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利益集团左右下的中国政策 -- wolfgan
用于相关产业的人数更少。就算把他们的饭碗全抢了,对于中国的就业也是杯水车薪
消失,原来事出有因啊。
台商其实是个很封闭的群体,做生意一般只做自己人的。
很多东西大陆都能做,成本也更划算,但是台商还是喜欢用自己人的东西。
这个就是台湾为什么对大陆出口那么多的原因。除了半导体和
LCD,其实大陆本地厂家都不需要用台湾的东西。
只要台湾能造的玩意,那么这种采购的最终对象一定会落到几个台湾企业中……连个刷子台架什么的也要从台资企业采购。
大陆的全日制本科生在台企里面,甚至不如一个台湾技校毕业、连工作都没了着落的中专生。
管文件的发行,要用台湾人;整天检查宿舍卫生,也要派个台湾人;设备保养的排程,也得由台湾人负责。
企业就是这样用实际情况来向大陆人解释20-80原则的……
台商是个很恶质的群体,对当地很封闭,除了血汗工厂,
在技术上溢出效应很少,当地有事,或者成本上升,
他就立刻跑掉。
经济危机后2009年初几个月,台湾对大陆出口跌了60%多,其实就是台商
跑的多的原因,尽管大陆的出口一月份其实才降10%(如果刨掉
春节因素,其实上升6.8%),我是很乐见大陆本地企业取代台
商的,因为我们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台湾其实就是靠日本转移二手技术过日子。因为这个二手技术
日本是不愿意转给大陆,所以台商吹自己有技术。
其本身其实没什么水平。
有本好书叫《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对外政策》,著名美国学霸米尔斯海默写的,国内已经翻译了
打脸的很啊,极其的打脸。
这种赤裸裸的里通外国、变相受贿的行径怎么可以在美国搞成正大光明的一门生意
比如说今天股市(10月12日)的轮胎行情,黔轮胎A等
历史上中国文官系统太过老成,也造成了中国错过不少扩张的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013/01568768084.shtml
现在大矛盾不去解决,靠小敲小打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不过现在在台上的人让他们去解决大矛盾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论什么企业,只要市场是一定的,又没有发生技术变化,就业市场也是一定的,所以民企和台商保证的就业应该是一样的”
静态及长周期,也许如此,或者应该如此,但是雇多少人,干多少活,实际上取决于一个个微观的工厂主,民企与台资受到的政策压力至少现在是不同的,甚至是差异巨大,因此贸然认为,两者本身在就业中所拉动的规模是一样的,其实比较一厢情愿。而且,必须指出的是,在每一年的具体经营中,该雇多少人,实在不是一个与“市场规模”或“需求规模”呈线性关系变化的因变量。
当然,葡萄没有就这个问题跟你展开,或许葡萄觉得,单单一个工厂的人员变动,还仅仅是就业变化中的一个小因素而已,他将眼光放到了产业链上。而你随后给出第二个反驳:
“无论是民企还是台商,企业相对的上下游是一样的,所以对就业还是没有区别”
这个理论上也没错,但是同样是一个问题,在长周期内,产业自由转移的情况下,是没错的。然而现实是,当我们不能造200km以上机车的时候,是没有人给我们技术的,更谈不上什么上下游的问题,而当我们能造380km机车的时候,是美国人来“引进”技术的,再看看南北车及其前身,八年前是多大规模,过的是什么日子,八年后的今天又是多大规模,过的又是什么日子。产业的上下游,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由中国的什么单位承接,如何承接,这种主动权掌控在谁的手里,很显然,直到不久以前,或者对于很多产业直到现在,仍然是欧美企业及少量日韩企业掌控。
所以宏观来看,葡萄提出要从中间商抢夺利润,争取产业升级,话题很散,但是意思比较集中。我们开始不再甘于受到任意摆布,并且寄希望于通过交易,而且是比前些年更有根脚和底气的交易,去获得对交易本身的掌控。交易所得到的利润,去完成产业的升级与民生的改善。
当然你提到“民企利润多了也不一定用于升级产业和补贴民生,以房地产为例”。
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回答的。葡萄举出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至今未衰的江浙人创业精神,希望藉此来说明,民营企业中层出不穷的创业热点,可以逐步通过获得利润、增加就业等等方式实现对民生补贴。然而你提出来的“大量资本进入房地产”。或者推而广之,大量原本停留于产业内的资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资产领域进行炒作。这个事实确实是08年之后最为明显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实际上是两个推动力作用之下的结果,一个是资产领域内的不正常的泡沫,其源头在于国家的政策及外在环境影响,另一个是产业升级迟迟未能打开所造成的实业利润下降。资本的流动是需要通过创造新的利润热点才能进行改变的,就譬如葡萄举得例子,当新的利润点出现后,实业资本的利润率已经攀升到如此高的地步以至于这部分资本要比进入到房地产的平均利润更高。资本的流动也就被遏制,甚至被改变了。
我们都是大潮中的一份子,只能随波逐流。
在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下,都是视“枪杆子”为个人立身之本。毛自己也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但吊诡的地方就在于,有着这样一个思想认识的人,最后却没有将军队完全或者大部分地私有化。
在当时的中国,蒋介石、张学良、李宗仁、阎锡山等,都是先掌控军队,然后再将军队私有化,之后开始向政治发起冲锋。看《李宗仁回忆录》,李虽极力否认,但桂系第七军始终是李、白二人的私物,不断的作用于政治。张学良的东北军更是如此,士兵只认上级,层层相加,东北军成了张学良的私物。
读历史的时候,多彩多姿。比较国共军队时,更有点令人吃惊。国共军队内部都有山头,都在派系。但国军却是山头、派系拥有对军队控制权,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甚至兵戎相见。共军内部的山头、派系却无法利用军权来谋取政治利益。毛泽东创立中央根据地,党中央一纸令下,照样靠边站。如果不是五次反“围剿”的指挥者太烂,毛泽东翻身得解放的机会很渺茫。
用中国古人史观,民国立国,因其民主、共和,推翻帝制,以德而立,泽被后世。所谓“周德未衰”是之也。不到
所以,我从来都是主张让民进党长期执政的,那样,统一的进程才会加快。就象我希望美国布什长期任美国总统一样,只有这样,中国才有机会。真让国民党执政,一个激进一下,一个再来缓和一下,循环往复,统一就真的遥遥无期了。——当然,这只是纯理想色彩的,现实的利益选择,却未必这样希望。
葡式文法中无厘头的一面
虽然有一两百万台商常年居住在大陆,但其实他们跟大陆人交往很有限。主要还台商之间自己交流为主,这些台商其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一个垂直系统,这个台商网络可以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跟内资企业打交道。这个完整的产业链其实他们没有来大陆之前就在台湾形成了,只不过在台湾完全丧失优势之后,把整个产业链全搬到大陆的结果,最多用大陆的劳动力、土地、电力。
这个台商圈子通过台企商会、高尔夫游戏进行交流,非台企是不能加入的。台湾人非常忌讳跟大陆人交往。除非迫于无奈,台商是不会跟中国本土企业有生意往来的。台湾人即使在中国生活十几年连中国的ABC常识都不知道,但生活得很好,就是靠的这个台湾人网络。
台干的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台商非常不愿意跟中国人交往,所以雇台干来代替,而台干虽然能力很差,但跟台商非常一条心。在压榨大陆民工方面和台商高度一致。由于台干能力差,所以对台商非常忠实,跳槽率非常低。如果都换成陆干,这些陆干很可能跟民工一条心,跳槽率会很高。
就算真的有陆干,那台干也会自动抱成团来排挤陆干,直到把陆干排挤出台企为止。
台商其实在内心深处认为中国是迟早要崩溃,一旦中国出了问题,台商和台干就能非常迅速整建制的逃离中国,在其他地方重操旧业。在08年金融危机时非常明显的,很多台企快速大量逃走。如果有陆干就有点麻烦了。
台商和台干的组织架构完全是用来压榨大陆劳工的,其效率非常高。这些家伙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压榨大陆劳工。在台企的民工是最痛苦的。他们对中国没有一点感情。
所以要想打台商的主意,只能把他们这个网络彻底清除出中国。
台商除了在压榨民工方面花样百出和包二奶之外,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就是偷税漏税。
台资企业在台湾都有总部,其销售研发都在台湾,在大陆的其实就是个生产车间,不需要劳动力的和有技术含量的都在台湾总部。
就算是在台湾没有总部的其采购也总是到台湾采购,能不在大陆采购就不再大陆采购,即使很低级的东西,大陆玩全能生产的也要在台湾采购。
台商利用其总部偷税漏税非常严重,由于总部和销售部门在台湾,所以大部分利润都是留在台湾本岛的。
即使是在大陆的利润,也会通过从母公司高价采购原材料的方式把利润全部汇回台湾。所以在大陆的台企利润率总是低得惊人,甚至常年亏损,就是为了逃税,利用这种方式偷逃的税款简直是中国的动脉血管出血。
所以台资企业带给中国的只是一点劳工的苦力钱。
更恶劣的是,台商想方设法钻台商保护法的空子,比如富士康这个名字只是个代称,其是个无数子公司的总称,这些子公司就是为了钻台商保护法里的台资5年免税的空子,隔一段时间就注册个子公司。
台湾还是大陆电信欺诈的主要来源,人民币假钞也主要来自台湾,这些假钞厂很有可能是台湾民进党背后支持的。
台湾人在背后算计中国的能力非常强,令人发指。
消灭掉台商我们能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首先民工无论落在谁手里,其待遇都能有多改善;其次由于总部在大陆、销售研发部门也在大陆,那公司的主要利润就不会流失,被台商从母公司高价进口原材料所流失的税收也能回来。上百万台干、靠台干养活的的家庭、销售研发员工和拉动的其他就业至少有1000万,这些都是中国的,台湾一半的人口失去收入。
消灭台商首先要废除台商保护法,地方政府实行末位淘汰制,就是收税最少的企业淘汰,肯定是台商。严格劳动合同法、保护民工权益,首先打击的就是最能压榨民工的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