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瞎子的故事 (一) -- 老光

共:💬32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

您这安排倒是挺有诗意的哦!!!可惜,桌儿上搁不下了啊!!!

家园 如果说……

你71年那时有十多岁的话,那我就比你大多了去哟!俺今年六十有二了呢!你看,俺俩个哪个大哟!

家园 笑倒!——这夹鸡蛋的瞎子厉害呀!

家园 所以就……

当作素材,觉得可以写点东西出来,给大家看看嘛!

家园 年份再往前推推。

  我比你小三岁,同代人。

家园 文革时生活水平比63-65年低还是高呢
家园 想不到……

俺老光在西西河里头竟然碰到个年纪差不多的老伙计哟!!!幸会!幸会!!向您问好!!!

家园 不光咱们俩,还有几个插过队的。
家园 啊呀呀……这就真的是……

无巧不成双啊!俺也是下放插过队的知青呢!可能下放的年头要比你们早,在乡下呆的时间也可能比你们长啊!我是1964年10月下放插队的,要乡下呆了七年,直到71年才被招工进入到一个红砖厂,在厂里头拖了几年板车,运砖坯进窑。这样说来,俺们就更加亲热了呢!!!

家园 到七一、七二年开始有所提高。

  比较典型的事例有:

  大米供应,南京在粮食开放前,中熟米(籼米,南京人不爱吃,但出饭多)一毛一分几一斤,大米(南京的叫法,粳米,比较好吃但出饭少)一毛四分九。在七一年以前中熟米是限量的,每人每月只能买几斤,大米只要有粮票随便买。大约七一年以后就反过来了,大米限量中熟米随便买。

  在文革前,南京经常可看到一次买两三毛钱肉的,那时肉、鱼也是随便买(除了60到62年),但大部分人家极少吃肉,一周能吃一次有肉的菜算条件较好的。到后来你要买半斤以下小刀手都不愿切,虽然开始要肉票,这是人们吃肉开始多了而产量没跟上的原因。

  大约到66、67年,商场自行车还是随便买,但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七十年代开始要自行车票,能拿到票的基本上没放弃的。

  给我的感觉,直到68年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是与64、64年差不多,没什么变化。68-71年俺在插队,城里的生活不大清楚,不过我们队上这三年工分值都在上升,每年一天工上升五分钱左右。七一年回城以后感觉是缓慢上升,直到八十年代上升就比较快了。

  那段时间农产品因为一直限量供应,对高收入者可以说有下降,低收入者有所上升。自行车、收音机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入普通人家,当然收音机也有价格下降的原因。黑白电视机大约是七五、七六年。

  

通宝推:大头大头,
家园 那时候……

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是靠票证保证的,既不多嘛也不少,比如粮食,布匹,油料,还有豆腐一类的副食品,也是凭证或票票,是多少就多少。物价也还稳定。因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有保证,所以,天下大乱,到处放枪放炮,也没得人去造反(反政府)。

家园 做蛋汤……

就更麻烦了呢?

家园 64算最老的知青了。

  俺在文革后算最老的了,在文革后下乡是南京最早的,回城与你同一年。

家园 这么说来文革时并不是全乱,中期基本生活水平还有所好转

这里面看来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

家园 文革中最乱的是六六年下半年到六七年。

  到六九年开始好转,七一年时经济基本上走上正轨,再往后有反复,主要是政治上的反复,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