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经济政策分析的方法:野球拳 -- wqnsihs
忙总的分析不错呀
这个在胡说呢,
1.RMB盯住美元,相对其它货币应该是同升同贬.
2.伯南克的措施的结果是制造恐慌,让资金回流到美国这个安全岛,结果是美元升值
本身RMB在对外被低估的情况下,如果不肯对外升值,就必然会对内贬值.RMB对外被低估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商品便宜,也意味着中国的资产便宜,热钱也好FDI也好,都有流入的冲动.流入之后,自然就是外汇占款增加.
这一波热钱回流国外,一是因为恐慌,二是因为总部的现金流困难,等总部稳定下来后,还是要回中国来抢便宜的资产的.用资本项目不自由兑换,来设置障碍,不能对抗经济规律.双轨制下自然就会出官倒,这不是官倒的错,是双转制本身的问题.
国内购买力不足,国外市场衰退,生产严重过剩,消费品价格下跌,使得私人资本被挤出到投机领域.
这个通缩现象又是胡说,把CPI当作通缩/通胀指标,也不看看房价和生产资料价格.
这里又在偷换概念,把通胀前买房,通胀发生后买房,通胀前买房的房价,通胀后买房的房价,大家都抛售房子后的房价,打混在一起.
假设最近20年的GDP成长是8%,股市的成长是13%,说明货币投放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长要快.多投放的部分,留在消费品领域的就是CPI(国家统计局说只有3%),剩下的就是资产价格增长速度,在股市上就是5%,在房市上是1000%.
如忙总在钾盐一贴里所说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资产价格把货币投放的变动给放大了.在通货紧缩期当然跌得厉害,但是在通胀期,股票和房子是对抗通胀的良好工具.
苏州就是和上海一体化+分工,不也吃得挺肥?上海房价这么高,苏州应该挺开心的
有可能成为永远也扯不清粗的三角债。
应为楚
你看看对不对:
1、房产投资获得收益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购买后出租以获得长期的租金收益;二是通过转售获取买入卖出的差额。
但是实现收益就需要能够成交。而成交与否有三个因素:
第一是有需求者(取决于不断进入的新资金);
第二是有供应者(取决于已经建成和正在开发的项目量);
第三有价格形成机制或场所(必须在需大于求的情况下,才会形成真实可交易的上涨行情)。对价格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供求关系。
那么假定只讨论通过转让获得价差,而购买者也是想博取价差的投资者的交易模式。那么转让成功的前提就是接盘者相信房价继续涨,也就是供需仍然不平衡,也就是进入市场的资金仍然充足。
在通货膨胀下,进入房产投资领域的资金肯定会增加,如果资金增加速度大于房产投资产品供应速度,那么房产价格肯定会上升。但是房产价格上升的速度如果小于通胀率,资产就开始贬值,反之增值。
3、未来房价上升速度是多少呢?通胀率又是多少呢?不把这两个数据估计出来,说房产增值或贬值都没有理由。
4、由于通胀率与银行货币政策有关,且央行在极力控制,我们假定在8%以下吧。
但是一旦通胀率大于8%,2008年11月5日类似的180度货币政策大反转就会出现。这时必然紧缩银根和加息,结果是减少新进入房产市场资金,必然改变房产市场供需情况,影响房产交易价格。一旦房产交易价格增长速度小于通胀率,买房产保值增值就不可能了。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时间和力度。所以现在买房产保值增值就在赌周小川不加息,不紧缩银根。问题有2008年11月5日的前车之鉴,谁敢乱赌?
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点意见。
我印象中2004年底胡哥对董建华提了三点希望,2005年两会董建华当选人大副委员长,之后就辞职了。
这回提出八点意见,这“意见”可是比“希望”措辞要严厉的多阿。
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国内国外---,都处在关键时期。
大家看戏吧!
区域性太强了。信息成本太高了。
全局通缩的情况下,局部依然可能通胀。这应该是很常见的现象。何况,中央政策“城市化”跟“城镇化”的表述字眼是不同的。
地段、房型、质量、物业管理等等。
“城市化”跟“城镇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那里呢?谢谢
前者是,城市吸收农村人口,越来越大;后者是农民转换身份,就近参与第二、第三产业(我的理解是,新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
“城市化”的历史功绩是,集中力量冲GDP(利用现行政策,集中各种工业化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各阶层劳力、政策支持等)。后来受到诟病很多,以“拉美化”的讨论为典型。
只要注意,最近几年的表述,都是“城镇化”。
一孔之见,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