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样的老师还算是老师吗? -- 青青树叶

共:💬63 🌺7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偶来说两句

上课时间所谓的“休息”睡觉? 还是别的? 那肯定是不对的

老师用侮辱性辱骂学生肯定也是不对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目的

发生这类事 毕竟是有关 孩子 学生的教育问题 及他的未来 先不要把自己本来应承担的责任推的干净 指责对方的不是。那对谁也没好处 一时的口头之快是爽了,呵呵 可如何面对孩子还有学生 错了就是错了 没啥大不了的 道个谦 也就过去了 这点对孩子 老师都是一样。

另外 我们现在的社会因自身错误所引发不敢承担责任的事情太多了。难道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这样吗?

家园 记得了,过10年可能会用到

赫赫~ 多谢提醒

家园 公然给老师的自行车放气,已经不能算是调皮了

口头吵架回嘴是一回事,公然动手报复性毁坏老师的财物,已经不是简单的调皮捣蛋的行为了。往严重一点说,可以看作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了。

家园 这事能严重到哪儿去?

我教了几十年的书,就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家长,你的孩子放了我自行车车胎气

你别告诉我说你小时候没放过别人单车气?

就说我自个儿吧, 小时候少说也放了10来辆单车的气了, 我咋不记得我当时想挑衅谁捏? 就是个恶作剧而已.

再说回来, 学生为什么要搞恶作剧呢? 因为老师口吐恶言在先.

家园 背后偷偷放气和当面公开放气是完全两回事

你再看一下lz的原文吧:

当着一群同学的面,把这位老师每天上下班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后胎的气给放了

莫非,你小时候的恶作剧,是当着一群大人的面做的?

家园 当着同学的面, 和当着事主的面, 是两码事...

当着同学的面, 是认为同学不会告密.

难道你念书时会以为同学们都爱打小报告吗?

家园 那你不妨再往下看lz的下半句

学生下课后,为了抗议老师这种行为,当着一群同学的面把这位老师每天上下班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后胎的气给放了,这位老师恼羞成怒再次出口,用垃圾语言“你妈的×”辱骂学生。

在lz的这段描述中,在没有任何停顿和语义转折下,我们当然可以的认为,放气的事情,是当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面进行的。

再说,同学也是分多种的,做恶作剧时,不需要躲开的是同谋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是常识吧?这倒未必是告密,而是因为恶作剧往往是希望别人出洋相,一但走漏风声,那洋相就没了。

最后,如果你还想不明白的话,还是请看lz的原句:

为了抗议老师这种行为,当着一群同学的面

这种行为,往严重里说,不就是在某些人口中,中国当下最缺的那两个人当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行为吗?你是觉得那两个人的那种行为是恶作剧呢?还是认为他们是对某暴力政权的声讨和反抗?

当然,我不是说那两个学生的行为就要这么上纲上线。但是像你这么轻描淡写的说成是“恶作剧”来为那个学生的行为开脱,显然是不合理的。

家园 两点:

学生下课后,为了抗议老师这种行为,当着一群同学的面,把这位老师每天上下班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后胎的气给放了,这位老师恼羞成怒再次出口,用垃圾语言“你妈的×”辱骂学生。

在lz的这段描述中,在没有任何停顿和语义转折下,我们当然可以的认为,放气的事情,是当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面进行的。

再说,同学也是分多种的,做恶作剧时,不需要躲开的是同谋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是常识吧?这倒未必是告密,而是因为恶作剧往往是希望别人出洋相,一但走漏风声,那洋相就没了。

1. 您自个儿不觉得有点过度解读了吗? 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话里没有的意思, 我先向您道个歉, 不过你这做法跟"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们差不多了.

这种行为,往严重里说,不就是在某些人口中,中国当下最缺的那两个人当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行为吗?你是觉得那两个人的那种行为是恶作剧呢?还是认为他们是对某暴力政权的声讨和反抗?

当然,我不是说那两个学生的行为就要这么上纲上线。但是像你这么轻描淡写的说成是“恶作剧”来为那个学生的行为开脱,显然是不合理的。

2. 拔个气门芯, 就成了"陈涉吴广", 那我拔10来个气门芯, 那严重点说是不是"火烧阿房宫"了? 我咋没觉得我就这么牛逼呢?

如果不是恶作剧, 那您倒说说看, 是啥? 这事就算按学校规定来, 连个处分都够不上! 真要是混蛋学生, 还犯得着拔气门芯? 打老师的学生可不少见.

家园 这老师管的太多了

这种学生让他自生自灭就行了,学生上课睡觉不影响其他人就行,犯不着为这个管教他

家园 学生老师家长,应该各打50大板

1. 学生上课“休息”,用非正常的手段报复老师

这些行为都不能称为对吧。这是孩子手上没刀,如果有刀,会不会就直接给老师放气了?

2. 老师辱骂学生

老师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否则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但辱骂学生与师德相悖

3. 家长过分护孩子

孩子上课睡觉,给老师的车胎放气,家长居然还问“问什么”?这是孩子在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吗?要问为什么也得先检讨自己孩子的错误后再说。

再说,家长把老师的电话称为“告状”。难道他不知道学校家长之间应该及时沟通吗?难道你从学校听到的都是你孩子的好话,才不是“为难”家长和学生?

再说事情经过。学生说“那可是一句接一句的骂”。我们都读过书,难得遇到老师“那可是一句接一句的骂”学生的——只有一个情况可能发生,就是学生非常激怒老师了。作为学生上课“休息”已经不应该了,老师批评的时候还激怒老师,我就不知道现场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了。

最后LZ居然还特地加了这么一句“孩子简单冲动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哦”。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要管制枪械了,原来如此。

家园 俺也来讲个真实故事,不过是很早之前的事了!

邻家小女,俺就叫她MM吧,大眼长睫一对小酒窝,人见人爱,在赞美声中渡过童年。上学了,音乐老师从各班挑若干孩子组成合唱团,MM漂亮,自然入选。开始练歌,老师察觉有异,细辩后叫出MM,让她当众独唱,MM不解其详,自是清嗓高歌,老师凝眉一声不语。此举赛刀,影响MM一生从不开口唱歌。

除音乐外,MM品学兼优,后考入重点名牌大学,现事业有成,皆人羡慕。

家园 孩子到学校来是受教育的,有错可以教育,如果骂人也许不好吧
家园 老师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先送一朵花,感谢分享经历。

老师也就是个职业而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长们对老师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当了老师并不意味着该人就立马肉身成圣,骂粗口也不一定意味着该人就不配为师。既然都是凡人,凭什么老师就得比我们高明?

从“你妈的个苕”这句,这事儿是在武汉吧?我跟一些武汉人打过交道,有蛮大的比例会常常说这句话,这当然不意味着我对武汉人有何偏见,相反,我对武汉人既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讨厌,这话就是个口头禅而已,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更不用拉扯到玷污学校甚至玷污教育的高度。

孩子上课不愿意听或者是开小差,是孩子的天性,无可厚非;老师当堂发飙,未必就是针对这一件事的:既然教了几十年书,什么学生没见过,为这等小事开骂,大不合情理,恐怕另有原因。因此,我觉得家长处理这事的情商和沟通技巧不够。老师都来电告状了,可见其心中愤然的程度,合适的做法是立刻道歉,先安抚好老师的情绪。情绪对立根本无法沟通,哪怕你抱着全世界的理由,也没人听的。普通人只有在愿意听的时候才能听,火头上还能听逆耳忠言的,那是有慧根的,教师守则上没有这一条吧?因此,家长首先要把老师当普通人,普通的沟通对象处理,别指望着老师就特别能体谅、特别讲道理。道歉完了,抚平老师情绪了,再细究原委,说几句好话捧捧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抱怨抱怨孩子(当然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立刻就把对方拉到同一阵营了,说不定还得乘热打铁,请老师吃个便饭,权当表示歉意,也拉近一下关系。

虚伪吧?特虚伪,可是管用。

相反的,按照文中家长的做法,实在是下策之下策。责任推给老师了,对立的情绪更加激化了,您这么做,就是指望着老师以后给孩子穿小鞋哪?当然如果这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安排,那就另当别论了。学校即社会,我们不能一边在自己的社会里跟别人虚与委蛇,一边寄望学校里另有一套标准,这是一种幼稚病,最终吃亏的,一定是孩子。

当然我还没有孩子,因此这些歪论也就是叶公好龙之论,供你参考。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家园 打是亲,骂是爱

打是亲,骂是爱

家园 感谢你的支持

在文中有个字我没有写出来,是不愿意放在哪儿,因为它会让人读时好似也在骂人。我只好用“×”代替。

后边说到“你妈的个苕”是他的另一句,这也是我说不了那个字眼,就没有再次强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