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印度的新画饼 -- 晨枫
据俄罗斯《公报》报网站3月4日报道,俄总理普京即将于本月11-12月期间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两国有关部门间将签署总价值高达40亿美元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来自俄国防部和接近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高层的消息人士介绍,两国此次将主要签署三份军事技术合作合同,分别是有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现代化改进工作的补充合同(总价值为23.5亿美元,签署双方为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和印度国防部)、出售29架米格 -29K/KUB舰载战斗机的合同(总价值为12亿美元)和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间签署的有关联合研制新一代中型军用运输机MTA(即俄方所称的伊尔-214)的合同。
在即将签署的合同中,价值最高的无疑是有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改装工作的合同。该航母已在俄北方机器制造厂接受了长期的改进。根据俄印在 2004年签署的合同,针对该舰的改装费用只有9.7亿美元。但印方在向北方机器制造厂支付了5.5亿美元的费用后,其便暂停了后续的拨款:印方当时已经明白,仅凭9.7亿美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改装工作的。因此,双方不得不就新的协议价格展开谈判。在2009年,印最终同意了俄方的涨价要求。
至于MTA军用运输机项目,双方自2000年初便已展开相关的谈判。两国有关部门起初曾商定,俄方负担的研制费用将从印欠俄的债务中抵扣,但据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双方最终商定各支付3亿美元。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康斯坦丁·马基延科指出,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使得该项目一度无法继续实施,这才促使双方最终在拨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
此外,俄印双方目前还在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和再向印空军提供约40架苏-30MKI进行谈判,不过,据接近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将不会在普京访印期间将这两项内容签署合同。
中印两国军事上,在20年前,都有相似的困境。
*装备陈旧,进口受到很大限制,政治上受到西方的打压,基本上只能从俄罗斯获得好技术装备,而经济上,相对来说也很拮据,
*本身都是大国,经济发展迅速,谋求更好的政治地位需要强有力的军事保证
所以中印都是采取大量进口俄罗斯的装备,同时希望通过市场换取同时引进技术。但是印度的基础工业更差,投入更小,而且很多目标显得不切实际,导致了现在的困境。
现在的反舰导弹很不简单了。弹道方面除了跃升俯冲式攻击外,掠海飞行中在制导末端多为S机动,程序预设拐弯点,还有个别型号能够掠海俯冲到水线以下穿甲爆破,已经成为飞行鱼雷了,制导方面很多已经是复合制导了,雷达+红外等等,速度方面多数在巡航阶段较慢,最后冲刺阶段基本上都超音速了,如果已经突破点防御导弹防御圈,不要说软杀伤了,所有硬家伙全上都来不急了。很久未看舰船了,美军应该已经把密集阵换成拉姆了吧,密集阵20mm小炮对付大型超音速反舰弹已经力不从心,想必以巨浪迎头痛击反舰导弹还是停留在纸面上吧。
很久未看舰船了,但是这个战术仍然让人匪夷所思,在网上搜了很久没找到。
"此拦截手段有双重作用:一是通过形成的水幕对于导弹的引信形成干扰造成提前爆炸,二是当导弹穿透厚度达到几米的水幕时,其飞行姿态必然被破坏"。
1、目前欧美包括中国反舰导弹基本上(是95%以上)配备半穿甲爆破弹头,触发延时引线,确保导弹穿透舰艇外层壳体后在内部爆炸,燃烧;俄国大型反舰导弹多数使用穿甲弹头,触发延时引线,确保能够穿透美军核动力航母装甲后在内部引爆弹头,由于目前军舰上层采用钢制结构居多,因此引线也必然有一定的触发条件。水幕既没有足够的动能质量,也没有各种电磁效应,以水幕引爆简直不可能,令人想起传说中的用气功击落导弹一样不可相信。
2、小牛多为光电、红外、激光制导,重量不及飞鱼、鱼叉重量一半,亚音速飞行,实战鲜有用于反舰的,多用于对地近距离支援遮断,其动能与500kg级别欧美反舰导弹最起码差一半,与超音速飞行重量在500kg-数吨不等的俄国导弹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实验要令人信服起码用2.5M、700Kg的"氪"试一下(可能要求太高了,不过美国确实搞到了氪的的靶弹)。而且掠海导弹,最低高度仅2-3米,如果一层水幕就被打倒海底,也是说不过去。
3、如果该实验是存在的,欧美军舰装备序列中没有火箭深弹,不知道做这种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试验某种火箭深弹武器?如果不是,在实验中怎样产生水幕的?这种水幕的性质和火箭深弹的性质一样吗?
火箭深弹是有战术作用的,但无限夸大道理上讲不通的。
MRCA计划中,F-18、F-16、台风、鹰狮都出场了,中国哪有这样的事?
不知道是对HAL的产量还是质量没有信心?还是印度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拥有苏-30最多的国家?
印度现在需要以进口飞机面对中国的质量和数量优势,因此便宜是最大和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至于出勤率和维护性,似乎一直不是印度空军的考虑范围
报道称,为挽救印度日渐减少的水下作战平台,新德里政府日前已批准增加资金,推进孟买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MDL)建造6艘法国“鲉鱼”级潜艇项目的发展 ——目前,该项目已得到1879.8亿卢比资金。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CCS)也正式同意再向法国公司DCNS\Armaris支付大约200亿卢比,以获得潜艇所需的MPM程序包。它对潜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之中包括与潜艇传感器、推进装置和其他类似设备有关的所有主要系统。
不知道这1000亿有多少是印度国产,多少是进口?要是大头是进口,那欧洲、美国、俄罗斯可要高兴坏了。
希望它别死的太难看。
作为它从英国走狗当到美国走狗,以致终于开花的象征
特别是俄罗斯是重点.其中包括潜艇,飞机和大型军舰这些项目.
这一千亿,大致也和2000年的那次一百多亿拿到差不多同样多的东西,根本起不了主要作用.
中国国防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弱项了,该有的都有了。
米波雷达不是代替相控阵用于远程空情预警,甚至连代替值班都不太现实,米波雷达更多的是考虑到对隐身目标探测任务。而053,052C们上米波雷达,是海军执行前出掩护重要目标(一般是大陆上的重要区域,国土防空的一项任务)任务的要求,而这项任务是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战时的重要作战任务。执行这种任务,海军的驱护编队是作为海上机动防空阵地,要做的尽可能早的探测到来袭空中目标,引导航空兵或者使用自身防空火力拦截目标。因此,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能力就成为必须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二十年新服役的驱护舰上都出现八木天线的原因,这是任务决定装备的选择,和雷达技术水平关系不大。美海军执行攻势作战,执行由海到陆任务,自然无须装备这种用途单一的雷达。
反潜火箭深弹是浅水反潜的得力武器,属于常识,同样是需要执行浅水反潜的瑞典海军也装备了火箭深弹。而中国海军目前的主要反潜任务区还是浅海区域,这就是为什么新服役的054仍然保留火箭深弹的主要原因。火箭深弹拦截鱼雷和制造水幕的功能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它的主要用途。
至于052C只搭载远程防空弹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舰艇吨位;二是防空导弹技术,这两者距离美帝都有很大的差距。
一、尽管来服兄会觉得几米厚度的水幕并不起眼,似乎也看多了舰艇穿浪航行的镜头,认为水幕似乎不足以触发反舰导弹的引信,更谈不上干扰导弹的导引头,但是动量定律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高速飞行的反舰导弹来来说,一旦撞击上这层水幕,那么几乎和撞击上舰艇没有什么区别。撞击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导致引信触发(包括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的可能——关于水幕是否会干扰导弹的搜索雷达,我想只要回顾一下早期舰艇炮瞄雷达是依靠炸点形成的水幕来修正弹道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这点我想大家只要想想飞机撞鸟的例子就知道了,同样的,前几天不是有个视频,一艘客轮遭遇大浪导致玻璃被打破,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当掠海飞行的导弹遭遇到这样的水幕阻击时,完全存在着引信被触发或者是飞行姿态被破坏的可能——当然,这也是只是很大可能,没有人敢于绝对保证有效。
二、关于舰艇上的相关文章,很抱歉我自己也没有找到,但是依稀记得,采用了小牛作为靶弹、在飞行路径上设置水池、在水池内设置预置炸点的方式来模拟,试验充分证明了这一拦截手段的技术可能性。但是文章中提到,西方没有采用类似火箭深弹的思路,而是考虑采用由舰艇的艏部拖曳类似扫雷爆炸索、在距离舰艇舷侧几十、上百米处作为拦截手段,但是实际也没有采用。
我认为,此战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在理想状态下,水幕的拦截位置最好是在距离舰艇500-2000米的距离上,以保证导弹万一穿越水幕之后仍旧会命中舰艇,但是导致西方没有采用这个战术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在这个距离上,因为这个距离恰好也正是舰艇末防御系统如加特林火炮和近程导弹的有效距离,一旦采用了此战术,由于水幕的阻击位置必须准确地位于导弹正对舰艇的航路上,因此必然干扰火炮或者导弹的射击(无论是采用光学还是雷达制导,水幕一旦形成必然将阻碍正常探测),而考虑到超音速导弹有可能采用末端拉起的俯冲弹道、亚音速导弹可能在末端采用蛇型机动弹道,水幕战术有可能不够高或者无法覆盖导弹的航路,反而会影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末端拦截火炮或者导弹的工作,而且相对于其他拦截手段,火箭深弹完全是一次性的拦截手段,因此没有采用火箭深弹战术而是考虑拖曳爆炸索的方式,然而拖曳爆炸索又无法满足安全距离的需要,而且还存在着一个能否准确展开的问题。
我并没有认为水幕拦截是万能的,也不认为是装备火箭深弹的唯一理由,但是我认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从实战角度,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