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寸河山一寸血 -- 三妞

共:💬380 🌺2457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家园 感到有点惊讶

你怎么才看到呢,网上火的时候前几年,那时我从网上BT下全部看了,也没感动成你这样子。

不知道你看的和我看的是否完全一样,当时我看的那版会跳出新唐人电视的广告和对圈圈在天安门自焚质疑的可乐瓶。

查一下这个新唐人电视台,再看看这部视频的顾问蒋纬国,要是再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那不是脑袋就是屁股有问题了

中国反邪教协会资深专家指出,“法*轮功”组织的邪教性质早已为世人所认识,而“新唐人电视台”、“大纪*元时报”和“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则是“法*轮功”的三大媒体。这三个媒体多次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造谣污蔑活动,诽谤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台独”分裂势力相勾结。

家园 花,谢老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刚刚拿到一册《攻城》

日本进攻衡阳的老兵所写,那一仗,真的打的惨烈无比。

一个联队,居然死伤了八个大队长 -- 想一想日军一个联队有几个大队,就会明白其中含义。

日军的看法衡阳之战与此前所有与中国的战斗不同。

此前的战斗,日军为取胜而战。

这一次,打通大陆交通线,日军为其帝国的生命存在而战。

真正是打不开帝国就不能存在的战役。

日军并不想和中国军队死拼,他们给中国军队的传单上说 -- 决定战局的不再这里,你们让开一条路就好。丢了衡阳,中国也亡不了国。

这句话并不错,中国丢失了南京广州武汉,也没有亡国。

偏偏中国军队死活不能让开这条路。

爱国主义是贯穿始终的,但衡阳还有别的含义。

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史迪威极为愤慨,因此力主对中国换马。

但蒋介石亦倔强地不肯屈服。

一个说自己是民主,一个说自己是民族,都有高尚的理由。

日军南下,蒋介石调不动史迪威麾下的远征军来救援,无论云南还是缅甸。史迪威要蒋介石失败后下野,完成中国的新生。

一个日后被称作汉奸的将军被派到了衡阳,这就是深得军心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

方先觉,在投降以前的一切战斗中充满了爱国精神和对他的领袖的忠诚。

无论这领袖是好人还是坏人,中国的道德,崇尚这种忠诚。

方先觉的部下,也在演绎着同样的忠诚 -- 长官待我不薄,我要对得起长官。

对国家的忠诚,反而在其次。

蒋介石重用方先决,因为他的能战,也因为他的忠诚 -- 对国家,也对他自己的忠诚。

因为这一战是他政治生涯的生死之战 -- 也可以说,是中国内政是否听命于美国的生死之战。

前一个是私,后一个是公,哪一个更有道理?

为了中国的新生或许应该让蒋介石先完蛋?还是为了中国的面子维护这个腐朽的政权?

只有忠的方先觉是最好人选。

打到1944年,远征军以外,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低下,人员素质下降,军官队伍缺损,吃空饷,武器低劣。和拼死南下,从未如此拼命的日军交手,汤恩伯,蒋鼎文,薛岳,一路兵败如山倒。

日军史料记载了我们史料中没有的 -- 长沙,败退中的薛岳还击伤了日军师团长毛利中将!

日军的汽车送战死者的尸体都不够用。

但日军一路向南,不顾伤亡,他们要为南洋的残军杀出一条生路来。

这时的日军官兵,也大多是二线人员,不再是那种武士道徒,他们也有残存的人的思想和畏惧。

在衡阳,从土山到孤儿院,中日两军打的天崩地裂,尸山血海。

方先觉不愧是能打的方先觉,死死地守衡阳,守了48天!

第十军打惨了,48天,留下的只有死亡和创伤,方先觉忠,他要死守,他的部下忠于他,所以督率部队顽强抵抗,宁死不退。

一个“民族”的名义,对抗战第七年的第一线战士来说,已经远远不够。

死得最多的,是他们。

日军描述双方在激战中肉搏,双方士兵端着刺刀,刀尖都在哆嗦。

双方都在想只要对方退下去,而不是要对方死掉。

日方让开了路,但是第十军就是不走。

第十军死战了48天,但日军就是不回头。

第十军无法走

日军也同样无法回头。

我无法真切描述第48天方先觉下令放下武器的一瞬 -- 如果他在战斗到二十天的时候突围或者战死,无疑都是民族英雄。

他说是为了自己部下中那些伤员,所以无法突围。

蒋介石没能调动部队解围,负了他,但他并没有怪自己的长官。

这一仗,其实从开始他就应该有难得援军的觉悟。

但所谓衡阳一万投降守军,关押俘虏的几座小楼,最多不过能装千人。

其他的人呢?

那应该是属于大部分的伤员。

日军文中说是“自生自灭”。

方先觉也许真的想对得起部下,结果呢?

蒋介石没有下野,他和罗斯福达成了协议,替换掉了史迪威 -- 从此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真正用得上的美援。

这是因为罗斯福觉得中国的事还是要中国人来干,和衡阳没什么关系。

日军终于打通了衡阳,才忽然发现,盟军队本土的紧逼才是最关键的战线,南洋那边已经不需要这条走廊了。

打下的衡阳也没有任何意义。

双方拚杀得如此惨烈的一战,竟然是如此荒唐的结果。。。

这只是我粗粗读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家园 没记错的话,美援减少的原因是老蒋丧失了所有出海口

主要运输线全部被日本切断,一段时间,只能依靠驼峰航线和经过兰州的公路运输。这个不是因为史迪威的原因。

史迪威与老蒋的矛盾,主要是屡次提出要求老蒋整编部队,撤换何应钦(?),压缩军队规模,缩减冗员,减少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发动人民战争在敌后搞大规模游击战。当时的国民党只是军事统治加特务政治,发动人民战争意味着削弱自己的统治基础。国军只是军事联盟,裁谁的军谁都不干。老蒋本身威信就不足,要靠特务镇压,外国人插手人事安排,那还有什么威信?所以,史迪威这种想法在美国可行,在国统区没有可行性。这样的背景下,老蒋一脑子法西斯独裁也是必然的。

罗斯福换掉史迪威,主要是考虑如果老蒋下野,国军方面必然内乱。所以,罗斯福屡次力挺老蒋,包括宣布他为“四强”之一——其实他根本不够格。除了中共,国民党内部,地方军、大批政客都不满老蒋,包括孙科、宋子文都和老蒋有矛盾——都是有野心的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谁会服气一个实力不足的独裁者?没有罗斯福的力挺,老蒋可能早就被弄下台了。当然,也可能是中央军支持下,由戴笠和陈立夫搞疯狂的血腥镇压,最终建立老蒋的独裁政权。

另外,罗斯福的选择与当时的选举也有关,史迪威与共产党走得太近,罗斯福要避嫌。后来换来的赫尔利看清形势,于是向老蒋一边倒。

国军的体系,不要说和美国比,就是和共军比都远远落后。出于阶级利益,当时的国军方面又不能改革这种体系。

通宝推:秋末冬初,威武,寒冷未必在冬天,
家园 写的很像温瑞安

这是我粗粗读老萨这段文字的第一印象。

向方将军致敬!

家园 史迪威是为中国争取美援最多,最实惠的将军

只要对比一下魏德迈的做法就可以了,魏德迈完全没有史迪威的脾气,也没有他的雄心壮志。

家园 1938年,汉口和广州沦陷

中国的进出口路线只剩下了由公路经广西而达到越南边界的铁路车站或由公路经昆明再由滇越铁路运输。这条路线,在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基本就不能用了。所以,当时即使有再多的美援也没用。

史迪威在华期间,正是美援的高峰,这么多的美援都没有能够阻止豫湘桂大溃败。国民党组织结构的低效性,也就无需证明了。豫湘桂大溃败的时候,一些河南农民甚至帮助日本兵。原因无他,当地驻扎的国军实在把老百姓祸害惨了。

家园 我只谈实际情况,不想谈观点

第一,美援三个轻装步兵师的装备给了印度的远征军驻印部队,即后来的新一军,这不需要进口路线。

第二,空运美援史迪威和陈纳德有不同看法。史迪威试图通过中国战场反攻,所以积极武装中国陆军。陈纳德主张以中国为轰炸日本基地,炸服日本,希望空运物资武装中美空军。

结果,在国会有深厚关系的史迪威取胜。

第三,空运到中国的装备武装了云南的远征军第二期部队,后来攻打滇西的就是这支部队。以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训练而言,驻印军最佳,云南远征军第二。但是,这两支部队都与美国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有关,不是中国方面可以随便决定其使用的(就云南远征军中美曾有极激烈的领导权争夺,结果非常不好,是延误了反攻时间 -- 并不是误美国人的事,而是远征军被迫在雨季开始攻势,造成极大的无谓伤亡)。

上面所说的“美国人”,其实就是史迪威,他力主打通中印公路,才能充分武装中国军队,实现反攻。

第四,在史迪威的计划中,远征军还有一期部队,即Z部队,准备反攻越南北部。但是由于史迪威的离职,Z部队的编成也就完全取消了。

魏德迈上任后,不再有积极援助中国的举动,双方扯皮的关键是兑现史迪威计划中尚未补充完毕的炮兵等装备。结果我不太记得,好像也是没有拿到。

其实,虽然史迪威似乎在美国影响力很大,其实,他只是和陈纳德比而已。总的来说,中国战场在美国的援助盟国工作中处于相当边缘地位,有云陈纳德是后妈养的,史迪威也不过是小妈养的。

恰好在写《军心似箭》,多查一点远征军的资料,所以随手写出来,并非与您争辩什么。

要说国民党军的问题,如果先有观点,然后去找证据,个人觉得说服力不强,结果是原来支持这个观点的还是支持,原来不支持的也不会被说服。做得最好的我认为是王外马甲对蔡智诚所见所闻的立体描述,那种恳切而真实的内容,不需要讲谁好谁不好,即便是国民党人,也要哀叹一声如何不败了吧。

家园 【讨论】

方先觉的部下,也在演绎着同样的忠诚 -- 长官待我不薄,我要对得起长官。

对国家的忠诚,反而在其次。

---------------------------

您不觉得这样的军队的存在,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吗?这也许就是刮民D军和TG军的最大差别:前者靠私人关系、利益维系,后者靠理想信仰团结在一起。

家园 要真这样还算好的呢

问题是那时候连这样的部队都凤毛麟角。

家园 那是一代人的悲剧

蒋介石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而已,张学良又如何?我很怀疑真的是花生米让他不抵抗他就不抵抗了。

抗战期间几十上百万的成批投敌的伪军呢?汪逆精卫和那些林林总总的汉奸呢?

现在颇有人吹捧花生米是抗战领袖,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云云,我是不敢苟同,对中华民族而言,类似那位在日记和地图里展现自己爱国情怀的领袖还是越少越好。

家园 这个问题不是先有观点后找证据,而是先有问题后找原因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同样一场战争,共产党方面经过战争以后实力增强,最终击溃国民党?

我最近在看民国时期的财政史,有一些感悟,所以写出来。

讲物资的艰难,无疑共军是更艰难的。

讲美援,那么共产党方面是一点美援都没有的。共产党当时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提出要求援助。但是,两方面都没给。苏联方面是考虑与国民党的关系,美国方面是因为内部政治斗争。史迪威曾经打算按照援助南斯拉夫的模式,也就是按照抗日积极程度提供美援,但是美国本土的考量是,毕竟蒋介石是合法政府的唯一代表,美国不便插手中国内政。

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失败一地,日本人占领一地,共产党渗透到一地。美军当时如果在中国沿海登陆,必然要与共军进行军事合作。因为沿海基本没有国军。后来美军没有登陆,这个问题也就没有暴露出来。

讲内部生产,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都是粮食产区。国统区的工业能力也强于解放区。相比之下,陕北无疑物资匮乏得多。

讲与沦陷区的走私,这个也是国军占优势。

讲军事压力,战争后期除了豫湘桂会战,国军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军事战争。相反,主要的伪军和日军被用来反复扫荡共军占领的区域。这个您的文章中有不少内容。

这样的情况下,国军在物资和人员方面有更广泛的资源,承担的战争压力共军不亚于甚至高于国军。为什么经过一场惨烈的战争,共产党和国军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我个人的结论就是国民党的组织形式中,个人利益超过组织利益。

物质紧缺,为什么不实行配给制?共军方面早就在搞,美国、英国、苏联、日本、德国基本都在搞配给制。国军为什么不能搞?我个人的理解是配给制限制了能够获得紧缺物资的人获得暴利的机会。

物资紧缺,国民党高级官员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相比之下,共军把不必要的开支压缩到最低。主席的生活,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地主。

财政紧张,为什么不大规模征收直接税?还是前一个道理,直接税的主要承担者是掌权的人。结果财政开支只能靠滥发货币维持。

战争期间不搞配给制,不压缩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又滥发货币,最终必然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因为通货膨胀,小公务员和低级军官的生活极其艰难。黄仁宇一个月军饷42块钱,一碗面条3元。怎么生活?于是公务员贪赃枉法,军官士兵就地解决。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恶习一开,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搞田赋征实,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不再上缴货币,而是上缴粮食。由于各级贪污,中饱私囊,农民需要交纳的粮食往往是理论征收数量的两倍甚至更多,而军队仍然吃不饱。

豫湘桂大战,河南战场,汤恩伯一溃若干里,库存的粮食被日本人获得,够20万人吃若干时间。存着这么多粮食,还不让士兵吃饱,士兵怎么怎么能有战斗力,怎么可能不祸害老百姓?老百姓怎么可能帮助国军?

有些地方军,直接就投靠了日本人,日本人安排他们去更富庶的防区,还不用和日本鬼子作战。

公务员贪污腐败,军队就地劫掠,自然就有水旱蝗汤,就有帮着日本鬼子打国军。

您看到的是一场战争伤亡将士9万。这些阵亡于战场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有无数的壮丁,在被押送到战场以前,就死于饥饿或疾病了,死得不明不白。当时在河南,1943年(?),避免当兵的价码是3000块。有钱人家,纷纷出钱找别人顶替。被押送到部队以前,往往有四分之一的壮丁死于疾病或饥饿,四分之一逃亡。营养不良,没有基本的医疗,这些士兵的生活条件,比囚犯好不了多少。

士兵的逃亡,给乡绅带来了新的发财的机会。殷富的人家,就要不断花钱疏通,避免自己家的孩子被征兵。

相比之下,共军的士兵都是主动上前线的,国军的壮丁都是绳子穿着,刺刀顶着上前线的。

史迪威提出要国民党整编,裁军,不要任人唯亲,改革征收体系,提高作战效率,不要这样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这就是他与老蒋矛盾的根源。

老蒋在当时只是军事同盟的首领,各派系之间彼此说话的本钱就是各自的军队,谁也不会主动裁军。有枪就是草头王,就有防区,有说话的分量,没枪鬼都不搭理你。1944年,方将军苦战衡阳,当了战俘,没有了部队,逃回去以后一直不被待贱。相比之下,在河南一溃若干里的汤将军可是风光得很。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中央军和戴、陈,老蒋也没有人搭理。老蒋不中用黄埔系,不重用CC派,也早就下台了。他怎么可能不任人唯亲?

老蒋、各级大员、地方军领袖、乡绅、公务员、军官、士兵都有各自的利益,史迪威设想的改革根本无法推动。城市贫民和农民承担沉重的负担却没有改革的能力。所以后来共产党来的时候,贫民、农民都知道该投靠谁。有不少国军士兵,后来也成了解放军战士,其中不少人还在朝鲜成了战斗英雄。

所以,最终史迪威被召回。老蒋在战争结束以后四年,也被赶到台湾去了。

同样一个国家,同样的士兵,相似的经济水平,不到10年的时间,表现相差这么多。这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我不想回避那场战争伤亡的惨烈,只是喜欢从历史中汲取一点经验教训。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些跑题了。

元宝推荐:橡树村, 通宝推:石头布,肖羽,镭射,任逍遥97,阴霾信仰,老老狐狸,润树,无梦到徽州,多大EE,煮酒正熟,zjzyq12,阿珞,逐水而行,阿多尼斯,传说,北溟客,乌柏,一二三四,黑翼炽天使,鹰蓝,捷克,威武,ddt6060,别来无样,大厨,寒冷未必在冬天,韦红雪,reed,bigwolf,wxmang的书童甲,懒得起名,ifuleu,好知明言,懒龙,拈花虎,sirsun,huang,回旋镖,踢细胞,于是,kkilo,李根,
家园 既然跑题了,我们就不谈了吧
家园 你竟然看到了“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中央军、西北军、出蜀川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这种事,只能说,有过。比例么,也许有10%?

那场战争带给中国民众的苦难,大概有一半来自烂透了的国民党,我个人的估计。

家园 小心许三多从电视里跳出来打你

写得好,花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