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武广高铁试运营56天票价收入7亿 远超早前预期 -- 履虎
不过这50多天还不能成为证据,因为车还太少。7亿并不多。
33对车肯定赚不回来资金成本的,只有车加加加才行。
现在的上座率什么也不说明,如果只有33对车上座率就不行了,那就完蛋了。等加到50,80,100,200对车的时候再说吧。
春运可以测试出最大潜在客流。况且还减了不少普客。虽然两个月的时间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以京津高铁的例子来看,期待之后能大幅增加客流量,在不影响上座率的情况下,大幅增加班次不太现实。
1年1500亿吨公里的能力是有的。都用满那就是150亿收入,有可能更多。
那直接修货专岂不更好?花钱少,效益更佳?对整个社会的财务风险更小.
大飞机就千亿规模,况且还有很强的国防目的,或许可以承受。高铁已上和马上就要上的项目就是上万亿,而且从钱景看,除了京沪高铁外,大部分还不如武广,都建起来,国家可能一年就要补贴几百亿,补贴时间可能要上十年,对于现在的中国,大规模的高铁依然过于昂贵。
我对我国在中西部大量的修高速公路,意见更大,这就是在大量的浪费。中国高速公路的过剩时代不远了,2年后,甚至明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就会超过美国,而规划的还是大量的,其中在中西部的尤多,必然是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因为春运是单向客流为主,同时春运商务旅客少。
京津城际不断加车,还是卖站票了,这是去年11月开始的。怎么说没客流?
武广普客是增加的,我在高铁账里写了,而且后来还恢复了几列停开得,因此武广沿线普客增加还相当多。
货专是有效益,规划里有很多货专或者开少量客车的准货专。有货专就要有客专。货运可以通过增加单列载重提高效率,客运不行。客运需要高速度,高密度,多停站,舒适,因此要高速铁路。比如宁波到福州,只有577公里,停站最多的车次停14站,用时3小时43分,沿途多少人可以方便地坐到车,这是普铁能比的吗?
国家的帐和商人的帐是两回事。
中西部要是没有高速,没有高铁,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差距会更大,结果就容易造成过度的两极分化带来社会不稳定,乃至国家分裂,导致的损失会比投资高铁、高速消耗的钱更多。今天的中西部高铁和高速的沿线城市,他们的发展速度肯定要比未开通的情况下要快,更多的人口可以就地就业(相对到沿海打工而言),同时带动周边的农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国家通过修建高速、高铁方式实现财政转移,推动落后地区发展。
更何况中西部的高铁和高速同样能够发挥国防的作用。
据我所知要比平时的平均要多50%,武广做为春运第一线,应该多更多。
京津城际不断加车,还是卖站票了,这是去年11月开始的。怎么说没客流?
加了多少车?我的草根观感,是很平稳,变化不大。反正我看不出有一年增加1千多万的水准,这才能不亏损。
高速客运比较货专当然有自己的优势,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但问题是钱。如果更少的钱,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减少社会财务风险,该选哪个?
但必须要仔细算帐,确保钱花得更有效率更经济,不是说投了就都对。
象好多中西部的高速公路,客流寥寥,根本就是极其低效的。况且中西部好多地方政府,为了上高速公路这些项目,为了GDP,负债累累,这是整个国家的金融大地雷。
其实,就基建这个领域,相对于高速公路高铁这些昂贵的东西,普通公路普通铁路对于很多中西部地区,完全够用20年。省出20年高速公路高铁亏的钱,干什么不好?
一句话,要认清我国还不是富裕国家,凡事都要量力而为,不能贪大求高。
2009年春运发送1.9亿人次,全年15亿。春运40天,自己算吧。
京津城际08年8月47对,很快加到59对。春运64对,现在还是64对,没听说要减回去。59对可是卖了站票的。64对如果全年上座70%,把车站的投资去掉大部分的话,应该差不多盈亏平衡了。
客专的经济效益,就是客流量,慢慢看吧,现在才刚开始。刚开通就饱和那才叫糟。但是只有客专才能满足比较好和很大量的客运需求,这是肯定的。
是要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率。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快速浏览了大家的争议,发现原来是有派系的。赫赫,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你要是算不出盈利的账来,这里大多数的人是不会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