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相声演员四猛十三杰 -- 拔剑

共:💬216 🌺3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能吧,除了孙少林生僻点,田立禾影响范围小点以外,

都是出过大名的人啊。

家园 根本就不是相声爱好者,这排名中1/4没听说过。

当然很多只听说过名,名段子恐怕是对不上号的。更当然,很多是没可能听过段子的,最多是文字记载。

家园 郭德纲的嗓子够亮不够厚

有穿透力没有震撼力,当然,在感染力和韵味方面更加值得进一步提高。

他师父侯跃文的嗓音,未必有他高亢,但是单纯就“学唱”这一门功夫,侯跃文的嗓音更加有韵味一些。

郭德纲有时候一卖力气,嗓门是足够高,可惜唱什么都是河北梆子,评剧味道--出不了河北省。

家园 姜昆自从当了领导以后就没什么像样的作品了

他的成名还是很大程度上因为有了梁左的新段子

家园 按水平来排就更不能放一起了

杨少华说的水准差刘宝瑞几条大街呢

家园 绝大部分都有段子传世,我指录音

这个排名主要是根据我“听”的喜好。

家园 以前徒弟比师傅年龄大的很常见
家园 虽然有录音

不过小蘑菇的录音就那几段,效果还不好,很难评价。主要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响才入围吧。

家园 是的。30年代小蘑菇就出名了,父子档是当年三不管的一绝

恰好昨晚刚听了段他们爷俩的《九艺闹公堂》。

家园 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

1980年在我上的小学对面一电影院连着三天的相声专场,好几十人啊。

临走演员得的都是些吃的,钱不多;放到现在,不得造几千万的GDP。

家园 侯耀文的裘派很有味道

郭德纲唱啥都评剧味,呵呵,自己不自觉的美化唱腔,这样观众也爱听,毕竟听众要的是好听的就够了,才不管味道对不对。

家园 我觉得,相声演员的“学”,在今天应该有所变化

这个年头,听评剧的有多少?听京剧的有多少?更加不要说什么派别了。

相声演员如果把学仅仅局限在“戏剧”,那就成了忽悠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在对于戏剧不了解的情况下,是无法鉴别相声演员学唱戏剧的“功夫”到底怎么样的。

有本事去学那些现在当红的,著名的歌星,歌唱家的歌曲,如果你有本事学出8句--也就是八句以内,让观众闭着眼睛听不出来真伪,才叫做本事。或者哪怕你学个中央台的著名播音员呢。

遗憾的是,小郭似乎学唱的歌曲不多呀。我也没见过今天的相声演员有几个能够学出“八句”以假乱真的地道东西来。

喝彩,有货真价实的,也有廉价的。廉价的喝彩听多了,演员恐怕就飘飘然丧失了自己的动力和方向。

家园 我和您的观点恰好相反

相声演员学唱歌,以前有笑林(我不喜欢的演员之一),现在郭德纲的徒弟曹云金也可以,但是相声里学唱歌,总感觉很别扭(个人感觉)。

很多曲艺形式,恰恰是由于相声的学唱,才得以被更多的人了解,现在德云社的学唱曲艺,对传播传统的戏剧和曲艺,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比如我自己,就是听了于谦学的那一段(好像是他唯一一段唱)《剑阁闻铃》觉得很棒,于是去百度了原版骆玉笙的这一段,听的那叫一个如醉如痴。又或者莲花落的《王二姐思夫》片段,听了公鸭嗓尹笑声的学唱,才明白了什么叫“韵味”。

很多曲艺戏曲形式,如大鼓,京剧,评剧等,是需要相声演员的演绎传播的,我自己非常喜爱的评剧的经典唱段,唱腔之优美,让人痴迷。花为媒曾经是我移动硬盘的保留电影。如果没有郭德纲的学唱评剧,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平民艺术的优美?

可能是个人喜好的关系,很久不听流行歌曲了。我觉得相声就应该坚持传统的唱或者学,否则学流行歌曲再像,也比不过铺天盖地的模仿秀,但是曲艺和戏曲中的韵味,给人的是不一样的享受。郭德纲要是开始学唱歌了,我倒是觉得那是相声爱好者的悲哀了。

ps:发这个帖子的原因也是看到河里有推荐音乐的,有评论披头士的,却没有人谈论一下我们的传统艺术,因此抛砖引玉。

期待河友的关注。

[FLASH]http://player.ku6.com/refer/ga4-IFokPKs16Q5Z/v.swf[/FLASH]

家园 回家搜他们的段子去 :-)
家园 确实,郭有些庸俗

与老几辈的名师比起来,郭还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名段子。讲相声和耍贫嘴还是很不一样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