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八卦门神的收入——暴力简化计算初唐公务员工资 -- 森林鹿

共:💬130 🌺5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回一下关于农民种几亩地的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那个提问底下直接回帖,试几次都不行,RP问题

唐代农民户均40亩地,这个张安福先生在《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一书中,用了三种方法去求证。

一是直接引史料,宽乡狭乡受田律令,大臣上疏请“丁别量给五十亩已上为私田”等,将唐代前期农民平均受田定为30-50亩之间。

二是用全国总土地数除以全国总人口,即620万-850万顷/1400万户,得出户均田地为44-60亩之间,但是考虑到贵族官僚地主会多占很多土地,所以这个数字区间定为上限。

三是用敦煌农民受田资料来计算,统计了敦煌出土的三十四户农民资料,平均每户受田是40.17亩。

综上,张先生认为唐代前期农民户均有田40亩,当然是唐亩。

唐亩与今亩的转换,杨际平《唐代尺步、亩制、亩产小议》一文认为是1唐亩=0.7829今亩,则唐代40亩地约等于今30亩地,也就是近代民谣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那个理想化水准。

至于一户农民能否有效耕作这三十亩土地,张安福认为唐代前期水利灌溉事业建设较好,养畜普遍,基本能达到每户一头耕牛的水准,同时也出现了曲辕犁等先进农具,农忙时节也有农民协作组织,因此只要官府不征役过重,户均三十亩地是可以实现有效耕作的。

家园 举手提问

新年就能读到好文章,真是开心,谢谢了.

我觉得用米来比较唐朝和本朝,不失一种方法,但有些欠妥.因为米在唐朝和现在的重要性完全不能相比.

改良法 乘以一个系数

您说呢

家园 用米价做换算基准,的确有很大问题

简单来说,我是穿越时空去帮二位门神倒卖大米去了

贞观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时)米价最低的时期之一,而现在则是历史上(政治稳定时)米价最高的时期之一。于是我辛苦穿越到贞观年间,趁着米价低,把门神们挣到的布帛、货币、洗发水香皂……全都换成数量惊人的大米,再带着这成千上万吨大米,免费穿越1300多年,来到现代,以高价倒卖出去

其实换算古今货币价值,还有一个方法是用黄金来换算,但是因为唐代货币不是金本位,此法不可行。

给粮食乘以系数的话,我不知道怎么算这个系数合适。。。有没有经济学内行给出出主意?

家园 唐朝也是特别低的

所以不光有正从之分,还有上下之别,太复杂了。宋朝就没这么低,之前的隋朝也没这么低。到明朝都还正常。清朝就太烂了。

家园 侍中的品级

《旧唐书》里,侍中是正三品,《新唐书》里是正二品。《旧唐书》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后来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加官,可见侍中应该是正三品。

另外,古代官员贵族家大人口多,他一个人的收入要养一家老小加家丁仆役几百口人。平均一下,其实也没多少。

家园 宰相里最大的是尚书令,二品

中书令只有正三品。而且唐朝还有天下独一无二的比宰相还大的地方官: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全是从二品。

家园 我觉得古代农业劳动生产率肯定是明清最高

清朝人口到乾隆时有3亿人,土地并未增加多少,这个生产率不高是绝对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而且清朝大量引进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粮食主产区是在长江流域,并普遍实现双季,甚至三季稻。

而唐朝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在黄河流域,这里不适合种水稻,适合种小麦。小麦的产量要比水稻低。所以唐朝的粮食产量肯定不会比清朝高。

家园 只是讨论

另,唐代前期的户均人口数,据冻国栋《中国人口史·隋唐五代卷》(全书总编葛剑雄)引地志和计帐史料计算,贞观十三年(639年)一般民户户均口数为 4.6口,天宝十一年(752年)达到6.68口,唐代最高为乾元三年(760年)8.79口。(第六章第二节“唐代的家庭规模结构”)

我们那里以前,农村活到12岁的人才当成人,因为12岁以下的人死亡率高。人活过12岁就容易活到40多了。我想唐代统计人丁估计是不会包括这些12岁以下的人口。所以与上面的数字有出入。

家园 俺要大哭,刚才回了一个长贴全没了

一点回复,返回提示说我没认证,叫我去新兵营发帖

因为农业技术一直在持续发展,所以从秦汉到清代中叶,如果只看各朝代的繁荣稳定时期,那么粮食的单产(亩产)一直在提高,全国耕地总面积也一直在扩大,所以粮食总产量也是一个历代递增的过程。也就是说,清代高峰年间的粮食年产量高于明代,明高于元,元高于宋,宋高于唐,唐高于汉。

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是同一个概念。明清的劳动生产率,现在有一个炒得比较热的话题,是黄宗智的“内卷化”或曰“过密化”。

引用我一个朋友的通俗解释:

“在技术条件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可以近似看做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源又有限,劳动力投入增加,产出却并不是一直直线上升,而是达到一个边界以后就基本上无法上升了,于是人均产出就自然会下降。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古代中国几千年来技术水平当然也有提高,但是提高不大,在漫长的时间段里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可耕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早期人口稀少的时候,增加劳动力投入,可以靠多开拓可耕土地来大大提升产出,从而使得人均产出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上升。但是,到了晚期,人口已经很多了,可耕地的开拓基本完成,那么再增加的人口投入到生产中,总产出的增加也很少甚至总产出无法增加,从而导致人均产出哗哗哗地下降。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普遍下降的,而且,还可能导致反技术进步的现象出现。因为劳动力太多,为了保障就业,会出现尽量维持劳动密集性生产的观念和现象,既然是劳动密集型,往往技术含量就不高,为了在一块土地上多安插劳动力,反而会去采用低水平的生产技术。同时因为劳动力便宜,所以地主也愿意在土地上多安插便宜的劳动力,而不购买开发使用相对较贵的技术设备。

于是呢,生产就陷入了一种低水平均衡的陷阱,于是呢,后果大家也就知道了——BLABLA。”

PS.关于历代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的专业文章,个人推荐卜风贤的《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这文虽然也有一些小错误,但基本避免了同类“历史朝代纵向比较文”特别容量犯的捧一个压一个、关注重点漠视其他这些毛病。

有一些作者本身专业是研究某个朝代断代史的,对本专业的研究成果比较熟悉,所以在写这种“历代XXXXXX”的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在写到自己主研方向朝代的时候,引用“最新研究成果”,而写到别的朝代,就照抄手头的前人成果了事,而不去下功夫关注别的朝代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样造成的一个现象是,因为就俺了解到的情况,各个断代史的研究专家,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地抬高——或者说格外重视自己研究领域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只知道网上各朝代粉丝乱掐,其实断代史专家们掐起来也同样热闹,呼呼 ),所以作者特别关注哪个朝代,一般就会造成哪个朝代的数据偏高。这样算出来当然是不公正不可信的。在这方面的例子,影响最大的一篇是郑正和王兴平2000年发表在《江苏社会科学》上的《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另外还有一篇网文《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历代生活水平》,是在郑和王的文章数据基础上写的,又加了上作者自己的修正(我个人觉得是歪曲得更深了)。

而卜老师这篇《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首先它发表的时间比较晚(2007年12月),这就使作者有可能充分地搜集利用这些年来各个断代史和各个专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从该文的附注中可以看出来(转帖的文本去掉了附注,不过可以从上传的PDF格式附件里看到),作者也的确花了很多精力来搜集各方面的参考文章,而且他很重视通史类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那些不局限于某个朝代、而从古代史全局去分析整理数字的比较权威的文章书籍,我觉得这种态度应该说是比较端正的。

家园 362亿? Such a big number!!

Sorry can not input Chinese now.

I really think this number is way too much, let us compare the Qing dynasty around the end of 乾隆 period, which I do not think is poorer than 唐玄宗天宝中期 in any sense.

the population of 唐玄宗天宝中期 should be around 50 million (from my memory of the Appendix of 唐诗鉴赏辞典) and 据《通典》卷七《食货》载,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国有891.4709万户,5291.9309万口.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s from Internet, which I think is reasonable:

乾隆5年清查人口时,全国人数1.4亿,到了乾隆27年,已经超过2亿人,乾隆55年突破3亿大关.

 清前期,田赋以征银为主,也征收一定的米、麦、豆、草等实物。田赋收数,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银2157万余两、粮648万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银2445万两、粮433万石;雍正二年(1724年)为银2636万余两、粮473万石;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因丁银并入田赋,地丁征额合计增至3000万两上下,粮数连漕粮在内共800余万石[40]。作为田赋附加随地丁征收的耗羡,乾隆时为300余万两,嘉庆时达到400余万两。

表1.3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各项支出及其占岁出总数的百分比(1)共 计 3451万两

(清前期财政概述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史志宏

http://www.plcsky.com/ls/jjsj/sy/66697.shtml)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big discussions on the exchange rate of 银两 and 人民币 in cchere before, I remember the conclusion is 一两= 200~400元

Any way let us take 一两= 500元 and 3000万两 for 暴力简化计算, the number is 150亿, with 6x population and with much developed 工商业, the income of Qing danasty is only half of Tang danasty? I do not buy it.

家园 我在天涯看过森林鹿MM的大作

佩服不已,可是想跟MM搭讪却没搭上。这下好了。。。

家园 还好还好,MM不算奸商,没有倒卖房产

如果以住房单位面积价格计算的话~~~~~

记住啊,唐代几乎所有人住的都是上有天,下有地,前有庭,后有院,处于空气质量优良,环保绿化高尚地段的独立别墅啊!!!

家园 ^_^,送个好花
家园 MM要矜持,不能随便被搭讪
家园 不过都没有三通啊

只能算毛坯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