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百年计生计划 -- 油老板

共:💬93 🌺1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百年计生计划

当年制定政策的时候,据说目标是到21世纪末人口总数回落到6至7亿。所以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的,或者说是必须经过的痛苦阶段。假设人口峰值是14亿--15亿很可能达不到,然后按衰退期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人口计算,需要70到80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假设鼓励生育需要提前20到30年准备,那么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执行到本世纪7,80年代。差不多100年左右。

那么老龄化带来的严重社会结构问题怎么办?

1董事会当年制定政策时可能就已经有清醒的认识。考虑到民族的长远发展,几代人必须做出重大牺牲,付出沉重代价。当然会尽量设法减轻。

2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医疗保健水平。然后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3家庭机器人。如果30年内达到基本实用水平的话就能大大减轻老人护理的问题。这个看来有谱。进度可能比预期慢一些。俺的估计是50年内像一般家电一样肯定量产了。

4终极能源。50年内热核发电商业化将使我们彻底摆脱旧能源束缚,生存环境大大改善,人口数量带来的压力将大大减轻。但是,风险太大,而且非常没把握,所以不敢豪赌,只能继续忍耐。俺估计21世纪末实用化就很了不起了。董事会不会比俺更乐观。

5社会失去活力和社会动荡不安两害取轻。计生人为造成的老龄化社会会缺乏活力,经济规模萎缩。而不控制人口总量从而超过最大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将使社会动荡不安。二者相比,后者更危险。毕竟老年人没法闹革命,咱也没总统普选,所以不怕。

临界点在什么地方?

如果保持6到7亿人口,预期寿命70岁的话,年出生率应该在1000万左右。

所以,好日子快到头了,为了22世纪的中国人,60后,70后,80后直到21世纪2,30年代前出生的中国人的老年期注定要杯具了。

家园 中国的经济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老龄化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没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就贸然实施缩减人口近一半的计划,谁来耕作,谁来生产?

LZ这个假设也太不切实际了吧?

家园 7亿适度人口论,非楼主原创。其实是当年伴随计划生育国策

有学者提出的一个东西。而且楼主说的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一百多年啊,你想想一百年前中国是什么经济结构?

家园 其实现在与100年都是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

只是100年前更偏向于农业,而现在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了,但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十亿人民八亿农就很形象说明了这点。当然今后的100年会比以前的100年发展快很多,但究竟快到什么程度,却很难预测。一个比较科幻的场景是人都去做研发工作了,而把简单的生产作业留给机器人。这样确实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口了,但问题在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呢?政策的制定没法依靠这种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人口网的文献《中国人口与发展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2008年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0-15岁人口2.5亿,15-50岁人口9.1亿,性别比120.56。我们暂且算22岁以下的到目前为止都未育吧,差不多4.32亿人,其中1.96亿女性,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话,也就是说22年内会有大概1.96亿新生儿。

2008每年人口净增长约在700万上下。也就是说,上面的估计相当保守。但即使是这样保守的估计,2030年我们的人口也到了13.28+1.96=15.2亿了,此时距离21世纪中叶(2050年)还有20年时间。

上面算了半天,只是想说,让中国人口缩减到7亿,按照自然规律(甚至按照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人工干预——宣传丁克,或者战争。而这种人工干预的决心,因为世事无常,却不是提前几十年就可以下的。

家园 【原创】书生气的7亿适度人口论

孙本文在50年代提出,按我国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适度人口应为8亿。有人据“最大经济效益”的标准提出,我国百年之内的最优人口为6.5亿到7亿。还有人据我国淡水资源状况提出我国最优人口应为6.88亿。宋健等在《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一书中,对我国适度人口做了这样的估算,即我国人均耕地少,单产低,1979年共产粮3000多亿公斤,平均每人300多千克,如果几十年到100年后,中国人均年占有粮食750kg(大致为目前一些工农业较发达的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平均亩产比现在提高一倍,那么仅从粮食资源来看,中国人口应在7亿左右。若希望人均年有粮食1000kg(美国1976年人均1350kg),中国的人口应为6亿左右。

2004年新华社《瞭望》周刊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观点,。2005年1月10日人民网“特别策划:13亿人口的分量。也重申: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现在已经远达不到了),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以上均是从淡水,粮食,推出适度人口是7亿人。但是仔细推敲,这些推论实在是书生气十足。一是推理标准不对。二是不考虑国内民族,世界政经格局。

一,不适当的人均标准

“按世界人均标准”我国的矿产只能支撑10亿人口。

“按世界人均淡水”我国的淡水只能支撑7亿人口。

“按世界人均耕地”,我国的耕地只能支撑6亿人口

这个就是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危机论点。同时,世界人均怎样,也成为我们适度人口的推理依据。首先,我先理一下,主要人均标准,就是上面的人均矿产,人均淡水,人均耕地。另外的人均空气,人均阳光是资源,但大家也不会拿他当标准。那我们看一下前三个标准。

1, 人均矿产标准:

虽然中国是世界矿产资源第三大国,这个标准很奇怪,不知道为何能拿来算计人口。

一是这个标准动态变化太大,如果科学技术进步,在其他国家新发现大批矿产,那么世界人均上去了,我们是否该降适度人口。如果在我国发现大批矿产,是否又应该升适度人口?如果以后人类下海洋开矿,是不是人均标准又变了。

二是世界人口在变化,2050年根据联合国的估计人口总数会达到90-100亿。比现在多40亿,造成人均标准下降,是不是我们又可以升适度人口了。三是从日本,韩国来看,要按这个标准,这两个国家一个人都不应该有,不应该还要鼓励生育。印度也只能有几亿人口。但这几个国家和我们思路不一样。

象这种十几年就变化,几十年就变化厉害的标准,竟然能指导几十年后的人口规模?

2, 人均淡水标准

中国的人均淡水为2250立方米。韩国的人均淡水为1459,印度的人均淡水为2280,德国2096,英国1219,法国3419。以色列260。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淡水的65%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有超过4000公里的大河5条(算上黑龙江),中小河流更多,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有大面积的冰川,加拿大有最大的湖-北美五大湖。巴西有雨林大河亚马逊。他们的人均何止几万立方米,一下子把世界人均拉上去了!

这就告诉我们,拿世界人均去衡量中国适度人口是无理的。我们需要的是当前科技条件下,(如果是规划,那么就是几十年后的科技条件下),人类维持经济活动和自身生活的人均淡水的需求量,这个标准从韩国和英国来看,应该在1200立方米以下。依现在科技水平,就可以维持社会大生产并过上满意的生活。适度人口的标准应该取这样一个淡水需求量,而不能去用世界人均标准。

我们国家的人均淡水,比韩国,英国条件好50%。足以保证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如果有美中不足,那就是分布不均,但是象我们这样的大国,有哪个国家是均匀分布的,即便如美国,中西部也是缺水的。这个只能靠调水或者象以色列的节水技术解决问题。

3, 人均耕地标准

即便是我们现在的耕地产出,也是卖粮难,粮价都嫌低。但袁隆平还表示,他的亩产1000公斤的稻子要在2009年推出,1500公斤的稻子要在2015年出来。

宋健估算几十年到100年后,中国人均年占有粮食750kg(大致为目前一些工农业较发达的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仅从粮食资源来看,中国人口应在7亿左右。若希望人均年有粮食1000kg(美国1976年人均1350kg),中国的人口应为6亿左右。这样来估算的确可笑,一是技术比他估计的发展得快,更不要说即将到来的生物技术革命。二是美

国人均怎么能算中国的适度水平,美国是向世界大量出口粮食,蓄牧产品的,难道中国象他一样,才叫适度粮食水平?

“用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中国人口密度远比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德国、英国、荷兰要低,这些国家大多也是人口分布在部分国土面积(由于沼泽、沙漠、高山等);中国人均耕地远比日本、韩国、越南、荷兰等国要多,与英国相差无几,少于印度,但是中国还有60亿亩草原,其中43亿亩可利用草原(仅草原面积就超过了印度国土面积)。

二,适度人口论不考虑政治帐:1,国家民族结构

适度人口论就象帐房先生,小算盘打得响,却了漏算了大帐目。这就是政治帐。这包括国家民族结构变化,和世界政经格局。

少数民族人口从80年代的7000多万,到现在的13000万,差不多翻了一倍,2005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新增人口的42%。如果人口要回到7亿适度人口,只能靠压缩汉族人口的规模。依靠汉族的牺牲来换取适度人口数的陶醉。实现适度人口,通过几十年时间,少数民族必然在适度人口里面占40%-50%,甚至很大概率反超汉族。主体民族不大,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意味着什么,在这里不多说了。

但从这方面看,适度人口论在政治上其实是很不适度。

三,适度人口论不考虑政治帐:1,世界政经格局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不要以世界制造中心为不满,你不要做制造中心,那么印度就会去做,如果印度这样做了,他一定会上下通吃,不给中国活路的。不管中国原不愿意,印度是中国的尾随者,中国必须压他一头,他翻过身来,中国就翻不过身来了。中国尽可以在制造中心的基础上,往上升级,自主创新,获取更多利益,但是制造中心的位置是不能丢的。

如果中国是适度的7亿人口,根本保不住制造中心的位置,7亿人,出去20岁以下小孩,老人。劳动力是4亿,但注意,实际上,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除需要一定经济活动人口外,还需要一定比例的家庭劳动人口,以支持老年人的居家供养和必要的新生人口的生殖。还有第三产业的人口,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实际上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其实1亿多,如果还需要众多的研发人员。根本不可能经受印度的竞争。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好过我们,硅谷的IT企业,印度人挤兑华人的事情,不会不在更大的尺度上重演。

他们技术人员众多,尤其高端人才比我们多,印度的人口结构很年轻,他们0-10岁的人是2.7亿,我们只是1.5亿.10-20岁人口我们比他们差不多。印度90年代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他的教育支出的比例差不多是我们的2倍(我们是3.2%,他们接近6%)。

四,总结

实践问题上,书生气是最害人的,书生气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周围乃至国际环境的影响,凭一孔之见妄言大事,结果无不对国家民族造成灾难。共产党吃的亏最大的就是王明的,差点招致党的毁灭。王明乃是书生气的典型,不动态考虑问题,不考虑国内国际政治情况。所谓割裂事件的相互联系看问题,割裂历史的发展看问题,黑格尔的辩证法指出的错误可谓全犯了。

粮食问题资料

1,2007年国家科技最高奖,李振声,反驳布朗

http://dzrb.dzwww.com/dzzb/dzzb-jrgz/200702/t20070228_2023348.htm

粮食,自一九九零年至二00四年的十五年中,有九年生产与消费平衡有余,余额为五千七百多万吨。这十五年合计进口粮食一点九亿吨,出口一点五亿吨,净进口四千多万吨,相当于十五年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百分之零点六,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李振声指出,中国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主要理由有:中国耕地、草地和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去年人均占有耕地一点四一亩,人均占有播种面积为一点七八亩,满足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点二二亩,此外还有剩余播种面积零点五六亩,可供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对支持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中国的粮食生产十五年保持了年均百分之一以上的持续增长。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41/200441-fm3.htm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中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近17亿”。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4/11/25/6615.htm

黄季焜:数字说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

第二点,从粮食方面来说,自1997年以来,中国变为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从1997年到2003年,中国谷物年均出口1200万吨,到2003年这一年,净出口达到了1930万吨。这个也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在90年代后期也在不断的提高,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不断下降。.

中国粮食是净出口的,2005年净出口330万吨

http://www.lianghui.org.cn/aboutchina/zhuanti/lsrkjy/2007-10/12/content_9038112.htm

在农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谷物类对外贸易呈现为净出口成为一大看点。2005年农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的主要种类有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其中,水产品出口额已占中国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并且在上年出口额增长27%的基础上,2005年又增长13.2%。与此同时,稻米、小麦、玉米、大麦四种主要谷物已由上年净进口570.4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29.9万吨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通宝推:杨微粒,捷克,donkeyking,cheer,三儿,小乌龙,真狼,lishkui,威武,请我吃饭,迷途笨狼,
家园 人口是社会国家民族之本,没有人就什么都没有。人口

问题只算经济账是非常愚蠢的。人口问题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科学领域,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民族问题,种族问题,宗教问题,医学、生物、化学科技对人口的影响(比如人口平均年龄增长),数学、物理、化学科技对能源使用的影响(比如受控核聚变的成功对地球可负荷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变迁对人类心里的影响(生育欲望降低)。。。。。。太多太多。

你在这个半年只算一个经济帐,未免想的太简单了。

家园 就算是劳动密集型,总量也有限度

其限度很明显——就是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消化能力。你13亿人不停的生产东西,如果没人来消费你卖给谁?如果产品无法变现,哪来的钱养这么多张嘴?全靠内需来消化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更是恶搞,每人摊几件毛绒玩具你会去买吗?

至少在可见的将来,总体的劳动力短缺不会出现,而更大的危机是工作机会的稀缺和结构性失业。劳动密集型经济用来活命尚可,想要完全靠这个达到下等发达国家的生活质量是完全不可能的。

很简单,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说老龄化是饿死老人,劳动力过剩却是饿死没工作的年轻人以及他们所供养的老人,其间取舍一清二楚。

家园 目前还看不出来已经达到或逼近限度了

你说的“在可见的将来,总体的劳动力短缺不会出现”应该是基于目前的人口基数。如果全国人口只剩7亿了,光是农业这块就不见得够用,更何况还有基建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行业。

首先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实现大部分机械化,所以耕作还是需要非常大量的劳动力。现实就是这样,8亿中国农民(当然现在很多人出去打工了,算4亿好了)养活13亿中国人(仍然需要进口很多粮食),而据说1个德国农民可以养活130个德国人。

其次,目前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仍在。虽然被南亚南美一些小国抢去了一些制造厂,但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出口还是主流。

然后,中央地方包括企业这些年投入了很多钱搞基建,这可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这些项目看起来短时间内还不会停下来。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应该说,劳动力一时还不会存在过剩的问题。再说,即使是出口不行了,中央也可以引导产业调整,不做毛绒玩具了全都去做家电下乡,或者去给山区铺路通电去。这样也能够消耗掉大量的劳动力。只要国家还有余钱,就不存在劳动机会稀缺的问题。而现在中国金库刚好不差钱:-)

现在中国还没有发达到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地步,还不能象某些发达国家学,多数人去搞服务行业,少数人通过机械/机器人就可以满足劳动密集型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去搞7亿适度人口论,就不是仅仅饿死老人的事了,而是会饿死全国人。

家园 好文!上花!

俺其实不是计生派,只是在人口问题日渐严重的情况下,试图理解管理层当年制定政策和目前坚持执行该政策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中国的理想人口是6到7亿这个看法在高层是一个共识,所以受这个看法影响,才有了百年计生计划,最低耕地面积保18亿等国策。

下面一个问题是,很显然,6到7亿人口目标不见得是合理的,那么,合理的上限是多少呢?俺同意人口结构非常重要,不过真要是突破17亿人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以粮食和矿产标准来估算人口上限是有问题的,但是从能源依赖的角度来看,适当控制人口还是有道理的。当然热核发电能够实用化的话,上限是可以进一步放宽的。另外印度并非不想控制人口,而是无法控制。

欢迎继续探讨。

家园 美国农业人口大约只有总人口的10%左右

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及加工国。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产出量不在于农民是数量,而在于耕地数量,特别是有良好灌溉条件、良好水热条件的耕地数量。

家园 基建完了以后呢?

中国劳动力是绝对过剩,你怎么会认为“劳动力一时还不会存在过剩的问题。”呢?

大规模的基建也只能持续十年左右,这些基建完成以后呢?起码一个亿的农民工的就业怎么办?

至于耕作机械化,不知道你去没去过华北、东北平原,大田作物早就是机耕机收了,也就是棉花、蔬菜的种植需要相对较多的劳动力。

家园 保持当前水平甚至缓慢增加就行了,没必要真的回落

起初的设想大概是基于当时的生产能力。30年前的中国工农业生产资源局限于国内,技术条件极为有限,所以人口问题比较突出。

30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更加巨大。未来的生产水平会如何不好说,不过看起来至少把人口缩回6-7亿并不是必要的。人口总量和结构都保持大体稳定,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内对保持国力和保持稳健的经济发展步伐都是最好的。

所以计划是一定要有的,微调是不可避免的。

家园 解决1亿人就业总比杀掉1亿人容易些

经济结构转型让1亿人下岗吃劳保也就是阵痛,杀掉1亿人就不是一个概念了,而按现在的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恐怕不是一个亿人坑就能实现7亿人的目标

我还真没去过华北,但在江南一带转悠过,基本没有电视上那种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场面。各家的田地都相对隔绝,跑个拖拉机大概还凑合,联合收割机之类的大型机械怕是转身都转不了。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全国(哪怕几个产粮大省)都能农业机械化了,中国的户口制度大概早就放开了——没有道理一个村子就2,3个人务农,让其他的劳动力都闲着啊

家园 想想看中国农业的现状是什么?

如果中国能达到美国农业化的程度,当然会考虑降低农业人口,但目前现状是你说的几个条件都达不到,再加上体制限制,没法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因此保持大量的农业人口还是有必要的

家园 解决1亿人就业总比杀掉1亿人容易些?说的真轻巧

你怎么解决起码一个亿的农民工就业的问题?

至于农村劳动力,真不用您担心,现在的如果全部机械化(农机+灌溉等等),那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更多。现行的土地制度是为了满足让大家都能吃上饭,而不是想制造印度那样的贫民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