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0后”弃大城市返乡发展 -- 好事情! -- 晨枫
我们县97年地税局连大专生都能直接进去。
我那个表哥可能不是。
我一直以为我1997年上大学时大学就开始扩招了,刚才搜索了一下,网上公认是1999年开始扩招。这样说来,我那个去公安局的同学也是1997年就读警校、应该不属于扩招,但她毕业(她是三年制大专,2000年毕业)后也是很难在家乡找到正式警的位置;另几个同学中,那个去邻县当公务员的不是1997年读大学的,因为他复读了、比我晚,晚多久我记不清了,去化工厂的那俩我实在是记不清了,但那化工厂是一直红火到2007年。
北京、上海的生活成本过高,收益小于成本后,人往家乡走
然后上海等地调控房价,提高薪水,人又从家乡往上海走
至少豫剧《朝阳沟》里面演的就很不错,可事实呢?
广大的乡镇和中小城市,能填满位置的早都填满了,轮得到“80后”去创业?光是一个乡政府的打字员,楼主若有心让自己的孩子竞聘一下,就知道深浅了。
楼主不会是要这些人开荒种地吧?即使开荒种地,谁给你批地?
几年前上过cctv,被誉为典型的安徽某县邀请大学生到村子里种蘑菇创业,看官方宣传是一回事,真实状况呢?大棚建起来,蘑菇种上了,就开始赶人了。
距离产生美,远处看的人产生幻觉,当事人可不能把别人的幻觉当现实的。
俺赶上第一波扩招,那一年的学费比上一年涨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吧。毕业不包分配好像有很多地方是从96级就开始了,我老姐那年就是没工作分配,得自己找,而她们学校上一级的是包分配的,只要想去,就能给你分配过去,不过大部分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更严重的是她们专业歧视女生,呵呵,当年还算冷门的环保专业,说是女孩子受不了那种苦不要。后来我老姐回到老家,市环保局想要她,结果觉得工资太低,就没去,赶上老家钢铁厂改制,进去了,现在混得巨好,她那个科室就她一个专业出身的,而钢铁厂没搞环保的就不让开工的,所以全厂每个车间就指望她这一个工程师签字才能开工,那个美呀,有事没事还能有点灰色收入,你不收人家还不高兴,生怕你哪一天不高兴了让你休息。
现在我们那已经提高门槛了,大专生进政府不容易了,有条最低学历卡死了很多人,估计再过几年就该涨到硕士学历博士学历了。
还有路面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是柏油路,而是那种水泥路,这种路貌似是比柏油路更容易抗压。
不知道全国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情况。
唉,整个葬礼听着最近流行的哀伤小调,感觉不伦不类的,还是过去的比较好。
我是98年上的大学,那年我哥刚好从中山医临床医学毕业。要回老家来找个工作,是怎么也找不着。最后是部队到学校去要人,就跟着去了北京了,于是我也就考到了北京。
很多人生前自己的儿孙不孝顺,死后被大操大办,农村一景啊。
你可以同情所有的失业大学生,却不能脱离现实的指望城市能无限制的吸收这些人口——越多的人想去,房价越高,这个道理很难理解吗?
如果所有需要高新人才的产业全集中在寥寥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永远只能是贫民窟。这种发展方式是很畸形的,而且不可持续。
80后返乡这件事客观上的好处在于,大城市的人才趋近饱和之后,中小城市也有人才来发展原来无力插手的产业,从而有机会改变你所诟病的小地方。至于产业能否建立起来,这就是需要拼命去努力的东西了。美国梦也是西部淘金者们留着热血拼着性命建立起来的,想要发达就要有拿命去拼的准备。要么做一个清闲且清贫的小职员,要么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抓钱。当初胆大敢于下海然后当了先富阶层的那一批人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所有人都没有就业压力,最好根本不用工作,就可以坐享世界一流的收入和服务。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城乡差距现在已经过大,城市内部不同阶层的差距也过大。若几个大城市再扩张,里边的中低收入阶层就真的没法活了,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人都想进北京上海,但指望国家满足所有这些愿望就是无理取闹,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
中国教育的最失败之处,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不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一回事,别人对自己有什么义务,自己对别人又有什么义务。
不知道怎么创业是自己的问题,该怪自己不去学这个,别人没义务把知识能力送到你手上。没资金自己去拉,没技术自己去学。要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上那么多年学,书都念到狗身上了不成?
或者,你以为在天堂上有个地方叫美国,那里的大学生刚毕业就可以吃香喝辣住豪宅买跑车,不用像狗一样投简历跑面试找饭碗,也不用为了一个工作职位而搬去一个自己从没到过的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