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新能源战略观察 -- 乌金沙
毕竟是最方便、廉价、分布广泛的能源,是中国发展的可靠的能源来源。即使在环保领域喊得最凶的欧洲,煤炭的使用仍然前景光明的。
中国在很长时间内,火电仍然是主力。其他要大力推进,但是解决二十年以内的能源问题,火电仍然是最重要的。千万别被欧洲人忽悠得不用煤了。中国通过关闭改造老旧电厂,就可以实现大规模减排了。我倒觉得这个改造过程应该放在新能源的前面。
只不过讨论新能源。应个景。现在我的观察是,国内的能源委作用,还是在为这些新产能找到销路。所谓产业升级,其实质是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
11月份投产的69硅业采用的是新硅烷法,现在冶金法好像还没有大面积铺开。
但已经足够。外链出处
达到替代西门子法或硅烷法的地步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在光伏发电领域,如果没有作假的话,尚德的转换效率是最高的。但是,要注意到,尚德现在是一家纯粹的外资企业,他有三个研发中心,北美、澳大利亚和中国。虽然无法了解这三者的关系和权重,但是从施正荣的海龟背景来看,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推测:中国这个研发中心的地位恐怕不会很高,其核心技术很有可能依然在国外。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尚德仅仅是一个把中国看作生产基地的外资企业,消耗中国能源、市场90%以上都是对外销售(重点市场是德国和西班牙),核心技术还在国外。。。。
而硅提纯技术和装备制造又基本为外国企业所掌握。至于下游的光伏电池,可能只能看作是加工业,仅仅拥有成本优势。
全产业链出口?我看够戗。
说到产业链整合,天威倒是在做这个事情,自己建了69硅厂,试图占领上游资源。这点和比亚迪很相似,渴望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自我掌控、自我发展的产业链体系。
您可以看看里面的内容。外链出处
那可能需要时间较长,因为不同的工艺次序可能结果差别很大。如果核心技术是从中试平均质量到工业化生产质量的跳跃,那么,这方面的国内技术积累基本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整合资源。各专业口资源。打个比方,比如搞化工的,可能对电力电子方面的技术理解就不是那么到位,但国内技术储备显然是有的。
两弹一星,至少在高温高压的中试层面积累了大量技术。只不过扩散速度不够快。我是从这个角度理解能源委的平台的。
正因为尚德是外资,他得到的支持是有限的。
的优势就在于对于光电转换效率的领先,这个不知道是否可以认为是核心技术?
大规模稳定生产能力很重要,但是核心竞争优势的建立通常来自于自力更生的研发、来自于创新、来自于突破。
两弹一星在高温高压方面所积累的技术是否可视为核心技术?如果是的话,现在在核电这些领域需要的就是如你所说的整合和推广。
核心技术的积累是因,推广是果。。。。。
在光伏领域,对国内企业应该自主完成这个技术积累过程,而不能仅仅沦为专利购买者和技术加工者。我的重点在这。
举尚德的例子也是想说明:尚德是个外企,核心技术并不真正在广义上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手里。天威在这个层面比尚德还是有一定差距,其他企业也需迎头赶上。。。。
我们说的好像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当然并不冲突。
天威现在有军工背景了。不一样。
兵装入主天威后对天威英利的压力比较大,曾经威胁过要是天威英利的股权问题不解决好,将直接扶植天威来做竞争对手。
如果国企能够利用其规模优势、资金优势确实整合出一个非常好的光伏行业来,也是件好事。这估计跟你前面表达的全产业链出口的意思接近。
比亚迪也在电动车领域做类似的事情。新能源不仅仅涵盖生产,还涵盖了运输和消费。。。。。。
“央企基本维持,地方国企将进一步分化,民企前途光明和道路曲折并存”
我看是央企壮大,地方国企被吃,民企没戏(或者被赶到海外去)。
能源这一块是花钱的东西,主要靠银行。很多发电企业负债率高达90%。电力定价改革迟迟没有突破,也只能靠国家急需输血。民企烧不起钱,现在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控制力下降,只有央企的口袋才是够深的。
央企只有深口袋来承担。但是央企承担不了太多就业。就业大头还得靠民企。
民企有戏,我指的是技术型民企,因为自己的技术高端,在市场上胜出。
改装了CCS的燃煤电站,效率降低三分之一,这是最先进的技术。
目前IGCC的效率相当于超超临界锅炉发电,这是直燃发电的顶峰。其效率的提高还很有潜力。另外,IGCC可以用来把煤转化为汽油,柴油,氢气,氨气等等很有价值的化学品,这在石油天然气短缺的中国是很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