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蒋先云之死 -- 黄河故人
网上关于蒋先云的牺牲,多有声音说他有求死之心。但是,蒋先云牺牲前后,他身边也不是没有人,诸位朋友找一下当事人的资料,总比坐在电脑前面随手复制粘贴好一点,这样下去就把自己降低到了南方派系记者的程度了。
蒋先云是个传奇,入校第一,毕业第一,据说凡他参加有排名次的考试,第一也从不旁落。
蒋先云是从武汉工人纠察队长的职务上离开,前往北伐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任团长,并在任上牺牲。
首先是蒋介石想把蒋先云留在北伐军总部担任随行秘书,但是蒋先云不愿意,就跑到了武汉。在武汉的时候,他的上级是刘少奇。从他赴任团长之后的谈话来看,他对于这段工作颇不满意,不满意处多在工作受到限制,束手束脚,因此打算到北伐军来。其实太祖、周公等对蒋先云还是极为赞赏的,另外宋庆龄也很喜欢他。最喜欢蒋先云的,莫过于蒋介石了,那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拉过来。唯一能确认不喜欢蒋先云的,是张国焘。
恰好此时宁汉分流,陈铭枢逃往南京,带走了手下戴戟、杨其昌两个师长,杨其昌又带走了手下三个团长之中的两个。这样他这个军就剩下一个师长蔡廷锴,非常缺人。于是军长由张发奎兼任,戴戟的位置由调来的叶挺接任,杨其昌的位置由戴戟原来的参谋长吴仲禧接任。
吴仲禧和叶挺办理过交接,知道叶挺手下有能人,就向叶挺要人协助工作。叶挺便向吴仲禧推荐了蒋先云。蒋先云的这个团长,居然还是武汉国民政府给安排的,看来武汉政府真的是很闲,团长的事情都要操心。
蒋先云也是一头踢死人不偿命的湖南骡子,和太祖等不一样的是他说话不带口音。吴仲禧初见蒋先云,给他的印象很深。回忆里提到蒋先云身材高大,口齿嘹亮,为人谦虚,谈完话就要开始工作。
谦虚这一点很有意思。蒋先云说自己没有好好读书,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和蒋介石作对上了,在军校的时候主要干黄埔同学会和工人运动的组织活动。谦虚也没这么谦虚的,他还没有好好读书别人都已经没活路了。
如他当年的同学回忆时所感叹:“蒋先云犹如恒星一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他是天然的领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龙凤。”
据传,蒋介石曾声言:“将来革命成功后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蒋先云和吴仲禧一共共事时间只有两个月不到,而且吴仲禧还是蒋先云的上级,但是要不是倒不出手来,蒋先云就把吴仲禧发展成党员了,人中龙凤,名不虚传。蒋先云牺牲后,吴仲禧直到1937年才秘密入党。
蒋先云另一个谦虚的地方是说自己就打过一次仗,就是黄埔学生东征,希望能够多多得到指导。实际上他的表现大家去网上看看就可以了。
他刚到部队二次北伐就开始了,但是因为出发序列问题,他的部队还要等一等,蒋先云就用了这有限的时间去熟悉了部队。别的部队北伐士气都不错,唯独他所在的这个师不行,因为这个师没参加过第一次北伐,又跑了师长和三个团长中的两个;还有张发奎的军是收过“铁军牌”的,所以有点歧视这个外来户部队。
蒋先云来了之后先干政治工作,这也是共产党的拿手好戏。蒋先云又是个中翘楚,黄埔军校那么多刺头,他都能料理的过来。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师就变样了,一上战场就是一夜强行军八十公里山路,张发奎为此特别表扬了蒋先云这个团长的领导能力,可是蒋先云的牺牲也和张发奎的作战错误有直接关系。
1927年5月,临颍。因为情报失误,在这里张发奎只摆了12、26两个师,而且没有什么重装备。而对面的奉军,节节败退至此,已经积攒了7万多人,累计7个师还多,还有坦克飞机大炮,更麻烦的是,人家已经修了一个多月的工事。
仗打起来,张发奎才发现错误,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和副军长黄祺祥两个人都到了前线指挥,但是主攻的12师在奉军的重炮下,伤亡惨重,已经快失去战斗力了。
26师担任预备队,蒋先云的77团和师部在一起。战斗胶着之中,蒋先云判断重炮阵地在预备队阵地前方右翼,便建议突击张学良的炮兵阵地。张发奎应允,并令他们当夜出击。
第二天拂晓,蒋先云带77团突击到炮兵阵地前辛庄六七百米处被发现,交火中他脚部负伤,部队受阻。师长吴仲禧命他退下火线,并派76团前去助力。
76团还未赶到,奉军援军已到,时间越长越不利,为鼓舞士气,蒋先云骑了一匹白马向前冲锋。全团士兵不计伤亡突进辛庄,迫使奉军炮兵撤退,随后临颍奉军大败。可是就在接近敌辛庄阵地时,蒋先云被炮弹击中牺牲,后以团长身份被追授中将。
谈不上什么以死明志之类乱七八糟的,就是因为上司无能,不得不全力攻下阵地,结果中国损一大梁。
临颍真是个伤心之所,800年前杨再兴殉国之地,距离800年后蒋先云牺牲之处,不过百十里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为蒋先云这个老老乡。
能否说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除了张国焘,几乎在每个人物的眼里,蒋先云都是他们的宠儿。
常凯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李立三、叶挺、夏曦、宋庆龄、李济琛……
一句话,他只要不去红四,之后的中国他在哪里混都会是上行曲线。
而且比蒋先云还多了一个救凯申帝的功劳。他和黄埔同学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他去世。如果不是因为南昌起义重伤被迫离队,和朱老总一起上井冈,估计林总那个位置就是他的,他作太祖学生时候林总还没出道呢。
怎么这么多共党救过常凯申啊
陈赓、蒋先云、韩练成。要不哪位高手数数救过常凯申的国军同志?
那就是:
命大。
首先,俺深刻的相信太祖以及总理的眼光。。。
ps:正在考研,要是有哪位太祖级的人给我写那么nb推荐信就好了。
夏曦,夏明翰介绍入党。
毛泽东,夏曦介绍入校。
最搞笑的是,那个“两人地址不一定”。
假如将星不死,没多久就8.1了,咋办?难道抢朱团长的位置?
然后,就夏曦了,是杀人还是被杀?
也没准和徐帅一起,张国焘那是一关,西路军那是一关。
等等等等。