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什么是RCT--- 送给中间派的您 -- 虽远必诛
一个变态女人每天往猎物的血管中打1000cc+的变质牛奶,还能把他养个若干天
作者肯定完全不懂医学吧
难道这是SM的一种吗?
每天1000CC就不是虐待了,是直接谋杀。
人一共才4500-5500CC,赶上老金黄河换血疗法了。
1000CC水打快了都会死人。别说牛奶,还变质的了。
绝对活不下去。
但是如果注射技术不高,打到皮下,还可能活。但是会非常同。
不过,通过看一本人的生活纪录片,打个几千CC的牛奶是问题不大的。
关键是看什么部位了。
可以去找老呆详细讲解操作过程。
样本数量 sample size
样本数量是试验的重要一环,因为太多的数量导致浪费(金钱,生命),太少的样本没有意义,同时对参加试验的人员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恰到好处最好。
如何达到恰到好处就要看您对误差的控制如何了。
probability of declaring a treatment difference
where none exists. Also known as significance level
or α-level. Usually fixed at α = 5% (two-sid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FDA确定的标准是α = 5%。如果您希望试验更有说服力设置α = 1%那就需要更多的样本。也就是99%的可能性实验的结果是从intervention(药物,治疗) 来的。
Type-2 Error (β): This is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or
probability of failing to detect a treatment difference
that actually exists. It is also called the β-error and
1 β is known as the power of the study.
通常认定的是β=20%。
Table 1 – typical values for significance level and
5% 1% 0.1%
1.96 2.5758 3.2905
power Significance level Power
80% 85% 90% 95%
0.8416 1.0364 1.2816 1.6449
有很多的样本计算工具,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
m=2*(z(1- a /2)+z(1- b ))*(z(1- a /2)+z(1- b ))/Δ*Δ
比如说,您用两种药物对比,一种已知药物的有效率是40%,您希望您新药物的有效率是50%
Δ=P1-P2/√P1+P2/2*(1-P1+P2/2)=0.201
z (1- a /2) = 1.96
z(1- b ) = 0.8416
所以M=388.5,上进一位到最近的整数 389,两组就是778人。
另外的常用方式是计算变动值同标准差SD之间的关系,比如说血压降低5mmhg是有临床价值,但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是10mmhg。
Δ=5/10=0.5,同样
z (1- a /2) = 1.96
z(1- b ) = 0.8416
这样M=84.1,上进一位到最近的整数85,所以总共要170个患者。
这里您看到如果您改动α β的数值会显著的改变对样本的需求量。因此在看文献的时候都要详细地看到底作者把这些数值设定多少。
同时其他的Δ的数值同以前的实验有很多的关系,尤其是pilot study。
所以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的Δ数值,直接导致样本数量的差异。
这些同检测标准,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您的检测方法得到认可,才能推到处,监测的结果有明显差异性。
自己声称的没有用的。
可以不要中医理论,本身价值就不大,没有指导意义。
但是是否有效,终究要拿出来一个说法。
无法控制安慰剂效应的试验当然就是设计有问题的实验,当然就没有价值。
现在是如何设计好试验,而不是,自卖自夸。
怎么知道为什么要用cochrane reviews,如何进行EBM。
对于一点基础知识都不知道,看第一个文献就敢点评cochrance reviews 充满了bias的ren,不从最基础的,最重点的介绍,是根本无法讲清楚的。
还有很多学过统计的人,也根本不懂为什么要做RCT,为什么临床要使用cochrane reviews 和EBM。
给愿意看的人就是了。
你上市销售申报药物功能的时候,要说明这是安慰剂,并卖安慰剂的价钱。
当然为达到安慰目的,可以伪装各种神药包装。但跟药监局申报的时候要说实话。最重要的是卖安慰剂的价钱。
有逻辑的实证。
量化不是问题,只要双盲即可保证得到客观结果。
让中医师随便挑人,随便更改药方。随便由患者自述和中医师主观评定治疗后效果。
只要这些都在中医师不知道谁是安慰剂对照情况下,即可保证这些非量化的评定也是客观的。
设计这个异常简单,跟现在普通中医院看病开药方过程没区别,只要给药
煎药的人是另外一组即可。如何保证不串通,就是药单只对号码不对人名,人名和序号药监局掌握。药监局出问题就再毙一个局长。
实践中如何治疗,就设计对应的治疗方案。
我可以设计如下:
1,找有资格的医师10名。这个要由中医界来定。
2,由他们挑选200名对症的病人。望闻问切,找温热虚实都对症的。
3.将病人分成两组,各100名,平分给医生。医生望闻问切开药单。
4.给药时候分真药和安慰剂。一半按医生药单配药,一半喝安慰剂。
5.还是照样让医生望闻问切,根据病情变化改变处方。但仍然继续
安慰剂跟真药分开。
6.疗程结束揭盲。看安慰剂和真药改善的概率。
只要开处方和给药的人不同,照样可以双盲。很简单。照样可以随时调整处方,个体化给药。
你声称什么疗效,就拿出对应的证据。
如果只做了3个月实验,就只声称3个月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不明。
如果做了3年跟踪,就声称3年后远期效果。
只要你声称的效果跟你的实验逻辑对应即可。
比如治哮喘,你如果实验发现只能抑制4个小时,以后疗效消失,那么
你就在药物上市说明书上写明只抑制4个小时。
如果连续使用可以除根,跟踪3年不复发,那么你就写明,一个疗程后3年不复发。
声称什么,就拿出相应的举证。
我觉得要回归实验证明的本质,有逻辑的实证。让反对的人找不出理由逻辑漏洞来否定即可。
实验是为了证明你声称的效果。你声称的效果非常显著,则实验就可设计得简单。
你找出一个没头的人出来溜达,就完全立即验证一切。
各种实验设计,计划,都是为了从逻辑上严密圆满地证明某个事实,使错误概率低到统计可忽略的程度。
比如,某种慢性病,乙肝,如果药物实验,可能要找几千个人,连续使用3年5年,来反复对比验证。因为这种药物效果本身不显著,慢性病发展也慢,必须要用多人次长时间来验证。
如果某种艾滋病药物,找10名患者吃3个月后全部病毒消失。那么我们就有相当大的把握,99.9999%,声称这种药物有特效。不用找对照组,因为携带者不吃药自然转阴的概率为0,不需要对照。
我立即可被这样实说服,因为我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在逻辑上。
如果某种中药,找出1个或几个癌症患者吃了药后半年癌瘤缩小。那么我可以在逻辑上反击:癌症患者中的极小比例不吃药也可能癌瘤缩小。所以你必须明确一共有多少人吃药,其中多少人缩小。而同样的人群不吃药有多少人缩小。
跟做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非常显著的实验,只需要数字到百分之几就可验证;如果测光在以太中速度差,那么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不知道多少位。
××××××××××××××××××××××××××××
××××××××××××××××××××××××××××
××××××××××××××××××××××××××××
一般地,药物的有效率是个概率值,我们必须在实验中找出变化好的
人数这个概率,跟自然界的人中变好或变坏的概率对比。吃药有效的
概率,减去自然变好的概率,差值才是药效。
某种极端的情况,自然人不吃药转好的概率为0.那么从逻辑上,我可以接受没有对照组的实验。就像是没脑袋的人存活概率为0;hiv携带自然消失的概率为0。比较效果的减法,减数永远是0
而大多数情况,自然好转或部分好转的概率都不是0,所以我们要找出
这个背景噪音,然后减掉这个背景噪音才是真正的信号值。
我觉得这些医学,物理,化学实验,都是不违背一般人的正常逻辑。
还是我看漏了吗?
是试验设计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时候比双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