一些, 1小时45分钟后我们就到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娜。
中国警队非常热情,除了一名同志有事之外,11名中国警察都来到了机场欢迎我们,其中有好几个都是我在东帝汶工作时的战友,他乡遇故知,真是说不出的高兴。这儿气候非常凉爽,虽然是夏天,根本用不着毛巾被,每天晚上还得盖被子,比在东帝汶时的高温酷暑强多了。另外在这里吃得比东帝汶好,也便宜。先用同事的电话给老婆发了短信,告诉她平安到达,一切都挺顺利。没想到老婆很快就给我发来了邮件,说她收到了我的短信,又嘱咐我半天。人都是这样的,出了远门才知道家的珍贵。
整个科索沃共有3635名维和警察,来自47个国家,17500军人,6000当地警察,2003年71571案件,这里的失业率达到70%(数据都截止到2004年6月),从99年至2004年有两名维和警察死亡。
在警察总部培训了五天,课程主要是介绍科索沃警察系统和当地的民族宗教、注意事项等,基本都能听得懂,毕竟是第二次维和了。主要还是倒时差,这里比北京时间晚六个小时,经常一到下午就打瞌睡,特别是下午四、五点钟(也就是国内10点、11点)。晚上甭管几点睡觉,第二天早上都会在三、四点就醒了,然后再也睡不着。我每天只喝牛奶,不敢喝茶和咖啡,怕失眠。虽然这是第二个任务区,应该来说比较适应,还是很想家,其实主要原因是太适应了,没有其他令我着急担心的事情。每当我看到街上的小孩子,就想起小雨来,她才四岁,这么小正是需要爸爸关爱的时候,而我却又离开她出国执行任务,没办法,当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与工作的责任冲突的时候,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了。闲暇的时候,我都会打开笔记本电脑,听着音乐,一张张翻看着小雨和老婆的照片,想着她们的音容笑貌,一坐就是很久。
我们在科索沃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驾驶考试,警队也安排我们简单的练了练,我们六名同志都觉得在东帝汶开过车了,在国内经常开车,驾驶应该不是问题,没想到马虎大意害死人,真有一名中国警察没有通过驾驶考试,而且还是我们中年龄最大的老哥。我们和巴基斯坦新警队一起考试,我们车上有老池,还有一名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巴基斯坦的年轻人第一个考,一坐上去,就闹了一个笑话,打转向,结果触动了雨刮器,好不容易才关上雨刮器,找见转向,然后跌跌撞撞的出发了,开的不是太好,但是没出大错。老池第二个考,可能觉得自己驾龄最长、经验丰富,而且刚才那个水平那么差都过了,自己肯定没问题,结果由于信心满满,太放松了,边开车边和主考的阿尔巴尼亚考官聊天,有一个减速的路标没看见,考官马上让他停车,告诉他没考过,老池一下子就有些急了,就问考官,巴基斯坦人连转向都搞不清楚在哪里,都考过了,我开的挺好,为什么不过?考官回答道:巴基斯坦是靠左行(科索沃是靠右行,跟中国一样),所以转向灯开关的位置跟科索沃的车不一样,这个可以原谅,但是你看到减速标志不减速,(减速标志前面就是人行横道线),就容易撞到行人。老池还想多说几句,让我一下子给拽住了。我们六人顺利获得了联合国驻科索沃过渡政府发的驾照,只有老池闷闷不乐,过一段时间他还要参加补考。
本来还存着一丝幻想能留在总部,毕竟首府的条件好点,中国人多点,但是警队为了照顾第一次维和的年轻人,经多方努力,最终把他留在了警察总部,而我们二次维和的六个人被分到了条件较好的两个地区,纪兰(Gnjilane)和普里兹伦(Prizren,第二大城市),我和两名同志分到了纪兰地区,离首府普里斯蒂娜47公里,只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中国警队在一家中国饭店集体吃了顿饭,非常丰盛(当然不是跟国内比)算是为我们送行,因为很快就要分离,大家都有心事,特别是我们几个将面临的新的环境和挑战,根本高兴不起来,所以没喝多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看来中国对科索沃维和比较重视,都派老手去。
是不是那里的居民对中国不大和谐?
国家多了,有二三十个。不过,由于中国支持塞尔维亚,或者说是前南,不支持科索沃独立,阿尔巴尼亚族人对中国态度不太友好。
凑热闹写留学了,只不过,我那么大年纪才出去,跟许多小童鞋感觉不太一样。
我一个人获得了这个奖学金,看着北京的兄弟姐妹们经常聚会,很眼馋啊。难道周大官人也是这条路上的,年兄,小弟这厢有礼了。
想知道会有几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