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我们那农民粮食补贴的事 -- 夜王

共:💬96 🌺3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土地经营权私自流转,本来就是非法的

所以农民都是偷偷在搞,自然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规矩。

我估计两种情况都是存在的,至于两者的具体比例,那就难说了。

家园 你说的那个应该不是土地流转

我猜测情况是这样的:

农业税取消之前,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在南方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地不挣钱甚至赔钱,有很多农民弃耕,就是主动放弃土地承包权,不要地也不交税。

在1997年二轮土地承包之前,你说的那个人应该是有土地的,但转给别人种了。二轮土地承包开始时,他很可能根本没要地,集体土地都分给其他村民了,所以才造成他目前没有土地的问题。

他现在的问题根本和土地流转无关。

家园 嗯,还是考虑的不周全啊!

当初就该要地,哪怕不种地留着也好啊!现在就吃亏了吧?话说土地是会越来越值钱的。

家园 接着说低保吧

在此之前,先说说我的单位。我想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可能有了答案了,没错,我是农村信用社的。我们这比较土,制度什么的也落后,所以常被其他商业银行鄙视。不过我们是专门为农村服务的,这倒是真的。

像我先前说的,我们在乡里有很多网点,基本没有其他金融机构比我们在农村的点多了。如邮政在我们乡也就一个网点,其他的银行没有设网点,嫌我们这太小太偏太穷。我们的分社就设在村里,基本被包围在农民住宅群里,所以存取钱还是很方便的。

我们单位是集体企业,半公性质的,听说当年是农民几块钱几块钱集资凑出来的,不是国有,也不是私营,从根本上说,我们属于参股农民的集体资产。现在还有老股金在账上呢,真的是三五块钱的入股资本。

98年我们从农行被踢出来了,之后先是归银监会管,但后来有人说这样不行,因为如果我们是银监会的直属机构,那么就相当于裁判员的弟子,容易盗监自守,这样对监管非常不利。

所以后来我们又被划归地方政府管,直到现在。我们跟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没有全国总行。我们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省联社,也就是说到省级为止,归省政府管,比如我们省联社的理事长就跟政府有很深的联系。

你到各个乡看一看就知道,一般乡政府的左邻右舍就这几个机构:派出所、卫生院和信用社。我们算他们的配套机构,是要跟着乡政府走的,乡政府搬到哪我们跟到哪,不能远离。

所以民政上的东西现在都是我们的业务,其中就有低保。

这低保是三个月打一次,最低的是150块钱,也就是一个月50块钱,高的有九百的,就是一个月三百块,根据是什么,我不太清楚。这几次打低保,我发现包括的人越来越多,每次都要新发很多存折,覆盖面可能在扩大。

去年八一时因为建军周年,由民政发了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的补贴,不少,好几千块钱呢。还有对退伍军人的补助,也有几百块钱。其实我当时以为只有这一次呢,结果前一段又对退伍军人发了补助,我才知道这个竟然是三个月一次,果然军人的待遇提高了吗?

家园 主要是当时农民负担太重,种地不赚钱,所以才有人不愿要地。

我还见过一个更有戏剧性的事,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本地一个城郊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有门路的农民都进城务工,97年分地时只有少数没什么门路、最老实巴交的农民继续种地,当时这些人在别人看来属于最没出息的,有的连媳妇都娶不上。

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3年之后,城市大发展、大扩张,周边土地陆续被征用、开发,一亩地补偿费平均已经涨到了几十万,结果当年那些最让人看不起、最没出息的农民在十年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那些当年有门路的进城农民现在是追悔莫及。

家园 送花

建议你写一个比较全面介绍农联社的帖子,包括组织机构、历史沿革、贷款流程、作用发挥等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机构,也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

孟加拉那个乡村银行的创始人能得诺贝尔奖,实际上我们的农联社从覆盖面上、组织化程度上、作用发挥上都比它更强,只是没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它,这个为几亿农民默默服务的组织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

去年,我曾经听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在大会上大骂某些商业银行,通过卖基金挣了老百姓大笔的钱,地方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时却百般推脱。在很多地方,某些花了大笔钱做形象广告的商业银行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上的确还不如农联社这样的“土”银行。

送花
家园 提供一个侧面的例子

不是新的。老公有一次闲聊的时候无意中说,其他他们家跟金融机构关系最密切的,反而是以前在农村的母亲,她经常去贷小额款项应急,到猪长大就可以杀了猪还款。

家园 所以说搞好农村信用社的意义重大

从历史上看,高利贷是导致农民家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园 辛苦啦,献花!
家园 那就说说我们的单位农村信用社吧

我自己是农信社的基层一线员工,接触的实际业务多,制定规则少,而且好多东西我也不知道,以下所写的都是我知道的,肯定有一定地域特殊性,大家看看就好,别太深入了啊,我应付不来。

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国家建立比较早的金融机构,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估计当初就是为农村建立的金融机构,主要支持三农相关的存贷款业务。

九十年代就我所知,农信社是农行的一个下属机构,后来农行撤出农村,主攻城市,我们就被分出来了。

听说当初刚分出来时很困难,因为储户以为我们倒闭了,就去挤兑,业务受到了重创。

后来慢慢地又好了,毕竟我们那时是仅有的主要驻扎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又有较长的历史,比较受信任,农民慢慢地还是在我们这存了。

那时我们先是归银监会管理,后来国家让省政府管理我们,直到现在。我们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省联社,而省联社归省政府管。也就是说,只有省政府有权管我们。

我们的上级是县联社,县联社的上级是市办,并不是基层市县乡政府的下属机构,他们管不到我们。

但说我们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级政府关系密切这倒是真的。就说我们这,处在乡政府隔壁,乡里搬到哪我们跟到哪,单位一把手(我们称呼主任)总是要和乡领导班子搞好关系的,我们是乡里最可靠的金融主力军。

国家给我们的宗旨任务就是为三农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说,我们的存款是省里所有金融机构里总量最多的,今年超过了三千亿元,大部分是农民和乡里小企业个体户存款,贷款超过了两千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支农贷款,如大量的小额农户贷款,就是一两万的那种,光我们社就上千户,很不好管理。

家园 给辛勤的劳动者献花^^

第一线的实干家万岁~~~

家园 嘻嘻,七站八所嘛
家园 印象中农村信用社最早成立时是集体所有制。

  甚至有的农民也有股权,从机构名称上也有特点:联社、总社,看上去就是自下而上的。其他银行名称都是分行、支行,是自上而下的名称。

  现在不知道算什么所有制。

家园 这些细节最说明问题。
家园 我表哥以前就在信用社工作

也就是基层员工,但待遇还不错。逢年过节发些东西,夏天还能组织旅游。后来听说“改制”了,似乎就是您说的“被农行踢出来了”吧,他就从乡里的办公点搬到了所在的村里,这也是村子里历史上第一个金融机构了,不过似乎就他一个人,而且收入也受很大影响。再后来,这个点也撤了,要么就是没什么干头,给别人了。他自己跟着师傅学了点东西,开了村里第一间手机零售店,算是发了点小财。说起来,这个村子并不偏远,所以大家宁愿多走几步路去镇上的银行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