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熊话中西医之一——人工智能与指数爆炸 -- 花大熊
那么密码学是不是就是彻底退出我们的生活呢?很多密码都是基于计算的复杂度的。
搞人工智能不可能用你说的这类穷举法去解决问题,比较常用的是求Heuristic解,把NP问题转化为P问题。其实要说逻辑计算能力,传统计算机已经比人脑强多了。但人脑有个非常出色的模式识别机制,这个是目前的计算机算法无法做到的。
机.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大规模复杂系统恐怕得先构造一个可量子实现的算法,这种算法找不到的化,量子计算机的优势也就发挥的不够充分.
即使是现在的并行,效果好坏也与算法密不可分.
取代了现在的计算机,相信到时候还会出现针对量子计算机的加密算法.毕竟比2^N规模大的多的东西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不算什么...
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是乐观的,等有稳定而成熟的量子计算机(能快速“纯化”五六十个原子,能保持足够长的相干时间,比如能达到几秒种时间)也成型后,我想可能会刺激人们去想更多的量子算法。
如果能同时让上百个原子保持足够好的相干时间,呵呵,那么人类在目前碰到的许多经典上的问题可能都能迎刃而解,比如天气预测等。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一次量子计算可以包含一切可能的结果,可是我们要从这一切可能中读出我们需要的那一部分,这是(很)有难度的。经典的考虑,这一切的可能的结果可以理解为是一切可能的位形,我们需要的是我们想要的那部分位形。
现在科研上很忙,没有时间就这科普一下。
量子加密在理论是不可完全破解的,这样的不可完全破解是由自然规律(假定微观世界确实是遵守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保证的。这里有两层:一层是,一个人如果试图在中间某处窃听,则通信双方马上就会知道被窃听了;另一层是,窃听的人不可能一模一样的拷贝通信中信息,而他所得到的部分信息将是没有价值的,除非这个窃听的人得到了通信双方的“测量”协议,即便如此,这其实已经不能叫窃听了,呵呵,即便如此,被窃听的双方也会知道信息在传递过程被窃了,而可以及时的再次修改“测量”协议,从而使得窃听者在事实上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暴露了窃听者。
美国五角大楼到白宫在五年前有一条这样的量子通道,中国在三年前也有了几条类似的量子通道,更多的,嘿嘿,我就不能说啦。
量子加密在理论上是不可窃听的,这是自然规律(假定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确实反应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来保证的。
人脑的逻辑计算深度远远不如计算机。所以只好想出各种替代的方法
都要先忙革命工作滴。
期待中
真是日新月异啊。
诺尔曼为认知科学提出了以下的1 2个主题:
信念系统 Belief systems
意识 Consciousness
成长 Development
感情 Emotion
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语言 Language
学习 Learning
记忆 Memory
知觉 Perception
行为实行 Performance
技能 Skill
思考 Thought
其他几个方面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和老熊话题有关的主要是“意识(Consciousness)”。很多人认为,思考是科技活动的主题。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误会,我们的思考其实是在有“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们已经建立了某种基本的“意识”。对我们听见的英语,河里的大多数人会去思考,但对于小鸟的鸣叫,或者非洲土著的对话,我们不会去思考,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任何关于关于它们的任何意识。所以事实上把非洲的土语等同于鸟语,是无“意识”的正常举措。
这说起来就有点玄乎了!的确,意识,通常说起来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东西。但它的的确确是认知科学研究的主题。无论我们现在在意识研究领域的进展多么的微不足道。老熊从中学起就一直在困惑——意识到底是不是一种物质呢?如果意识是一种物质,或者物质(比如神经细胞)的排列组合方式,那么所谓的唯心和唯物又有什么意思呢?……诸多问题,在很多认知学的专著,以及科技哲学的书里都有表述,老熊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把意识作为研究主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我们有时候所谓“无意识”、“下意识”的过程中,包含的诸多问题,一点都不比有意识的过程少。比如你没有记住一件的事,对于你来说似乎事情已经不存在了。但对意识研究而言,你的认知系统如何去选择性的遗忘,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过程,其实反而比你为什么能记住某个人要困难的多。
意识研究的困难还在于,意识领域会自然而然的包括了大量现有哲学和宗教的内容。形而上学,是哲学和宗教的骨骼。“科学”的意识研究,却要解释排斥科学的形而上学,真不知道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这个比较弯弯绕的现象。
①超自然现象。也就是在意识机制中存在着用科学无法说明的‘灵魂’。(灵魂说)
②意识可以用未知的不可计算而可实现的手续加以说明。(不可计算说)
③意识像天气一样,在原则上可以给出一个能用计算机程序加以模拟的理论。但是和实际上在计算机中并不可能实现高气压一样,意识也不可能在计算机中实现。只有具有大脑的生物才有可能具有意识。(模拟非真说)
④意识是可计算的。给计算机编一个具有意识的程序在原理上是可能的。(可计算说)”
上述四个推测,我想大多数河里的朋友接受3或者4没有问题。不论接受哪个,按照我上一次的表述,意识都不可能是自然世界的穷举,而是一种包涵着软(类似算法)硬(类似网络)结构的拟合!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逐渐告诉我们,软件和硬件的区别开始模糊。人脑更是如此。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解剖手段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结构。类似与很多计算机发烧友做的那样,在工程的世界里,好像叫做反向工程实现?可惜由于伦理和技术手段的问题。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我们还是做不到像纳粹那样的事情。
因此研究意识中软的部分,就是意识研究的重要手段。软的部分,和我们很熟悉的一样东东有着影子般的关系。那就是认识论。
事实上认识论本身不能完全说是“软件”部分,因为认识论的外在形式上,是软的,但它的实现同样是软硬并举的,就是需要神经细胞和算法。而认识认识论,却是需要认识论本身。太拗口了,基本上等同于问上帝能不能,和如何创造它自己一样。
老熊嘴拙,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
如果你简单的理解,就是
认识论是偏软的“算法”,认知科学比较容易下刀的地方就是这个“算法”了。
土鳖和铁牛给大家拜晚年了
可以模拟,类比,古人烧龟甲就是认为龟甲可以模拟世界的运行。虽然傻点,核模拟也不需要真的爆炸几棵原子弹,创造八卦的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是认为这些东西有共通之处,还有物理法则用数学公式类比,牛顿几大定理都不是计算来的,就是发现了这些有类似点,世事如棋局也一样。还有那个斯塔克的遗书他的亲戚朋友看了也说像是斯塔克说的那种话,这些人不需要模拟斯塔克的全部脑细胞,就凭和他的交往就能做判断。除了拼命让计算机算得更快,发现相连的关系也可以认识世界。所以我猜想围棋大师的招法可能就是大脑细胞找出了模拟围棋的一个模式或排列,然后得出结论。
容俺慢慢写
對 意識 下個定義太難了,但一般我們談到人類的意識,包含了自我認知(self recognition)和智能(intelligence)兩方面。
智能
關于分辨具有智能的對象,圖靈給出了一種檢測的方法(Turing test)。參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Turing_test
在這里,我認為intelligence和conciousness是等價的。
自我認知
在行為學研究中,意識,通常先用 自我認知 來描述。比如mirror test,小白鼠可以認識鏡子中的自我嗎?
如果小白鼠不認識鏡中的影像其實就是他自己,那么一般它就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而且,這種攻擊性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小白鼠看不出自己的動作與鏡中對方的動作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然而,人類的bb第一次見到鏡子時,盡管也會在最開始的時候以為那是另外一個bb,然而,隨著時間流逝,bb會慢慢發現鏡中的那個bb的動作是由自己控制的,因此他會將那個像來作為對自己的描述。在這里,關鍵的問題是,bb首先必須具有自我認知,可以通過自主地變換動作,來分辨鏡中bb的動作是否受他控制。
我的想法
在我看來,使機器具有智能并非太令人詫異的事。因為智能包含的幾點要素,例如學習(歸納)、推理(演繹)都并非只能依賴人腦結構。只要具備獲取信息的sensors以及目標指導(supervised)的學習策略,機器就會具備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但是,是我感到最為困惑的就是如何實現自我認知。因為其中具有一個主動的過程(例如,baby主動變換動作),這是機器所不能有的性質。我以為這是除了時間之外最使我驚奇的東西。
如果說,自我意識是人腦這個神經元自組織系統在運動中出現的涌現性(emergency)現象,那么未來完善組織起來的人類社會是否也將會具有某種自我意識?更推而廣之,可以抵御各種環境改變和極端條件的生態系統也是自組織系統,是否這其中也能涌現出類似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
可是這其中的問題是,一個人類個體,是從何時具備自我意識的?因為我們知道bb出生時,神經系統發育并不完備,也沒有受過什么教育,跟現實世界之間的溝通往來非常簡單。如果自我意識是從自組織系統中涌現而來的,那么在bb神經網絡發育途中的什么時間點上,bb突然獲得了自我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