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看新发主题 -- 花差花差农民
我也不喜欢被灌输,只不过,这些年过来,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更加真切的认识到灌输无处不在。反灌输的唯一办法只有多看多读多思考。
其实我也很赞同你对明月的评价。明月的思想是看上去是有些泥古,特别是在政治斗争的是非对错上面。也许跟他一直受到的教育有关吧。谁教太史公也好这口呢。
看看顾诚,再看看自己,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评论很到位。
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受锥心滴血的痛,几乎是咬牙看下去。
对顾诚先生的景仰,五体投地。非有大才者不足以成此书,非毅力卓绝者不足以成此书,非品性高洁者不足以成此书。
明月其实是个很积极的人,看他的访谈可得知一二:[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QxNjczNzY=/v.swf[/FLASH]
另外,网络版的《明朝那些事儿》跟实体书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就拿后记来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光看这段,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宿命论或者悲观主义者。但明月的境界显然不止于此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下面是一首食指的诗(略),主题是:相信未来。
最后他写道: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无需害怕
无需绝望
要相信自己
在我看来,这最后三行才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可实体书只引用到“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就戛然而止。不知道出版商和编辑是什么意图,删去这三行把一个历史评述者的终极感悟变成了说书道白。我只能说,某些人的心态有问题。
俺对他的个人感情充斥、评价标准不一、“好人坏人",心学至上有看法.
同时对他不提出一些让读者去思考的重大问题表示遗憾,此类重大问题有:郑和下西洋的经济账、谁丢失了河套、皇帝应该怎么当。
同时俺对他的史料剪裁有意见:正德的战功与嘉靖的丹药
最后俺对他不合适的类比表示不满:正德和乾隆的江南。
呵呵呵呵。
明月说过,他自己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不避讳个人好恶在自己作品中的流露。严格来讲,客观的史实是存在的,但客观历史是不存在的。
至于经济史的问题,网上有个杜车别的帖子很有参考价值: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97900.shtml
这两位都是业余史学者,我本人对于历史和经济是一窍不通的,看这些帖子是为了博采众长,补充养分。包括您在内
杜某根本就是喜欢钻牛角尖的家伙。而且和他唱和最多的葛某,那位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呵呵,“后清”才是他真正攻击的目标。
至少能自圆其说。
并且他的帖子是很好的史料和观点大汇编,基本上看了就能了解个大概了。
您还是没有展开细说,有点只主张不举证之嫌。
初生牛犊都以为自己一流水准,看哪哪是新发现,十年后历经沧桑,才发觉学术之海浩如烟波,实难推测,当初自己以为得意的东西原来早已是人家要剩下的骨头或者是批驳的一无是处的东西,于是又沉默了十年,才发觉自己还是有发现的,一出声就很牛了,这时候就是真牛,而不是自以为牛。
可惜啊,现在很多人是连最基本的史料都没通读,连最基本的手边资料都没读懂,就以为自己很牛,观点全是牛掰,这帮人一出手,还真蒙骗了更多不读书的人,教育出了更多穿越的人,于是历史研究也洗具起来,晃晃悠悠地假装繁荣起来了。
而那些忍受着学术冷板凳的人也被看成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合时宜。这些人们不出声也倒罢了,偏偏还有人喜欢逼着人家出声,结果呢,一出声就打倒了大多数的意淫美梦。为了大多数人的快乐,这帮人就逃脱不了最终的命运——要么出声被广大的人民骂死,要么不出声被广大的人民表上脱离群众的标签。
唉,你说,这年头做个好历史研究者咋就这难呢?!
知识的普及,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多人以为自己稍微拍拍脑袋就可以跟行业专家媲美了-----虽说不少所谓专家确实不比普通人强到哪里去,但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里,专家毕竟是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的
很可惜的是,历史这行就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我以前为了研究西方军事变革,本以为从技术着手可以比较容易,最后慢慢发现还跟社会有关,跟经济有关,跟对手有关,甚至跟某些地区民俗有关.硬着头皮研究下去,才刚到今天的入门水平,更不要提跟您这样有一定考古功底的人相比了
搞历史,首先就要耐得住寂寞,其次必须放弃自己的所有主观观点,然后必须学会从第三方角度去验证,最后必须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观点重来.
某些人连第一步都做不到,更不要提后面几步了
我当初报考考古专业的时候,我想的是研究历史的问题,后来上了大学发觉不是,是研究物,到了工作中,才发觉自己研究的是社会,离开考古后,混迹社会,我才发觉我要研究的对象最终是人。
研究历史也是研究人的学问,而构成一个历史人除了他所经历的事情,还有他所处的社会,还有他在历史中所处的时间位置,把这些都弄不明白,就单独的谈一个历史点,那只能架空历史,也架空这个历史人。
河里技术流多,可惜的是,不能把技术和历史与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