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制造是否已经超越德国老爷车 -- 唐鸢
这个方面,技术倒没那么难,但国内的技术主要在研究单位里,和商品完全脱节。产业化也喊了好多年了,8,90年代是没钱投资,这几年有钱了也没见动静。
一些民企很有兴趣,但这个级别的烧钱(进口一台质子机器一亿美元量级)玩得起的私企不多。而且的而且,没有官家的支持,搞出来也不让你进市场。
山东还是有点魄力的,总要有人尝试吧。上海的外包是因为医院没任何经验怕麻烦,等什么时候普及一些了就会好了。有了西门子这个做标杆,上海方面已经正式在搞国产的了,希望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价格,这是必走的一步。兰州也在搞,是一资源型国企投资。
很多人可能在想西门子等这方面的暴利没几年就要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他们现在也未必赚钱。^_^
您是搞大型医疗设备的么?关于质子机器国产化的消息我从来没听说过,包括前面lilithn兄提到的那些设备真的对于国内而言没有技术问题?非常震惊。我接触过这些机器,看看GE,PHILIPS,SIMENS的设备在三甲医院里横行,也实在感慨它们的水准,心中无奈呀。
100多年前就有专门的技工学校了,发展到现在。
我看他们的很多技工学校条件其实比德国很多大学的要好。设备新,数量也足,学生实践也多,连图书馆都比大学的看着舒服,就是英文书比较少了
现在是下行周期,它们内部纷争也有失意者,落难的中小企业是好买卖
不利之处,这种行业里中小也不小,都有国家利益在里面,没有上面和国企出头,实在难,国企的现状都知道。利益大,外面这些大鳄自己也很注意竞争保护的平衡,残羹也不容易吃到,吃了还要消化,还是落到自身强的立足点。
时机尚可,实力有保障吗
其一,技术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重要,一个设计的研发成本,摊到中国13亿大市场的成本就低了。奥巴马要搞高铁,资本回报率关就过不了,美国没有中国的人口密度,春运一亿人的车票美国怎么会有?中国帮亚非拉建设双赢,同样项目,发达国家就难以运作,为什么?发达国家去经济饼小得没利润分。中国工程队,工程师工资比发达国家清洁工高不了多少。中国技术市场亚非拉那么大,而欧美市场是分割的,欧洲技术要进美国难,进日本更难。中国技术可以进亚非拉。
其二、中国人均GDP还排在很后,投资技术的资本回报率在中国才有人工成本竞争力。发达国家人工太高,很多商业项目投资西方不可行,投资中国可行。中国劳动力素质成本比高。
攀钢产的最高强度为1300,比日美水平并不逊色。
我爹在一个国有中型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最近才退休。我问他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他想了一下说是中等偏下。
他们是同类企业的龙头了。前两年有时候和他们销售人员吃饭,抱怨不停,质量问题让他们销售维修人员很为难。真的技术问题也就罢的,但不少还真是没责任心弄下的乌龙故障。
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是问题,但社会各方面对“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认识和态度是更大的问题。
产业升级是目标是赶上工业最发达国家,这意味着要让素质接近或者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在接近于发达国家一样的环境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甚至,还需要一个崇尚严谨,务实,重视和鼓励知识与教育的社会。
现在全社会都还在认为,产业升级是钱的问题。而没有认识到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怎样对待人,怎样使用人的问题。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厂,买到设备和技术,就可以升级了。殊不知产业升级是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是不停息的竞争,产业升级本质上是超越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然后追赶和超越别人的过程。
产业升级是破茧化蝶,脱胎换骨,哪有那么容易!。不是突击增肥就可以战胜重量级拳王的。
1、中国制造这块依靠的未来就是中低端的市场,亚非拉大部分消费市场是中国的天堂。合理的价格加合适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也是后发发展的优势。
2、人口多,不代表分摊的成本低啊,印度人口也不少。关键是支持你消费的这块人口,春运1亿人,还不能解决交通有序,但是在平时基本上是亏损的,这个很头痛。所以要挖掘消费人口,提升人口素质,发展生产力。
3、我觉得我们现在一线城市的研发人员工资也不低了,欧洲那边税收高,美国也是,而且10万人民币的消费能力也不低于6到8万美元在美国的消费力。要超过德国,依靠的是大量技能人才,搞制造业和服务业。
支持泉畔的看法。
其实科学,技术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大家想像的这么神秘莫测,专进去了,会发现到处是窗户纸。而领导们不懂技术却要领导技术研究的做法,完全是阻碍捅窗户纸的。他们知道的是形式化,神秘化,口头化。
当然好的领导就不一样了。
本来是基础研究用的重离子机器,加了治疗头做治癌,一直在收治病人,甘肃省很支持,目前在做的是全新的,在另一个地方(新建医院)。
上海在做,广东也会做,现在就看谁能抢占先机了。
不是啥缩水版大学
只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总还是喜欢和大学比。
我看这些技工学校的水平比咱们国内某些扩招后才冒出来的所谓本科院校强很多。
此外,德国有些大学本身就是从历史上的技工学校发展而来的,当然,也都是工科大学。
另外德国的职业教育有高等教育部分,只不过不发学位证,还是发职业资格证而已,学校里的老师也是和大学一样的教授头衔。
总不能一个国家两种铁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