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日记】赵薇怀孕 / 花木兰 / 年关了 -- GraceUSA
我可能和葛老师是同龄人--60后,我们这一代是在一种特殊的文艺氛围中成长的。当年讲的是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简化一点就是你演什么人要附合那个年代的情况。所以一直很赞赏北人艺的那批演员的表演方法,听说演雷雨里丫头的演员(胡宗温?),为了体验跳河的感觉,临上场时总要在身上浇水。
感觉现在的表演的基本元素变了,这与欣赏标准的变化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以前的表演是还原那个时代,现在的表演是创造一个时代。记得电影林则徐导演郑君里写过,在开场戏里,林则徐拜见皇上,听到让他禁烟,不禁抬头看了一眼皇上。郑君里说这在清制里是不允许的,但为了塑造林则徐,就这样拍了。这就是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的例子。而现在的编导演人员不下这个功夫了。太监可以和皇帝说说笑笑,民间女子也可以在宫里进进出出,都没关系了,只要观众认可(掏钱)就行。演员的表演也不讲究了,好像没人关心这些了。在电视上看演员们谈他们的电影,没人从艺术角度谈表演了,都是说他们怎么辛苦,不容易,实际上可能也就是熬了点夜,淋了点雨什么的。还有就是说演哭戏她们怎么哭的一塌胡涂,可是你演的是什么人物,城里的还是乡下的,读过书的还是没有,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乃至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又是在什么环境下,是在爱人面前还是父母面前,是一个人独处还是众人在侧,不同情况你哭的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更没人谈艺术里的哭怎样与生活中的哭有所不同。。。。
这些都好像没人在乎了,演员没人费这个心了,观众好像也不管这些了,生活那么累,看电影就是放松一下。
怎么感觉自己有点九斤老太了,可能是老了。
在娱乐媒体不发达的时代,演员还是要观众欣赏,口碑好才能红。现在是商家操纵媒体,再恶心的人也能狂轰滥炸,捧红,炒红,甚至骂红。更何况整个社会的品位都在物质化,低俗化。媒体上整天津津乐道的都是明星穿什么衣服,露点,劈腿,谁有闲功夫追求真正的艺术呢?
最可怕的是这样下去,中国的下一代观众也丧失了鉴赏力,不辨香臭了。
换句话说,这个统计是把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因素一概包含进去了,是一个很好的统计结果。
比如那个 25% less likely,如果也像上图那样是在 without birth control 下得出的,就(可能)体现了 frequency,尤其是当年龄从 <30 改变到 35~37,25% 变成了 50%。
那女的还真的象刘嘉玲。没想到她们俩还真像,尤其刘嘉玲这里是短头发。另外,刘嘉玲演过什么电影呢?她同时代的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贤倒是让人难忘。
还有,除了1998,还真不知道王菲的其它的歌。
王心刚张勇手不是被河里称作“连排级”帅哥嘛,5,60年代还有军级大帅哥呢。
《士兵突击》里那批人就不用说了,侯勇也是非常不错的,去年《生死线》里的新人杨烁也很出彩,不过这些人好像都是走演员路线而不是明星路线,相对来说名气不够大。
但犹豫了下就没写。
您用百度搜下演员金山的照片,就会发现一个。。。大胖子 google 的话,大胖子站队稍微靠后些。 这个结论 —— 大胖子总是能占点便宜?
幼儿园大班水平~~
我对刘嘉玲印象最深的作品是电视剧《义不容情》。
我们说这些,年轻人怕是无法理解的,而且还会批评我们没有与时俱进。
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剧团剧场,所以几乎天天看演员练功排戏,看导演扣戏,看他们组队去农村工厂部队体验生活.....
上次看你说《霓虹灯下的哨兵》,觉得特别亲切,那个话剧,我能把全剧每个演员的台词都背下来,因为我看了有上百场~~~~
2007年夏,我去北京,看了一场北京人艺的《雷雨》,很过瘾!
人艺的老演员都渐渐老去了,前几天还走了一位....唉
有这么个地方,可以和同龄人怀念过去,我已经很知足了。
这才是真正的爷们儿硬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