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胶片机身(一) -- 滏阳河
如果将来也不想玩P的东西,现在出镜头,正是好时机。
不过能忍心出三个公主头的人不多,hehe。
真的不忍心~
今天终于离开Pentax机器了,开始讲讲我的其他胶片机身。这台是Contax G2,它的特色呢,只说一个就够了,135旁轴可换镜头机身中唯一可以自动对焦的系列。当年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g系列的东西不多,总共只有两台机身G1和G2,闪光灯两个140和200,镜头七个。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配件,比如滤镜,遮光罩,快门线,后背等等。这七个镜头包括六个定焦镜头和一个变焦镜头Vario-Sonnar 35-70mm f/3.5-5.6。这支变焦镜头玩的人不多,讨论的人也不多。六个定焦镜头却都是个顶个的好。Contax Zeiss的镜头上都会注明镜头的结构,比如Planar,Biogon,Sonnar。但是玩家一般把G系列镜头叫做G加上镜头焦距。依照这样的叫法,六个定焦镜头是G16,G21,G28,G35,G45,G90。我有幸在ebay上用很好的价格收到G2+六个定焦镜头+闪光灯+一些配件。这六个镜头虽然光圈不大,但是每一个都有忠实信徒。G45被称为最好的标头之一。21mm在Contax单反CY卡口上有一支Distagon 21mm,也是一支极品镜头,可惜价格高高在上,印象中要1800刀左右,平常人消受不起。这个G21是Biogon结构,由于需要离胶片所在平面距离很近,所以不能用在单反相机上。这支G21的价钱大概是700刀左右,但是成像质量没有丝毫妥协,是平常人体验Zeiss超广角的利器。这套器材中来头最大的是G16,结构是Hologon,外号“神之眼”,是G系列所有器材中唯一一个在德国生产的。其他G系列器材都是日本京瓷公司在日本生产的。这只超广角镜头是106度的视角,5枚3组,与空气的接触面只有6面,可以很好的抗眩光。外形是一个幽蓝的半球体,很是好看。关于这支镜头,我以后可以写一个系列,叫做“我所拥有的镜头”,到时候可以好好写写这支镜头。
Contax G系列一个平常常见的一套一机三镜是G2+G28+G45+G90,ebay上大概是1200刀左右。算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胶片器材了,尤其是想试一下Zeiss镜头在胶片上的表现。现在有转接环可以把G45和G90转接到M4/3系统上。也算是给了这两个镜头第二春。其他几个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还没有好的转接方案。可惜的是,由于胶片市场的萎缩,G系列也被停产了。最近,G系列的粉丝们一起期待出一款能用G系列镜头的自动对焦数码机身,估计也是一个近期之内无法实现的梦想了。
请大家多多支持。今后一定多发原创贴,在摄影器材这个领域和大家多多交流。
个人感觉 80年代后的 日产旁轴 一个是Contax G系列 还有就是柯尼卡 巧思 巧思rf系列 最具使用和收藏价值
当然同时代还有 美能达cl 福轮达(确善能) 也不错
对旁轴机而言 标头之下无对手
当年蔡司与雅西卡(后并入京瓷)合作 蔡司负责技术质检 京瓷负责生产和销售 双方有明确的分工。
今天的主角是Contax ST,傻大黑粗的代表。Contax ST是Contax CY单反口里面的专业机身,把握舒服,有重量感,快门声音也很好听,对焦窗也很明亮。还有一个Contax RTS III更专业,为了使胶片在相机内更平整,它用了真空吸附后背。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据说RTS III的故障率比较高。
CY口是Contax和Yashica共用的卡口,这个系统也是当年Contax镜头和机身最齐全的135单反系统。Contax Zeiss(CZ)镜头早期是在德国制造,后来Zeiss和Yashica合作,大部分镜头转到日本生产。Zeiss负责设计和质量验收,Yashica负责生产和销售。德日搭配,降低成本。CZ镜头还分AE和MM两种类型,MM比AE多的功能就是快门优先(Av)和程序曝光(P)。两个产地和两个类型,所以就有四种组合,按照大概的生产时间顺序为AEG,MMG,AEJ,MMJ,其中G代表德国生产,J代表日本生产。大部分CZ镜头都有这四个版本。于是四种版本的价格就有高有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MMG,AEG,MMJ,AEJ,简单来讲就是德国生产的,贵;测光功能多的,贵。由于四种版本生产的时代跨度比较长,镀膜,光圈叶片,甚至玻璃也不相同。一般来讲MMG少见,所以AEG很是受到CZ玩家的追捧。怎么分辨CZ镜头是什么版本呢?产地容易分辨,在镜身上刻着。MM镜头上,最小光圈那个字样是绿色的(比如22),其他的是白色的(比如16,11,8等等)。还有些CZ的忠实粉丝,除了追求版本,还追求镜头的序列号,颇有一些序列号被神化了。CY口的CZ镜头现在的价钱都还比较平易近人。现在Zeiss出的新的ZE,ZF等卡口的镜头,一个50/1.4可以买CY口的50/1.4加一个胶片机身。想尝试Zeiss镜头滋味而又囊中羞涩的xd,正好可以一亲芳泽啊。CY口CZ的牛镜很多,等到下个“我的镜头”系列,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进入自动对焦时代以后,Contax发布了一款CY口的AX机身,是焦平面移动来实现自动对焦,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台焦平面移动对焦的机身。AX的机身比一般的机身都要厚一些,就是要保证焦平面有足够的空间移动。后来Contax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之后研发了N卡口的自动对焦机身N1,可惜的是N卡口还没来得及普及,只出了几个镜头,单反就迎来了数码时代。Contax选择了菲利浦的ccd,勉强出了数码单反机身N Digital。前面也说了那块ccd成本高,质量差。由于市场和产品本身质量原因,使得京瓷公司决定停产CZ系列的机身和镜头,一代天骄,落得个这个下场,感叹啊。
作为一个Zeiss的小粉丝,忠实希望Contax能重回135数码单反市场。唉,其实我也知道这是痴人说梦了。。。。。。
巧思RF和弗伦达都是M口的旁轴,现在有很多镜头可以用。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开放统一的卡口,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机身和镜头,都是通用的。
旁轴的强项就是广角和超广角,由于没有反光板,更容易设计广角镜头。
我在ebay上300刀买到过一个二手的弗伦达15mm/4.5,这在单反上不可想象啊。
多交流啊,hehe
最近D21成了挂机头,只在光线很弱的时候换上35,边缘锐度堪称完美,看来只能在5DII上才能充分发挥。不过现在已经和ZF.2看齐,几近1.8k,两个月前1.4k即可拿下。
CY版的这个D21也是很牛的镜头,二手价也要1.8K,甚至更高。ZE版的1.4k应该算是很好的价钱了。
另,G版的21mm是Biogon结构,也是好评如潮,但是价钱只有750左右,可惜现在只能用在Contax G系列机身上,现在还无法转接到其他机身。
除了CONTAX ST的另外几个我都有(过),现在只留下一个MZ3和一个G2了,也仅仅是留作纪念而已。
一直是PENTAX粉,但是P太不争气了……
貌似我们是老乡.
看到我的id差不多就能猜到吧
我也不要求高iso和对焦有多快,k7就挺好,只要能出个全幅,把小公主解放了就好。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因为P的防抖原理的限制,如果做成全幅,就不能用现在P的防抖技术。Sony在这方面不错,可能Sony的防抖功能跟成像圈关系不大。
首先多谢各位xdjm的支持,我终于成为认证会员了,将来会写更多的原创帖子,分享心得。
===============================================
今天的主角就是弗伦达 Voigtlander R4M。这是一台Leica M口的旁轴机身。Leica M口在135旁轴中势力不小,很多厂家都做了M口机身,其中除了Leica自己的M系列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Zeiss Ikon,Konica做的Hexar RF,但是价格虽然比Leica M系列便宜,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不便宜。幸好,有了Voigtlander做的R系列。R系列现在有6台机身,R2A,R3A,R4A,R2M,R3M,R4M。后缀A和M的差别在于,A有光圈优先Av测光模式,而且是电子快门;而M是全手动设定曝光,当然机身中也有测光表,机械快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池,A就不能工作了,而M只是没有测光指示,还是可以工作的。我多多少少有点儿机械控,肯定是选M。2,3,4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焦基线的长短,取景放大率和内置取景器的焦距。4的对焦基线最短,取景放大率也最小,但是内置取景器的焦距个数最多,而且以广角为主,最长焦距只到50mm。旁轴本来的优势就是在广角,于是我选择了R4M。
在使用过程中对R4M有几点不满,第一点是测光表用的电池仓居然是塑料的螺母。刚买来的时候不知道,一次装纽扣电池的时候,居然金属电池仓盖把塑料螺母拧滑丝了,杯具啊。后来仔细观察一下,发现居然电池仓不是和机身金属底盖一体的,是单独的一个塑料筒。我找出其他几个老胶片单反看了一下,都是电池仓和机身的金属底盖一体。Voigtlander,你卖一个669刀的机身,还干这么鸡贼的事,太对不起用户了!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决定以后不会买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牌子的机身了。当然镜头还是要买的,hehe。第二点是快门声音,R4M的快门声是“啪”的一声,虽说比大部分旁轴的快门声音小,但是作为一个旁轴,得高标准严要求,R4M的快门声音还是有些大。Contax G2的快门声很小,“嗞”的一声,绝对偷拍利器啊。
说起Voigtlander这个牌子,也是多灾多难。曾经很牛过,曾经被蔡司收购过,曾经被出身于它的禄来公司收购过(有点绕),现在屈身于日本三流小厂Cosina。Cosina除了生产Voigtlander的机身和镜头外,值得一吹的是Zeiss的手动镜头现在大都也是这个厂家生产。从这点来看,Voigtlander跟Zeiss还是有点暧昧关系,hehe。Voigtlander现在生产的镜头不免被老玩家所鄙夷,但是M口镜头中,它算是比较全,而且是最全的了吧,价格也很便宜。像50/1.1和35/1.1都是1k刀之内搞定。如果你口袋不鼓,如果你想玩M口旁轴,如果你能接Voigtlander的机身质量,从Voigtlander开始玩,还是一个挺好的开端。将来你可以升级机身,可以升级镜头。
M口现在也有几款数码相机,Leica的M8,M9,Epson的RD-1,但是都比较贵。希望Cosina能鼓捣出来一个相对廉价全幅数码机身,如果价格能控制到2k刀,绝对是功德事一件,市场也应该不错。
又都那么刺眼 你可以说他是最具创新的 当然也可以说他最具脑残(现在的新形容词)的设计。
弗伦达以后再没有那一种相机敢如此的特立独行了(偶不是指的R系列)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