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新能源战略观察 -- 乌金沙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我国能源战略已经转向,目前,新的高级能源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已经成立。这里有一个官方出面的解读:外链出处
碳排放的国际政治约束,国内的人口总量约束,使得国内能源问题重新面临战略转型。向何处转?如何调结构?
曾经的常委里头,有两个能源专家。他们的观点,应该就是当前党中央对能源形势的统一判断。请看下面两个链接:外链出处,外链出处(后者的新书尚未看到,但可以与已经出版的几个日记系列一起解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国内舆情公认的下任总理,提出要更深入地以市场化配置资源。这个有没有与上面矛盾呢?可以不矛盾。其思想根源,虽深植80年代的市场思潮;但其行为逻辑将导致结果,是更深入地以“分权”模式配置资源。这是有人口结构作为支撑的。60、70年代,是我国上世纪的一大人口高峰期;人多,人才也少不了;无事生非,总得给增大的人才总量找出路。这是“分权”的人口政经基础。
因此,可以预测的下步转型是,央企基本维持,地方国企将进一步分化,民企前途光明和道路曲折并存。
新能源转向是,以二次能源为抓手,大力推进核电、风电和太阳能,适度推进水电,发展清洁火电。以此脉络为中心,石油和煤炭化工的转向和斗争将更加激动人心。
土鳖抗铁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说明我们对于国家在新世纪的发展所需的能源问题上升到了最高的关注度和重要度,同时对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也是极为关注!非常重要的方向!
等着看好文
中国新能源简要路线图
一、火电的新出路:IGCC而非CCS。
二、水电的老地盘:西南。滇、藏、川。
三、核电大扩军。中核、中广核、国核技、中电投。全世界所有成熟的核电技术。
四、风电多变。就地平衡还是打捆外送?技术经济上的可能性:分频输电工业化。
五、太阳能在财政补贴的光辉下起舞。太阳能热发电(槽式、塔式抑或其他?)、太阳能光伏发电(晶体硅电池、无机薄膜电池、染料敏化电池抑或其他路线?)。对于多晶硅,是西门子法还是冶金法?
只有一个可以确定,各种势力的沟通大平台,就是能源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经济些。相比下IGCC成本也高,但是至少大规模后有降低希望。
太阳能大规模还是热发电好,因为可以白天储蓄热能晚上继续发电。光伏发电夜间不能持续对电网是大问题。但是小规模的柔性薄膜电池是好东西啊。设想如果窗帘都是光伏电池做的...
在未来20年总容量都有限。占发电总量比例在火、水、核电之后,甚至超不过风电。
重点在财政补贴。中国制造。挣全世界的钱。
清洁能源全球享用,污染独留华夏……
现在的问题是缺乏整合。污染类的多晶硅产业,已经被盯上了。何况,使用西门子法工艺的多晶硅,从经济性上来说,快被冶金法工艺超越了(后者污染小)。
IGCC而非CCS,能仔细解释一下吗?
我的理解,IGCC能够存在,就是为了CCS。不是为了这个的话,IGCC比直燃发电并没有什么特别优势,造价却要高出很多。
前面写错了,应该是CCS:(
我只是从经济性角度衡量。如果是我用了IGCC,那我可以编一个理由(我同时部分用了CCS,这样可以骗补贴降低点成本)。如果是这个CCS的定义:碳捕捉-封存,英文叫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者Sequestration),简称CCS。那我觉得这是憨包才干的事情,成本高得恐怖(即便有补贴)。{简单而言,CCS的概念是不清晰的,可以做文章}
IGCC的技术外溢,可能给整个煤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出路。我只懂点电,煤的事情,还请您多多指教。
原来的数字认为考虑了CCS以后,IGCC的总投资成本优于直燃。最近国际上IGCC的声音比较小,就是最近发现实现同样的发电量,不包括CCS的投资,IGCC就已经达到了直燃发电的两倍。考虑CCS以后,由于
IGCC中实现碳捕捉成本低,整体略好一些,但是仍然投资过高。直接从经济性比较,基本上导致IGCC没有优势。
IGCC的确可以衍生一些煤化工的新技术,不过除了本来就是煤化工大头的煤气化以外,其他部分,影响没有这么大。高温除硫对煤化工的意义有限,后面的发电技术更是与煤化工没多大关系,带不来什么意义太大的新出路。
这个背景下,如果不考虑CCS的意义,IGCC就纯粹是在骗钱了。或者说,没有了CCS的IGCC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投资高,效率没有优势,作他干什么?
CCS的成本我不知道你从那里看的资料,虽然成本不低,但是也不至于达到恐怖的程度。
就是碳捕捉。碳封存的成本是什么呢?网络上资料很多。“上百吨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封存在1000米深的地下”这句话您可以搜索一下,有篇文章可以参考。就是单单这句话,来衡量碳封存成本,也够可观了。
对于投资高,效率没有优势这个观点,那我可以否定现在所有的太阳能和风电路线,特别是太阳能发电路线。我赞成这个,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大国还是应该有多种技术储备,不能依赖单一方面的技术。今天可能这个技术成本高,明天就可能降下来了。
还有个问题要请教您,IGCC占地多少?面积?高度?
没有可靠数字。究竟如何,要看示范结果。反正是欧洲人在忽悠,中国人看看就是了。我在一些会议上看到的欧洲提供的数字的感觉是可以接受的。
IGCC与直燃的比较,和你举的例子是不同的。太阳能,风电,开发的是新的能源来源,解决的是新的能源来源的问题。不开发太阳能、风电,太阳能和风电就被浪费掉。而IGCC与直燃的比较,是对于同一种能源的不同利用方法的问题,不开发的话,也有其他方法进行利用。这根本不是一回事。一种能源已经有了很好的利用方法,新的方法既没有提高效率,还要多花钱,没意义。IGCC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投资成本必然高,这个是本质性的缺点,不可能与直燃的成本相比较。作为技术储备也许有价值,但是绝对不是一个重点方向。国内这方面被国际大公司忽悠了,或者国内的决策者落后了五年左右。
IGCC的资料有一些公开的东西,网络上可以搜到。不过最好不要看中文的。
事实上,我对火电不报太大希望。在我的原帖中,“新能源转向是,以二次能源为抓手,大力推进核电、风电和太阳能,适度推进水电,发展清洁火电。”火电放到最后,可以表明我的看法。
IGCC的技术储备和某些外溢效应,我是和这样一些词“AIP系统”“张盖凡”“马伟明”“张晓峰”放到一起来看的。举例而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