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肖斯塔科维奇的面具(一)wer ist wer -- 道孙吴

共:💬106 🌺1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铜管的问题

听柴四第一乐章开头的那段,穆拉文斯基哪才叫铜管横行霸道呢,老柴尚如此,老肖更不用说了,从他的第一交响曲开始就横行霸道了,要是听惯了布鲁克纳,还真有点不适应

下面几章偶准备结合历史谈老肖,大家给个意见

家园 没错, 所以

个人不太喜欢老柴的交响曲, 太直捅捅了.

老肖我觉得晚期的作品有点不太一样, 感觉往往要打磨得多一些.

关于老肖, 不如把那本"见证"到底是怎么回事, 给讲讲? 以及老肖的心路历程?

家园 见证

《见证》一书偶刚刚才下载完,还在看。

其最大问题是有三个1.沃尔科夫拿不出原始资料,就好像解读尚书的人最后发现他们解读的是假的。而肖斯塔科维奇口述回忆录(比较准确的名字)就犯了这个错误。

2. 大时代:70年代虽然在在政治上是美守苏攻,而在文化层面上自苏共17大后一直是苏守美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在1973年于西方出版。这时又出了一本见证,实在是有一些檄文的感觉。

3.是否代表老肖的本意。见证一书中提到,老肖的祖宗是波兰人,虽已归化,但起波兰血统仍然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他反对苏东集团的一大原因[可老肖的祖宗得过chiffre奖(你可以把它看作波兰人在德国拿了骑士铁十字)本身就是归化的一个证明】

讲以上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明见证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让全世界认识到,落后的都是俄罗斯的,而先进的都是西欧天主教文明的(波兰血统)。这个逻辑可是与元首一脉相承。因此,见证一书在胡编乱造(也可以说是艺术加工)上来营造一种气氛:全俄罗斯有良心的精英们都不鸟苏联。

老肖的音乐中神秘,怪异的风格可是纯俄罗斯的。如果讲得透的话可得从东正教讲起。见证当参考资料看还行,真把他当《肖斯塔科维奇口述自传》可就有问题了。

其实,老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思想可比同时代的人深刻得多,毕竟能在几场大清洗中活下来的人的思想可不是罗斯特波维奇这些年轻人可比的

老柴直捅捅,总比海顿,莫扎特好吧

面具(二)偶准备普及一些东正教音乐的事,大家觉得如何??

家园 谢谢,我会试一下
家园 其实我现在听小品比大作多

舒伯特、肖邦、德彪西、贝多芬、莫扎特的钢琴是我的最爱,还有就是“所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从贝多芬、莫扎特,到格拉组诺夫、巴伯,我都喜欢。不过听音乐需要时间啊,音乐就是时间的艺术,可时间哪里来呢?

家园 时间

晨老大在做什么工作呢??在国外会没时间??在这点上国内大学就好很多了偶是上网时开着音乐(谁的都有),做题时开着BACH,除了背德语时不听之外,其他时间都在不间断地听(宅中)。

晨老大听的范围挺广的吗,格拉祖诺夫的小协我还没听过呢

上文没看到舒曼,克莱斯勒,这两人的小品也不错。

其实古典音乐的作用就是悦志悦神,也是了解西方文明的一本无字之书,反正为了听古典我现在电视也不看了,流行音乐也不听了。

家园 【原创】面具外一篇,背景材料(一)民族乐派

说明:老肖是科萨科夫作曲学派的传人,格拉祖诺夫的学生。与老柴的关系有点远。按政治术语说一个是斯拉夫派,一个是大西洋派。、

19世纪的俄罗斯经历了多次革命运动,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农奴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里的作品,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思想都对俄国19世纪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乐派就产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林卡(Mikhail Glinka, 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国作曲家。

他出生在斯摩连斯克省的一个地主家庭,10岁开始学习音乐,在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学习时,曾结识普希金,接受了反农奴制的思想。1830年赴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学习音乐,1834年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为沙皇献身》,后改名为《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俄国农民把波兰军队引入歧路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歌剧。1836年首演后,曾被贵族们斥为"马车夫的音乐"。虽然这部歌剧借鉴了一些法国大歌剧的因素,但调式音阶的运用和俄罗斯民歌的引用无疑对后来的俄国作曲家很有启发。他的第二部歌剧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2年首演后再次引起轰动。这部歌剧运用了全音阶的段落、半音化、不协和和弦,以及民歌曲调的变奏曲。1844年格林卡赴法国和西班牙演奏自己的作品,创作了具有异国情调的管弦乐曲《马德里之夜》和《阿拉贡霍塔》。1848年在华沙居住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这部作品采用了两首对比性的俄罗斯民歌,用双主题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借鉴了俄罗斯衬腔和民间乐队的方法。1852年起,格林卡在巴黎、华沙和彼得堡等地继续创作和演出,1857年病逝于柏林。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之后的主要代表是"强力集团"。这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新俄罗斯乐派”、”巴拉基列夫小组”。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六人)形成于1856-1861年。

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格林卡相识,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强力集团"中艺术成就最大的是两个年纪最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orgsky, 1839-1881)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13岁时进入近卫军士官学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的服役期间,与居伊、巴拉基列夫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放弃家产。1863年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创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以及67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丰富的艺术歌曲。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在精神上。穆索尔斯基代表的颠僧精神与老肖类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穆索尔斯基

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是穆索尔斯基的五部歌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根据普希金同名悲剧改编,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和沙皇之间的对立,既精心地塑造了人民群众的形象,又真实地刻划了沙皇包里斯的内心矛盾,把俄罗斯的历史题材的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很有独创性,首先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乐旋律,以同音重复的朗诵性音调和不对称的乐句为特征,实际上这是一种符合俄语语言规律的宣叙调或咏叙调。其次是他对打破常规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包括一些非功能和声进行的段落。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在强力集团中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7岁时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决心从事音乐事业。1862年从海军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航海生涯,返回彼得堡后便陆续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萨德科》,其配器的才能犹为出众。在他的管弦乐曲里还有两部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十分出色,一部是《西班牙随想曲》,另一部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即《天方夜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除了交响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有代表性的创作便是歌剧。从70年代到20世纪初,他先后创作了14部歌剧,例如《五月之夜》、《雪姑娘》、《萨旦王的故事》和《金鸡》等,这些歌剧大多采用神话题材,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丰富的色彩。

另外三位偶不太了解,哪位来科普一下

家园 那就给你推荐点“小“的吧

我手头有这张老肖的电影音乐选。

http://www.amazon.com/Shostakovich-Film-Album-Dmitry/dp/B00000I08B/ref=sr_1_3?ie=UTF8&s=music&qid=1264740554&sr=8-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肖给很多电影都写了插曲。好几家唱片公司出过CD。不过这张最常见。里面最好的旋律是老肖为了电影《牛虻》所写的浪漫曲。

都很通俗,也不长。

Youtube上也能找到很多老肖的曲子。

比如这是老肖的爵士组曲第二号中的华尔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hZVqODYsI

《牛虻》浪漫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DW4VJGKLAQ

电影《青年近卫军》最后的就义场景,音乐也是老肖写的。这个片子居然是日本人上传的,但是音效还不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0A8BX92upQ

注意,2分20秒处,有点断。实际上是剪过的。过去看过译成中文的。这里一段是让那个叛徒也过去跟他们一起处死。十多年后发现那个叛徒的原型并没有叛变,是德国人造的谣,他也是个英雄,所以后来俄版的片子就把叛徒的东西给剪掉了。

电影《卓娅》,也是日本人上传的。老肖的音乐在3分30-7分10,情节是卓娅和男友和好后,憧憬未来和散步。从开始很柔情的音乐,到后来逐渐加强,衬托了大段的空镜头,最后发展成带有《伊凡.苏萨宁》的《光荣颂》的旋律的英雄主义的曲调,为了紧接着下面的战争到来作了铺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eMVL3ho4uY

后头看了看,日本人居然还有个老肖的网站。

http://shostakovi.ch/

电影音乐的目录在这里

http://shostakovi.ch/film/

有好几部(包括卓娅和青年近卫军)都是有录像可以在线看的。

由于老肖的作品很多,风格有传统的,也有尝试创新的。有自省的,也有为了苏联政治赶场子的。体裁也很多样,包括老一辈大师没有条件写的电影音乐。所以,要了解老肖的所有作品不容易,喜欢老肖的所有的作品不容易。但是你要说老肖的所有作品里面你找不到喜欢的,也不太可能。

家园 同推荐巴赫

晨大喜欢听小提琴的话,推荐试试巴赫的独奏、四重奏或者是协奏曲。有次在参观教堂时,刚好带着耳机在听巴赫的小提琴独奏曲,那种颤栗的感动一辈子都忘不了。就像灵魂顺着教堂的穹顶一直上升一直上升,然后看见天国花园打开了大门的那种感觉。

顺,另外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在去Great Ocean Road时,刚好天阴云重风急浪大,然后太阳慢慢地从乌云后面露出来。耳机里碰巧在听Gershwin的Rhapsody in Blue,也是感动到无以复加。从此认定这个Blue就是大海的Blue。

见证
家园 说的是, 有机会也去看看

wiki上说, 苏联解体后他的很多亲戚朋友, 还是比较认同书中所描述的, 老肖同志的一贯观点. 当然, 这也未必代表什么, 历史大潮当中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 不管是哪一种"俗".

这篇文章总算转版了. 俄罗斯音乐和东正教的关系, 这个当然要写下去咯.

家园 巴赫也有小提琴协奏曲

还有双小提琴协奏曲,美极了。

[FLASH]http://www.youtube.com/v/ok4dlIgcgMA[/FLASH]

时间
家园 上班时间是没法听音乐的

回家了也要各种各样的杂物都弄停当了,才谈得上听音乐,但那个时候可能像看一个电影了……

舒曼、克莱斯勒、帕格尼尼、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李姆斯基-柯萨科夫、布鲁赫、格里格,什么都听一点,真的不听的是马勒和瓦格纳,不知道为什么,对马勒也喜欢不起来,瓦格纳太……大了,怕噎着。

家园 原来《牛虻》的插曲是他的?!

难怪好听。你说的对,还是找到了一个喜欢的老肖曲子。

家园 说来奇怪

我收集的小提琴协奏曲肯定不全,但七七八八总也有十几个,加上不同版本就更多了,但就是没有巴赫的。什么时候该自我改造一下,迎接老巴进门……

家园 教堂里听古典音乐真是震撼

有一年在温莎的圣乔治教堂里,正好人家在排练门德尔松的一个音乐剧,没有音响,全部真声,那真是天籁之声啊!浑身好像筋肉肌肤都融化了,灵魂随着音乐飘上天穹……

教堂里听基督教音乐很多,但没有这个感觉,或许是乐队水平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